中国第一烂尾楼成功销售内幕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8-07-09 16:30:00转载 返回原文

第一烂尾楼成功销售内幕

昨日,本报记者以买家身份来到了天河北中石化大厦销售中心。

时至今日,中诚广场的地理位置仍然优越超群。图为从中诚广场36层眺望。

第一烂尾楼成功销售内幕

昨日,中石化大厦在多家媒体刊登售楼广告,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应该是中石化大厦第一次在媒体上大规模地刊登广告。此时,距中石化大厦正式开始销售已经有3个多月。

中石化大厦,原名中诚广场,与中信大厦遥遥相对,一诚一信固守天河,却是天河北的一道伤疤,世称“中国第一烂尾楼”。十余年来,中诚广场烂尾楼的复活之路曲折离奇。那么,这一次,中诚广场能否顺利“咸鱼翻生”呢?

在诸多当事人选择沉默之时,本报记者再次前往中诚广场一探究竟。

文、图/本报记者李颖

中石化大厦,原名中诚广场,曾作为“中国第一烂尾楼”而闻名于世。中诚广场始建于1992年。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停工,从此烂尾。其烂尾时间之久、牵涉面之广、牵涉资金之巨、复活历程之曲折离奇在国内从没先例。

如今,中诚广场已更名为中石化大厦,于2008年3月底开始对外销售,再次开始复活之旅。

“请去天河北中石化大厦。”

“哪里?哪个中石化大厦?”

“那个烂尾楼。”

“噢,中诚广场啊。知道了。”这是昨日本报记者与出租车司机曾志强的一番对话。在广州,中诚广场、烂尾楼的知名度依然远远超过中石化大厦,尽管后者竭力想撇清与前两者之间的关系。

3月底,中石化大厦低调地公开销售。当时,代理商戴德梁行拒绝了记者采访。而在销售中心,记者刚刚表明身份,销售中心的工作人员就立刻拒绝了采访,并坚称自己不知道本公司电话,也不知道谁是负责人。戴德梁行的媒体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诚广场这一话题比较敏感,发展商已经和我们打了招呼,不能接受采访。”

7月初,中石化大厦的招商、租售仍在进行。昨日,本报记者以买家身份来到了中石化大厦销售中心,一探究竟。

与中信同街均价差4000

与中信同街均价差4000

中石化大厦销售中心大厅里,偶尔有买家上门。保安和清洁人员已经着统一服装开始上班。

中石化大厦的宣传手册上这样写着:“中石化大厦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楼高约180米,地上共51层。塔楼分为A、B两栋。”据了解,大厦A座已于去年被中石化买下,同时,整座大厦更名为“中石化大厦”。

目前,大厦推出的房源主要是B座36层~46层,全部为写字楼,户型面积在250~450多平方米,均价22000元/平方米,出租价格在每月每平方米130元~150元。其中,每层有多个户型,每个户型由多个产权组合的小面积单元组成。

而B座36层以下的写字楼单位则将由开发商交给法院,再归还给烂尾之前买楼的小业主。“如果需要36层以下的单位,我们也可以帮助联系,但是不能保证。”

戴德梁行一位邱小姐告诉记者,3个多月来,已经有不少单位卖出,但37层、39层及以上楼层还有很多单位可以选择。记者通过其他途径拿到了一份中石化大厦B座内部售价表,上面显示,以37层为例,朝向不同、面积近似的两个单位,单价相差1900多元,总价都在540万元以上。

从中石化大厦36层远眺,中信大厦、天河体育中心均收入眼底。“地理位置是绝对很好的。”中石化大厦附近一家房产中介里的工作人员Alvin告诉记者,同在天河北的中信广场均价在260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中诚广场不是烂尾楼,当年一直发展下来,价格肯定不止这个数。”

“产权绝对没有问题”

中石化大厦的销售,在Alvin眼里,并不是特别乐观。“这些年都开售了好几次了,很难讲。”在Alvin所在的中介公司,也有不少中石化大厦的房源,不少都是中诚广场的老业主。

然而,现在中诚广场还剩下多少小业主,鲜有人能够清楚地统计。据该项目2002年10月变卖时的合同显示,中诚广场当时申报的债权人就多达158名。而几年间,中诚广场几次易主、几次开售、几次分分合合,许多老业主选择了无奈离去,又有新业主选择了抄底进入。另外,涉及中诚广场的债权债务纠纷曾高达300余起,且涉及面甚广,既有大的建筑公司,也有诸多小业主。广州市中院、天河区法院、海南省高院甚至最高人民法院等都曾审理过与其有关的诉讼案件。

然而,掩藏在交易背后的产权变换,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广州中院负责人曾在中诚广场债权人大会上表示,中诚广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将按照法律程序井然有序地处理好中诚广场的债权债务纠纷。

“现在还没有房产证。我劝你谨慎一些。”Alvin也在随时关注着中石化大厦的动静。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大厦的房产证需要在600个工作日内才可以拿到。另外,中石化项目土地使用权年限自1993年5月22日至2043年5月21日止,如果从2008年开始算,使用年限只有35年。

“现在的产权绝对没有问题,不用担心。”戴德梁行一位商业董事肯定地告诉记者。销售中心邱小姐说,36层以上的楼层产权全都是开发商的,不会有问题。

业主“等到头发也白了”

在中石化大厦附近的中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阿伯找到中介,坚定地要把房子卖掉,即使以原价卖出也无所谓。他说:“等这个盘,我等得头发都白了。”Alvin帮记者联系到23层一个单位的业主,才了解到,他已经按原价把单位卖给发展商了。“原价22000元/平方米,现在卖还是22000元/平方米。十多年的时间啊……”Alvin说。

当年,中诚广场卖楼花,吸引了大批港澳投资客出手,价格一度高达每平方米3万多港元。后来,香港金融危机,不仅中诚广场烂尾,不少投资客也宣布破产,更使得中诚广场的债权产权关系演变得异常复杂,而中诚广场的复活之路也异常曲折。

即便以现在的标准看,中诚广场的外观、内部装修也毫不逊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稀缺的写字楼资源,直接决定了中诚广场在烂尾之后也是抢手的“香饽饽”。其间,大小房地产商纷纷参与角逐,消息瞬间万变。2002年10月1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决定对中诚广场项目进行整体处理,最终它被北京金贸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及广州骏鹏置业有限公司联合收购。2003年,骏鹏置业有限公司通过媒体披露了中诚广场的收购“内幕”,声称:“只等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执行文,项目立即启动。某银行已向买方提供了13亿元的资金保证。”正是这份银行保证书,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发出通知,同意由金贸、骏鹏两公司共同收购。

当时,不少人都认为,广州市这块最大的“烂尾楼”工程要“咸鱼翻生”了。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次盘活竟然牵扯出了数起罪案。

国企入主中诚广场终安宁

国企入主中诚广场终安宁

骏鹏公司创办人是广东潮阳人范骏业。本报2006年5月30日报道的《中诚广场烂尾8年内幕》披露:为了启动中诚广场项目,2003年5月,范骏业准备向广州民生银行贷款10亿元。由于他此前尚有1.9亿元贷款未偿还,所以新的贷款项目未得到批准。此时,范多年的朋友、广州市开发区东区公司原董事长陈楚原为解范骏业的燃眉之急,动用国有资产4000万元为骏鹏公司偿还银行贷款,后被开发区党委发现并及时报案。陈楚原因此被广州市检察院送上法庭。虽然法院认为上述4000万元是单位借款,而不是陈楚原挪用公款,但由此牵扯出其他多宗犯罪事实,陈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第二个受牵连的是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白云支行原副行长凌敏。警方查明,2004年2月,范骏业勾结凌敏从天津农信社骗取资金1.955亿元。2004年,凌敏因涉嫌诈骗而被天津市公安局拘留,自后媒体上再没有关于他的公开消息。范骏业还涉嫌于2004年利用虚假合同骗取资金2.5亿元,并将这笔钱全部投放收购中诚广场项目的银行专户。范骏业本人一度被两地警方通缉,此后不知所踪。

2004年12月,中诚广场另一个收购方金贸公司向广州市中院提出申请,希望独家收购中诚广场。2005年,该方案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并要求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9.24亿元收购款汇入法院指定账户。当时就有消息称,这笔资金并非来自北京金贸,而是深圳一家担保公司,而这家担保公司背后则是广东省石油企业集团,后者隶属中石化集团。2006年,中石化与广州金贸初步达成购买协议,将中诚广场两栋写字楼塔楼中的一栋作为自用。其间,仍有些许变动,但自从中石化入主之后,中诚广场再无大的波澜。

这里是广州房地产的缩影

网上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广州,中国房地产业商业化起步最早的地方;天河北,广州房地产最奢华的地方。在中信广场——天河北最高档的写字楼上班的骄傲的白领之中,不少人原本可能是想去隔路相望的中诚广场的。即使是现在,中诚广场庞大的体积、超前的设计、应有的地位,在广州仍然是首屈一指……中诚广场可以说是广州房地产十几年来的一个缩影,一个范本。”

过去十几年中,中诚广场曾几次试图“咸鱼翻生”。这一次中石化入主,再次开始了复活之旅。

 

 

来源:广州日报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