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历史常常会重演,无线技术的演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三年前,技术界就有人声称“Wi-Fi将击垮3G无线”并统治互联网接入的未来。我们说“没那么快”。说Wi-Fi将与3G共同存在、互相补充或相得益彰是有道理的,但说要代替3G,那就离谱了。
用事实说话
人们说历史常常会重演,无线技术的演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三年前,技术界就有人声称“Wi-Fi将击垮3G无线”并统治互联网接入的未来。我们说“没那么快”。说Wi-Fi将与3G共同存在、互相补充或相得益彰是有道理的,但说要代替3G,那就离谱了。
时光飞逝,现在在WiMAX问题上出现了与几年前人们对Wi-Fi的狂热鼓噪相似的现象,至今WiMAX技术的主要支持者仍在发布一些类似“50公里75Mbps”的缺乏证据的言论。如果一个故事的每一个部分宣传得都很棒,那么仔细研究一下细节就会发现,实际故事要复杂得多。而真理往往存在于细节之中。
移动WiMAX不见其踪
根据定义,WiMAX有两种标准。一种标准用于“固定”,另一种标准用于“移动”。固定标准已经在西班牙开始进行互通性测试,目前还在发展,很有可能会于WWAN网络的回传(是从基站到核心网络的链路)以及一点对多点的应用。这个市场的确存在,但即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个市场也仅仅是整个移动无线标准市场的一个细小组成部分。因此,该标准落脚点还是802.16e标准—— 一种移动标准的衍生物。
原先预计,WiMAX的移动标准可在2004年晚些时候定型,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确定下来,也因此引发了很多对其推迟原因的谈论。在WiMAX移动标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怪异现象,WiMAX论坛和供应商们对“移动 WiMAX”的真实数据三缄其口就是怪异现象之一。
韩国Hanaro Wireless公司的事情就是最新的一个案例。一心想继续推动技术向前发展的的韩国人推出了一款变体WiMAX,定名为 “WiBro”。Hanaro在韩国占有频段,部署了大量基础设施,并推出了WiBro网络。他们真的达到了WiMAX人士宣称的“50公里75Mbps”的水平吗?不,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达到了1-2公里500kbps至2Mbps的水平。Hanaro公司刚将其频段还给了韩国政府。
这件事是悄无声息地发生的,静得令WiMAX的支持者们都感到惊讶。韩国人在很多方面引导着世界潮流,其中包括7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内置硬盘的手机、高级广播电视手机、可以连接电视玩3D游戏的手机。WiBro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
因此,我们相信,固定WiMAX有它的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但很难说它在移动通信带来的机遇中是否能抓住哪怕是1/20到1/30的市场。但我们并不清楚移动WiMAX有什么地方优于CDMA2000 1x EV-DO 或 WCDMA/HSDPA。这里的关键是 WiMAX的支持者甚至不能在理论上说服人们,在2007/2008预计实现的WiMAX可以和在2004/2005年实现的3G WWAN相对比,甚至无法以使用20MHz 待定频段的理论系统的性能与使用更少频谱的3G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
夹缝中移动WiMAX
这对移动 WiMAX意味着什么?曾就竞争策略问题撰写过重要文章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些确保企业取得成功基本尺度。一个企业可以在许多方面与众不同,但任何新企业、任何新的商业模式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就是如何避免被“夹在中间”(没有属于自己的市场)。在我们看来,移动 WiMAX很有可能被“夹”在几种标准之间:前有快速发展的CDMA2000 1x EV-DO和WCDMA/HSDPA 等WWAN标准,后有从802.11 a/b/g 向802.11n 演化的WLAN标准,周围还有例如Flash-OFDM等其它进化中的标准。
因此,一方面,我们已有许多3G运营商正在全球范围内投入数千亿美元的资金从事基础设施建设。Verizon Wireless、 Sprint-Nextel 和Cingular等公司早已经开始在美国部署3G网络。到2007年,在美国将有数万个具有EV-DO或HSDPA功能的蜂窝网基站。这些资金从何而来?当然是语音服务在给运营商创收。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统计,超过1.7亿的用户的每月语音呼叫时间超过750分钟。尽管数据服务已成为运营商业务越来越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但仍然是语音服务在买单。是语音业务在创造收入,而这些收入又大量回投到了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业务拓展之中。
同时,Wi-Fi继续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人使用Wi-Fi,越来越多的人的手机和PDA都具备了不同的3G技术,通过PC卡用在PC机上的3G技术更是越来越多。从今年起,3G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置入笔记本电脑中。
“只传输数据”的尴尬
除了有专业用途的行业应用之外,专门的无线数据服务公司还进行了一些宝贵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化为乌有。Metricom垮了两次;Proxim破产被收购;就连高通在巴西和达科他的“只传输数据”网络也已失败而告终。有几位业内分析师试图在有限的几个持续增长和赢利的工业系统之外寻找“只传输数据”的网络,但没有找到。
2005年夏天,在按使用收费的无线上网热点领域,一家实力强大的面向全国的无线上网热点服务提供商终于公布了一些用户数据。他们宣布,在为全国范围内数千条用于支持无线上网热点的昂贵的T-1 接入线缆付费的前提下,他们的每月无线上网人次达到了100万。用户访问时长一直在增加,已达到64分钟。这也就意味着,经过几年的推广之后,在他们网络上的付费Wi-Fi使用时间已达6400万分钟。让我们将这种情况与语音服务比较一下。在美国,每月有1.75亿以上的用户,月使用时间超过750分钟。这也是说,每月使用总时间超过1270亿分钟。在美国(或其他地方)很难找到有关WWAN数据卡或WWAN PDA使用情况的数据,但是我敢说,其实际使用时间远远超过全国最大的Wi-Fi运营商每次64分钟的使用时长,大体的比率是2000:1。
所以,WWAN有执行一定标准的厂商,有规模经济,有每天都在摊销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在美国,在Verizon Wireless公司的EV-DO系统上无限量使用WWAN的费用每月不到60美元,在日本,KDDI (EV-DO) 和 DoCoMo (WCDMA)的包月价格都是40美元。以美国为例,在Sprint-Nextel、 Cingular 和 Verizon Wireless等公司部署了国内网络以后,价格还会持续下降。
WiMAX的支持者们对城区及其它地区和乡村的信号覆盖问题一直没有清楚的解释。他们对规模经济和知识产权制度方面也只有模糊的描述。无论如何,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没有任何“只传输数据”系统的实例可以说明其经济上的可行性,也没人讨论过,如果WiMAX的支持者开展语音服务的话,怎样才能渗透到一个每年增加近10亿台设备的价值链/无线生态系统中去。
事实上,WiMAX发射塔的安装和WWAN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WiMAX使用的是2.5GHz或3.5GHz频段,需要的基础设施会比WWAN多得多。在今年夏天的亚洲通讯展上,WiMAX支持者们在展览会上展出的所有基础设施看起来和摆在他们展台旁边的WWAN蜂窝式设备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我在想,如果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些基础设施从频段的角度看是弱势的,如果该标准的产品数量很少,而且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如果其性能不能明显超过其要取代的WWAN系统,如果落后的WiMAX系统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还需要去融资,需要推销设备,需要推销服务,需要维护服务,那么他们到底怎么能开创一项新的业务呢?而另一方面,所有的Wi-Fi厂商都在不断地嵌入更多的设备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他们的3G竞争对手也在通过全球的大批量生产而大力降低成本,同时努力改进他们的系统,以期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上已经看到的规模效益最大的价值链的基础上达到或超过现有服务的“单位比特成本”。
如果需要我们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看到2008年或者以后,我们也许会看到WiMAX的部署,包括固定和移动两种WiMAX。但和Wi-Fi服务提供商一样,WiMAX也要经历艰难的发展过程。技术界存在着一种很明显的现象,人们都希望跟潮流,有时候会投资几千万甚至几亿美元,但又不去过问棘手的问题。不管是dot-com的突飞还是Wi-Fi的猛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机都是寻找“下一件大事”。但是,在复杂性和细查与辩论的缺乏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不健康的。
从基本上讲,人类的通信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并将继续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们走出原始社会并开始发展我们的说话能力以来意义最为重大的变化。对于无线通信领域的人们,我们应该为他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他们正在“消灭距离”,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动WWAN网络、设备和应用的创新。
变革和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前进的方向是许多人在10年前想都没想到的。未来还会有新的创造、新的技术和新的发展。但后者要追上前者必然要步前者的后尘。
WiMAX能有超过3G WWAN的价值链和运营商吗?我只能说:用事实说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