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机构IDC,日前在“西安软件商竞争力成长高峰论坛”发布了2008年《软件商成长路线图》白皮书。调研发现:中国软件商市场空间巨大,但挑战突出,大部分软件商竞争力不足。根据IDC软件商竞争力四阶段模型,70%软件商分布在1.5-2.5的较低阶段。其中,服务型公司平均处在1.8阶段;而产品型公司平均处在2.4阶段。
IDC调研结果还显示,对于产品或是服务型软件开发商来说,赢得市场和获得利润的最大风险和破坏因素在于:软件开发按时完成率低,不能保证项目交付和企业信誉;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的人员流动性过高,人员流失和人才缺口问题并存影响企业发展;以及“技术当家”的思想仍然大面积主导着中国的软件开发商,直接造成了企业在资源分配上对技术层面的倾斜,而忽视了在项目管理、客户关系以及拓展市场等软实力方面的资源投入。
软件商竞争力提升需超越技术,向业务靠拢
本土软件开发商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和快速交付,而非技术架构问题的解决,将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分离,通过技术平台降低人员流失风险与开发成本,以“精细化分工、大规模协作”的模式进行软件开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所认同,也将是国内软件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陕西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许蒲生提出,西安作为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基地,时刻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陕西省信息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IDC软件研究高级分析师也分析了作为软件厂商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就是高效提高软件开发的完成率,保证项目的完整交付和企业资源向市场、客户、项目管理能力等软实力倾斜。
普元软件CEO讲到:在复杂的中国环境下,我们需要避免去做井底之蛙,不能困在旧有的生产环境下,要学会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引入制造行业的高效生产模式--“福特模式”,真正的做到术业有专攻,才能在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以及外资企业强烈的品牌攻击下脱颖而出。
平台产品帮助软件商跨越技术鸿沟,提升整体竞争力
普元软件副总裁刘尔洪认为,通过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的分离,软件开发商可更关注于产品的需求管理和设计,直接面向客户,而技术的实现则可采用第三方封装良好的、成熟的技术平台和构件组装完成。
参会的软件商高层也普遍认为这样的分离提高了开发效率,压缩了产品上市时间,并降低了研发费用,解决了原来在开发中面临的很多尴尬问题。
事实上,软件企业一方面需在细分行业领域中定位自身,凭借领先的商用技术平台,把自己从技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向客户业务专家倾斜。另一方面,也需要软件商与技术平台厂商间形成更富智慧的商务协同和利益共享机制,从而在细分定位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普元推出了“快成长”合作共赢计划,旨在帮助中国分布在电信、金融、电力、政府、国防等各行业的软件商们,存同求异、优势互补,通过整合资源、变革技术架构,求得技术竞争力的新突破。
SOA是新一代的企业应用架构,它将使得企业与IT更好融合,从而带来灵活性。软件商的竞争力也需要迎合这一浪潮,那么他们该如何应对呢?OASIS专家程朝晖表示:“软件商运用符合SOA标准的技术平台,可实现SOA应用的快速交付。SOA带来了企业业务应用的灵活性、松耦合和低成本,通过技术平台可使得所有软件商都有能力帮助客户交付高质量、低成本、易管控的SOA版应用,从而提升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各种类型软件开发商共同的愿景,本论坛参会软件商一致认为,配合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重点,借助技术平台,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这一转变有助于中国软件开发商在产品、流程、经营和业务模式方面,得到全面创新和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