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京沪“网店新规”遇冷背后之困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8-13 1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北京、上海等地近日接连出台了发展和规范电子商务的新规定或草案,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着既欲加强电子商务监管又希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规,网店显得忧心忡忡:买家唯恐涨价,卖家担忧成本上升。由于新规实行后,可能导致电子商务交易成本增加,导致大量网民纷纷对电子商务

第一页

北京、上海等地近日接连出台了发展和规范电子商务的新规定或草案,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着既欲加强电子商务监管又希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规,网店显得忧心忡忡:买家唯恐涨价,卖家担忧成本上升。由于新规实行后,可能导致电子商务交易成本增加,导致大量网民纷纷对电子商务新规投下了“不信任”或“不赞同”票。而互联网产业研究专家与法律界人士也纷纷指出,电子商务新规应以降低其商务成本、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全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为目的,而不适宜增加行政收费项目给电子商务“添负”。

 

电子商务新规惹争议:“准绳”抑或“辔头”?

据有关人士透露,我国第一部以电子商务命名的地方法规《上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草案)》有望年内在上海诞生。

在此之前,北京市工商局已于7月2日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网上开店须办理执照的新规定。规定要求,“盈利性”网店经营者必须注册营业执照,在领取营业执照后才能开展经营。同时,电子商务经营者必须在网上公开企业注册真实信息。此举无疑是给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们上了一道紧箍咒。

“网店做生意都是薄利,如果要增加工商登记、缴纳营业税这些成本,很可能就没法经营了。”经营一家网络小店的钱舒蕴说。从外省考入上海某大学的周媛与许多大学生一样是网上购物的忠实拥护者,因此也对记者表示难以接受“网店新政”。她摇头反对说,“如果网上小店都要办理工商登记缴纳营业税,那网上商品的价格也会上涨的。”据一家门户网站发起的“你是否担心网店新规影响个人就业”的投票结果,78.5%的网友认为网店没有必要办理执照,89.2%的网友认为该规定会打击网上开店的积极性。另据报道,北京“网店新规”8月1日正式实施之后,遭遇了冷遇的尴尬。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并没有做出过多动作,网店经营者去工商部门办理网店执照的积极性也不高。更多的网上店主更是通过更改“所在地”的方式规避登记注册。

市场尚未成熟,规定操之过急?

在对网络实名制争论不休的人群中,有位网友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C2C这块,是否已经发展成熟?该人士认为,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较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是他们都未采用网店实名制。中国的现阶段的电子商务市场远未成熟,若网店新规与电子商务或者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相悖,将会阻碍其成长,甚至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对此,上海律师协会近日专门就网络商店实名制以及办理工商登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举办了一次研讨会,各方各抒己见,讨论非常激烈。根据这次研讨会上电子商务协会代表提供的一组数据:到2007年底,淘宝的注册用户达到5300万人,交易额为433亿元;易趣的注册用户为4200万人,交易额为100亿元。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的C2C部分,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总体市场交易额为205.4亿元,较2007年第四季度增长34.6%。庞大的数据、高速的增长,说明了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而《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也指出,随着中国整体网络购物环境的改善,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目前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达到6329万人,有四分之一的网民青睐网上购物。

任职于上海一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指出,眼下,服装、食物等在我国国内网上交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商品多属于消费品,而消费品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较大,即价格上涨会导致明显的需求下降。他认为,如果电子商务新规导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成本上升,那么其价格优势的弱化必然会降低消费者对网购的热情,从而抑制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势头。

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健敏认为,电子商务对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但“相对于美国、韩国这样电子商务使用率超过50%的先进国家,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还必须大力发展,所以目前政策制订就要小心翼翼,要以保护促进为主。”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