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让我们变得更愚蠢吗

互联网 | 编辑: 潘翔城 2008-08-13 00:30:00转载

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指出,“所有媒体都会对我们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它们无所不在,改变着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社会……所有的一切都会变 化.传媒即按摩.(麦克卢汉曾提出传媒即信息(message)的经典理论.但他同时也给出传媒即按摩(massage)理论,指出媒体的精神按摩作 用.)信息和按摩虽一字之差,却不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只有了解了媒体作为环境的影响,才能理解由此引发的社会和文化变革.”

麦克卢汉虽然没有亲历互联网革命,但他早已预见这场变革将给人类带来的深刻变革.他曾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字母的发明给人们带来忘性,因为这不会花费他们的记忆;人们转而信任外在的字母,而不再动用自己的记忆和思考.”

“不再像从前一样思考了”

“Google让我们变傻了吗?”这是著名科技作家尼可拉斯·卡尔抛出的疑问.因为他正为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而不安:“我不再像从前一样思考了,尤其是在阅读的时候.从前,全身心地融入一本书或长篇文章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现在已不是这样了.我才看完一两页,注意力就无法再集中,而是愈发焦躁,总要找些别的事去做.我不得不努力地让自己回到书本,这使得阅读成为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和周围的大部分人一样,卡尔已经习惯于互联网的世界———上网搜索、浏览、也在网上发表作品,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作家卡尔而言,互联网是再好不过的助手,只要输入几个字母,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准确信息,而不用花大把的时间在图书馆检索.即使在不上网的时候,卡尔也习惯在网上看新闻,浏览博客,或者只是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

今天的互联网俨然已成为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它不仅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外在变化,也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

“跳跃式”阅读替代细嚼慢咽

麦克卢汉在上世纪60年代指出,“媒体不仅只是被动的提供信息渠道,而是在传输资源的同时改变思考的模式”.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变革更是如此:对于习惯了纸张和书本的人们而言,高速网络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深度思考.大脑处理网络信息的方式正如网络本身一样———是对信息流的高速传输,而非细嚼慢咽.

卡尔就此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人们习惯在文字的海洋潜水,现在则在奔腾的信息海洋上冲浪!这样的变化显然不止发生在卡尔一个人身上.网络写手斯科特·卡尔普也在博客中提到,曾经酷爱读书的自己完全放弃了阅读印刷作品.“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为什么如此倚赖网络,这难道只是因为方便,还是我的思考方式已经变化了.”

密歇根医学院教授布鲁斯·弗里德曼也在博客上写道,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他的思维习惯.“现在我已几乎完全丧失了阅读稍长些文章的能力,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纸上.”弗里德曼告诉卡尔,他的思维呈现出一种“片断式”特性,这反映了他上网快速浏览多方短文的习惯.“我再也读不了《战争与和平》了.我失去了这个能力.即便是一篇超过了三四段的博文,也难以吸收.我就只扫一眼.”弗里德曼说.

人们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特殊阅读习惯正在得到验证.伦敦大学的学者最近公布了一个有关网络阅读习惯的研究结果.在这个为期5年的项目中,研究者提取了两个学术网站的电脑日志.它们分别由英国图书馆和英国教育协会运作,提供电子期刊、电子书及其他文字信息的在线阅读,一直拥有大批网上读者.

通过对电脑日志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两个网站的访客都喜欢“匆匆掠过”,总是从一篇文章“跳跃”到另一篇浏览,而且几乎不会看已经访问过的文章.他们打开一篇文章后,通常读上一两页,然后就转到了别的网站.有时他们会把长篇文章保存下来,但没有证据显示他们会回头再读.

研究者在报告中结论称:很明显,用户不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出现:网民们在标题、内容页和摘要间进行着平行式“海量浏览”,为的是很快得到结果.也可以说,人们上网正是为了避开传统意义上的阅读.

网络让注意力愈发分散

卡尔和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的迅捷和内容丰富带来的一大副产品是扰乱注意力,让人无法专注于某个事物.心理学研究人员指出,没有人能同时写邮件和打电话,因为大脑无法如此迅速地转移注意力,而长期的“一心二意”导致的后果可能和吸烟一样危险.

科技作家麦琪·杰克逊在新作《正在到来的黑暗时代》中警告说,当我们的注意力愈发分散,沉溺于走马观花式的认知,我们可能沦为介于人和机器之间的半成品.

互联网兴起之初,人们总谈论网络给教育带来的变革———过去父母们需要在图书馆苦苦搜寻才能得到的信息,他们的孩子只需轻点一两下鼠标就能得到.但现实并非这样简单,研究显示,青少年访问的网站中,90%都是社交类网站,相比起在网络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年轻人更喜欢沉溺于网络的社交群落.在《最愚蠢的一代:数码时代如何让美国人变得更蠢》一书中,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雷描绘了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无法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来读完一本书,甚至无法用心领会一首诗的含义.

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年轻人所拥有的网友数量让他们的父母难以置信,这样的交往方式也更让人担忧.研究人员曾对一位24岁青年的电邮通讯进行了5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这位年轻人的网上联系对象超过一千万人,但多数的联系都陷于肤浅的交流,因为在互联网上缺乏现实世界中交往的深度和复杂.

如果你在社交网站Facebook或MySpace注册,不出几个小时,就能“朋友遍天下 ”.但是这很难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互联网的友情能像闪电般诞生,也能同样快地终结.杰克逊由此担心,网络可能危及年轻人在真实社会的社交———他们可能习惯于随心所欲的喜欢或憎恨某个人,由此抛弃现实社会中真实友情所依赖的考验和坚持.

“效率”和“直接”至上影响阅读

由于网络承载的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今天的人们显然要比20、30年前读到更多的东西.但这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或许也代表着新的思维模式和自我认知.

“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塔夫茨大学的心理学家玛雅妮·沃尔夫说:“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她也因此担心,将“效率”和“直接”至上的新阅读风格可能会损害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今天人们上网阅读时,扮演的角色只是“信息解码器”.人们在专注地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文本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精神联想力,都被我们抛弃了.

沃尔夫解释说,阅读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技巧,不像语言那样是人类基因的一部分.人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它将看到的字符翻译成可以理解的语言.而阅读所需的媒体和技术则对大脑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实验证明,使用意表文字的人,如中国人,和使用字母的人在阅读时相比较,神经环路上有明显不同.这样的区别在大脑各个部位都有出现,其中包括掌控核心认知功能的区域.因此,也可以这样推测,在线阅读和读书读报也会产生不同的神经环路.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