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制作产业化 趋利性病毒最大危害

互联网 | 编辑: 黄蔚 2008-10-02 00:30:00转载

计算机黑客们喜欢将被木马程序控制的电脑称之为“肉鸡”。对于黑客来说,这种“肉鸡”是没有秘密可言的,其中所有的内容黑客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调看。这样一只“肉鸡”如今在网上的叫卖价竟然只有区区0.1元。而这还仅仅是黑客们众多利用电脑病毒谋取利益方式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种。专家们认为,这充分表明:趋利性病毒攻击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危害。而当前杀毒技术已经很难适应互联网广泛应用时代的用户安全需求。

从24日在京召开的“病毒防范现状与国际病毒防御技术最新发展趋势”高端研讨会上我们获悉,近两年来,随着“网游大盗”“熊猫烧香”“德芙”“QQ木马”“灰鸽子”等以盗取用户密码账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网络财产为目的的木马病毒日益猖獗,一个以获利为核心的黑客培训、病毒制作、病毒加工、病毒贩卖、窃取信息等构成的灰色产业链,正严重危害着计算机用户的安全,传统杀毒软件固有的滞后被动防范病毒的缺陷再次暴露无遗,让全球反病毒产业不得不寻求防御思路的变革。

从国家863计划“基于程序行为自主分析判断的实时防护技术”课题组召开的这次研讨会上我们了解到,过去的计算机病毒一个特点是“损人不利己”,病毒制作者并不指望从病毒的传播中得到实在的利益。但近年来全球病毒编写和制作者的目的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已经转向以获取利益为主要目的。编写病毒目的的改变,使得病毒从形式、传播方式、数量等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自动加壳机”“自动免杀机”等自动化加工病毒工具,病毒制作开始“产业化”和“自动化”,甚至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灰色产业链。制作的病毒也呈现出隐蔽性、抗杀性、针对性、工具化和自动化生成变种、对用户的财产危害更大等新特点。

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现实,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配置了杀毒软件,但面临的病毒攻击却越来越猖獗。尽快实现反病毒技术的根本性变革,不仅是全球反病毒产业的共同课题和新的竞争焦点,更是计算机用户的迫切需求。

可喜的是,我国反病毒技术变革思路已经走在了世界反病毒领域的前面。我国著名计算机反病毒专家刘旭,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病毒技术最新特点后,提出了尽快研制以程序行为自动监控、程序行为自动分析、程序行为自动诊断为主要功能的主动防御型产品全新思路,并研发成功了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在摒弃传统杀毒技术、推动反病毒产业变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介绍,经过近百万种病毒的测试,微点主动防御软件防杀未知病毒和新病毒的有效率达99%以上。这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已列入国家863项目。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