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gshipStudios真相

互联网 | 编辑: 2008-07-18 12:39:46转载

E3 2008开展在即,全世界都在等待今年的游戏界能有什么震撼性的大新闻发生。只是谁也不会想到,第一则新闻发发生在并不起眼的Flagship Studios身上。

作为原暴雪北方三巨头组成的公司,Flagship Studios承载着Blizzard玩家的另一份梦想。虽然《暗黑之门:伦敦(Hellgate: London)》乏善可陈,另一款网络游戏Mythos仍处在开发阶段,但是已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人们仍然期待这些原暴雪精英组成的团体能够给玩家带来更多“暗黑”化的游戏。

7月12日,E3开展之前2天,因为无法完成投资人的目标及偿还债务,Flagship Studios宣布遣散所有雇员。同时公司旗下的两个游戏品牌,《暗黑之门:伦敦》和《Mythos》的知识产权也归韩光软件(HanbitSoft)所有。出港时意气风发的旗舰,在茫茫大海之上沉没,宛如当年的泰坦尼克号,让人徒增几分感伤。

事情的发生早有预兆,在上个月,Flagship的一名资深程序设计师Guy Somberg便在Blog描写公司内部大量设计师离职的现象,并称自己是最后一名有资历的程序设计师。虽然事后Flagship Studios进行了辟谣,但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Flagship拥有两家开发工作室,一家是位于旧金山的Flagship Studios,另外一家则是位于西雅图的Flagship Seattle,两家工作室的成员共有100余人。此外还有与韩光软件合资成立的子公司Ping0,负责游戏的运营及客服,人力成本支出十分巨大。如一名 Ping0的雇员所言,Flagship领导层因其过去的赞誉使其定位盲目过高并且事必躬亲,放着现成的捷径不走却做更多繁杂的工作以求突出自身的特色,致使游戏在投资人的压力下仓促出台并无法让市场满意。

Flagship Studios至今推出的两款游戏,《暗黑之门:伦敦》在前期的大力宣传之下引起全球玩家的热切期待,但是最终完成版本与期待的落差过大,使游戏在一段时间内饱受批评。反倒是另一款低调开发的网络游戏《Mythos》,尽管仍处于测试阶段,尽管使用了与《暗黑之门:伦敦》同样的图象引擎等技术,但是获得了大量玩家的赞誉,只是可惜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

近几年随着游戏开发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网络盗版的兴起,使得PC游戏开发商的压力日渐增大。今年年初《泰坦之旅》的开发商Iron Lore以及StormFront Studios等工作室都因资金问题而倒闭,Flagship Studios也许只是为倒闭厂商列表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单,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来源:Voodoo Extreme | Hellgate Guru

以下是Flagship Studios的部分年表:

2003年,作为传媒巨头维旺迪旗下游戏事业部的Vivendi Universal Games,拥有两家主要的制作团队,其中之一是90年代创造无数经典的雪乐山,另外一家则是暴雪。当时的维旺迪因为急速扩张而背负巨大的债务,一度希望通过出售暴雪来获得一定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引发了与暴雪高层的激烈矛盾。最终使得多名暴雪北方的高层离职,其中引起轰动的就是所谓四巨头的集体离职。

2003年6月30日,暴雪对路透社透露,暴雪(Blizzard North)的三位创始人Erich Schaefer,Max Schaefer,David Brevik以及暴雪公司副总裁Bill Roper集体离开暴雪。

2003年10月,从暴雪离开后的四巨头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正式宣布成立游戏软件开发公司“旗舰工作室”(Flagship Studios),地点位于旧金山。工作室的成员由原暴雪北方的员工组成,主要是《暗黑破坏神》系列的策划、美工、运营人员。

2004年4月26日,Flagship Studios宣布其开发的第一款游戏《暗黑之门:伦敦》,游戏的风格和内容与“暗黑破坏神”十分相似。

2006年8月,与韩光软件合作成立Ping0,运营Flagship Studios的游戏以及为网络游戏提供客户服务。

2006年12月24日,在西雅图成立Flagship Seattle,开发及运营角色扮演网络游戏Mythos。

2007年9月18,正式公布Mythos。

2007年10月19日,《暗黑之门:伦敦》DEMO发布。

2007年10月31日,《暗黑之门:伦敦》发售。

2008年3月26日,Comerica银行注资Flagship Studios。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