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从政绩工程到有效盈利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8-09-02 00:30:00转载 返回原文

第一页

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城市的建设,完完全全是一项“政绩工程”。2005年,美国费城正式开始了“无线费城”的建设,而这个“世界第一”的动议最初是出于2004年7月一场竞争激烈的市长选举,其中一方为了获得胜利,向民众承诺了一个美好的“无处不在”的无线宽带覆盖前景。

结局众所周知,在政府的主导招标下,2005年初,费城开始在全市部署无线宽带网络。然而由于客户发展速度过慢,造成运营成本过高,并且其广告+直接收费的模式根本不能保证运营的持续性,运营商EarthLink退出,费城计划搁浅。后来经过两次反复,费城无线覆盖也只完成了80%,用户数量停滞不前。

此后,世界其他地方的无线城市计划陆续出台,芝加哥、休斯敦、巴黎、伦敦、新加坡等地都开始了规模不一的无线城市建设,但除了新加坡运营良好外,其他地方都面临着运营与建设困境,有的难以为继,有的长期搁置,有的则陷入与当地运营商的诉讼当中。无线城市前景似乎一片黯淡。

经过近四年的积淀,无线城市建设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以政府为主导运营的模式被搁置后,无线城市建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变化是出现了以各种运营商为代表的多种主体开始运营无线城市,政府作为支持者提供包括政策和公共应用等方面的各种支持措施,无线城市开始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赢利模式,应用上进一步趋向了复合化。

终端拉动多模式演绎

“就在两三年前,还难以想象人们会经常带着沉重的笔记本在街头这样的户外环境下上网,但现在则不然了,融合终端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局面。”北邮教授曾剑秋表示,终端方面的一些发展给无线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个人应用领域,在手提电脑之外,手机、PDA、MP3、MP4,甚至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也都开始具备无线上网功能,诺达咨询分析师岳宏远认为,这大大加快了社会大众用户对无线覆盖的需求,城市内越来越多的场景出现了类似“无线下载”和“即拍即传”等基于WLAN的创新应用,并形成带动效应,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群体对无线城市建设的热情。

岳宏远表示,在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及社会组织出于自身信息化需要,纷纷建设私有无线网络,以解决移动办公问题。这些网络的建设者包括企业以及行业组织。他们利用自己建设的无线网络开展数据传输、语音通信、视频会议等业务,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黑莓”手机为代表的口袋办公终端的泛国际化使用。

无线城市更主流的应用还是在公共管理方面。中电华通副总裁张永启表示,无线电子政务向更深层次发展,政府各部门出于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需要,需要更及时方便的管理手段,社会管理机构利用无线网络实施公共管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类似“警务通”和“城管通”这样的信息化终端已经开始普及到城市公共管理的执行层面,其保有量已经达到数十万部。这些都刺激了对整个城市进行无线覆盖的需求。

各种需求的出现从一开始大大刺激了各种模式的发展。

运营商优势显现

无线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巨额、长期、持续的投入,而对运营能力的考验更加关键。一个公认的观点是,无线城市在最初的市场规划阶段由政府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是必要的,随着无线城市的规模化发展,政府不可能一直持续买单,尽快实现商业化运营十分必要,运营商则具备这个实现商业赢利的运营能力。

最吸引公众眼球的是号称“完全免费”的“FON”模式,伙聚网正在国内打造这个模式,就是把之前已经存在的公共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Wi-Fi热点网络通过共享方式开放给他人,免费为加盟者开放。西班牙公司FON创造了这一模式,并获得了GOOGLE、红杉和SKYPE的巨额投资,FON在欧洲通过贡献共享方式获得了近5万热点,已经超过了移动运营商T-MOBILE架设的2万热点。

中电华通则作为ISP一举拿下“北京无线城市”网络建设,震动了整个业界。张永启表示,中电华通是中国国内专注无线宽带接入的第二类基础电信运营商,在2002年到2003年期间,中电华通在原信息产业部的频率使用权全国招标过程中,相继拿下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9个重要城市的3.5GHz频率使用权,并于2006年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颁发的无线接入运营许可。

多年来一直参与国内无线宽带以及无线城市建设的H3C无线产品部总监王宇晨认为,无线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巨额、长期、持续的投入,而对运营能力的考验更加关键。一个公认的观点是,无线城市在最初的市场规划阶段由政府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是必要的,随着无线城市的规模化发展,政府不可能一直持续买单,尽快实现商业化运营十分必要,运营商则具备这个实现商业赢利的运营能力。

第二页

岳宏远则认为,从市场现状来看,运营商之前大力推广无线宽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无线网络在一些局部领域发展良好,给整个无线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启发。此前早在2003年,华北地区的星巴克连锁店就与中国网通合作,上海星巴克也和上海电信合作,在各家店堂内推广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成为其招揽顾客的一大卖点。

对此,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张维华表示,从国际上成功的“无线城市”推进案例来看,与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商相比,电信运营商具有丰富的组网、运营、维护经验。尤其是固网运营商,在城市内已经铺设了大量传输设备,具有海量骨干网带宽资源,可以充分保证无线城市每个接入点的高速率通道保持全程通畅。

深度覆盖需解决成本矛盾

10亿元打造无线广州?16亿元建设无线北京?这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初始阶段。“无线城市建设绝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建设完成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本投入相当高。”

今年6月25日,中电华通宣布,“北京无线城市”一期网络试运行开通,北京由此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无线网络覆盖城市;第二期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五环以内的城区共625平方公里的覆盖,普及无线宽带高速上网;到2010年年底,第三期将实现北京市城乡无线宽带网络覆盖。

中电华通首席科学家谢麟振表示,目前北京地区还只能进行一期的室外覆盖,室内覆盖还没有进行。而业内都清楚,完善的室内覆盖才是无线城市的整体价值所在。

某厂商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技术选择上,使用WiMAX+MeshWi-Fi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投资实现全城的网络覆盖,但真正的难题在于,在中心城区,用户密集度很高的情况下,这种覆盖带来的使用体验并不理想,稳定性欠佳,而在室内,有可能根本就收不到无线信号。

要想实现一个城市的基本的室内覆盖,其成本投入就是基础室外覆盖的10倍不止,而后期对室内和室外覆盖的全面优化依然是一个不见底的黑洞。作为没有基础城域网支持的ISP,其实现全覆盖的成本投入是相当高的。Mesh虽然能够解决建网问题,但在带宽和稳定性方面有一定欠缺。此外,ISP最终还是需要接入基础运营商的网络,这笔租借费用也给成本带来一定的压力。

运营商在建网成本上有先天优势。“按照运营商一线人员的话说,只需要有AP的投入就够了。”技术人员表示,运营商不仅在城域网上基础良好,在接入网上利用ADSL和FTTH都能实现良好的室内覆盖。

此外,由于WLAN采用的频率与PHS比较接近,通过复用PHS天馈系统(包括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电缆、天线等)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难度,实现快速部署。运营商还可轻易实现无线城市漫游,目前中国电信在长三角已经实现了“无线宽带”的漫游服务。

由于IEEE802.11b/g设备使用2.4~2.4835GHz频段。工作频率带宽为83.5MHz,划分为13个子频道,每个子频道带宽为22MHz;互不干扰的子信道有3个(通常用1,6,11)。在热点区域AP连续覆盖规划中,为了使相邻的AP的信道互相不干扰,一张WLAN网络会同时占用三个信道。参与无线城市建设的技术人员表示,由于技术特点的限制,在一个热点区域只能容纳一个运营商,新运营商的进入在技术上也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融合建设执牛耳

重组以后,运营商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率先实现全业务转型的运营商将在新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无线城市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之前的无线宽带投入。而基于无线城市的完善的WLAN业务能与运营商的固定宽带、2G/3G业务融合,形成强有力的应用与服务组合。

如中国电信目前正在试点推广“一号双网”业务,即用户如果使用了中国电信有线宽带,只要使用同一个账号,就可以在无线宽带热点范围内实现高速无线上网,实现了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双网“统一账号、统一认证、统一计费”。全业务运营后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可能参考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促进无线业务与固网业务的融合实现向全业务转型的良好开端。

这方面的进展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为了加快WLAN与3G的融合进程,由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牵头的中国“公众无线局域网总体技术要求”正在制定中,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在中国自己的标准草案中,对移动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相结合的鉴权、身份鉴定和漫游方面均有规定。有标准做支持,3G与WLAN相结合将得到迅猛的发展。

诺达咨询分析认为,基础运营商对无线网络的推动具有先天优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具有网络规划和部署方面的技术优势和良好基础。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配合奥运需要在奥运城市已经建设了较高规格的无线网络,这些将成为该城市发展无线网络的基础框架。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早已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的部分酒店、机场、高档写字楼等区域。其无线网络与原有的通信网络构筑起多种接入方式并存的网络覆盖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人们对无线接入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相信运营商无线网络的优势会逐步显现出来。(通信世界 徐超)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