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等离子电视在中国市场集体大溃败

互联网 | 编辑: 2008-10-17 13:07:00转载

国美、苏宁等家电大卖场彩电销售数据反应,第三季度等离子电视的销售正在稳步提升。业内观察人士认为,等离子电视市场回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液晶电视相比,等离子电视具有自身的优势。工信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副主任张素兵认为,等离子电视亮度高,对比度高,色彩还原性好,在动态视频画面锁定上优势明显。二是北京奥运推动,消费者对电视动态视频画面的要求显著提高,要求在观看体育竞赛项目直播时逼真、准确,没有拖尾现象。对于这个要求,目前市场上只有等离子电视和为数不多的采用IPS技术的液晶电视才可以实现。

但出乎意料的是,就在等离子电视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传来日韩等离子品牌相继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最近,继日本东芝、索尼无奈淡出等离子电视市场之后,韩国的LG停止了在中国地区的等离子电视整机销售业务,重心转移到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上。与此同时,日本另一消费电子巨头日立宣布停止等离子面板的生产。在此之前,日本另一消费电子巨头先锋也宣布退出了等离子面板的生产。当年生龙活虎的“等离子五虎”(松下、三星、LG、日立和先锋),纷纷退出等离子电视市场,迄今只剩下松下“孤家寡人”在等离子电视市场苦苦支撑。

日本和韩国的消费电子在中国家喻户晓,很得中高端消费者的喜爱。等离子电视曾经是很多家庭的奢侈消费品。现在日本和韩国等离子电视品牌的集体大溃退,确实让很多中国消费者感到惋惜。特别是,日韩等离子在中国销量巨大,退市后势必意味着以后将产生一大批的售后维修问题,给日韩消费电子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

日韩等离子品牌为什么选择集体退市呢?根本原因当然是销售做不上去,没办法赚到钱。但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在与液晶电视的较量中,等离子电视根本不是对手,被液晶逼得无路可走了,只有选择退市。这种分析有道理,但不是问题的根本。

虽然目前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销售比为1:9,但观察家认为,这个数字不能作为等离子电视不如液晶电视的证据和理由。等离子电视以42英寸以上大屏幕为主,定位高端,价格较高,产品数量较少,消费者选择面较少。而液晶电视大中小各尺寸屏幕都有,产品种类全,数量多,价格方面高中低档的都有,能满足消费者选择的多样化。如果拿42英寸以上大屏幕平板电视的同类产品的平均销量来看,等离子电视其实并不比液晶电视逊色多少。由于基本上是大屏幕,高价格,无形之中就把很多消费者拒之门外了。

从产品种类和数量上来讲,等离子电视是“散兵游勇”,液晶电视是正规集团军,等离子电视在销量上比液晶电视逊色其实是合情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等离子电视要与液晶电视平分市场份额,或者比超过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是很不现实的,如果这样,液晶电视就没得做了。在这种兵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把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捏在一起进行比较,其实已经失去了比较的基础。

由此看来,外资品牌的等离子电视集体大溃败,并不是等离子电视不如液晶电视。从本质上来说,外资品牌等离子电视退出中国市场,是由于销售业绩不佳所致。导致外资品牌等离子电视销售业绩不佳的有内外两个原因。内部原因就是外资品牌等离子电视的产品种类和定价问题。要想提升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就向液晶电视学习,向市场推出大中小屏幕,高中低价位都能涵盖的等离子电视,这样才能提升等离子电视的市场竞争力,改变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比不对称的现状。

其次,外资品牌等离子电视退出中国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外部原因,就是国产等离子电视的强劲崛起。以长虹和海信为代表的国产等离子电视这两年都在打造完善的产业链,逐步摆脱等离子面板被外资品牌控制的局面,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产品价格上取得较大优势。价格战是国产品牌的成名利器,在价格战面前,外资品牌无疑不是国产品牌对手。随着国产品牌长虹、海信等电视巨头在等离子领域继续发力,特别是长虹不惜巨资打造的等离子面板开始量产,外资等离子品牌的最后一块利润堡垒面临被国产品牌蚕食的危险。由于国产品牌加强了对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外资等离子电视或将彻底丧失价格优势,观察家断言,在等离子电视领域,国产品牌长虹、海信超越韩国的三星、LG,成为仅次于日本松下的全球第二大、第三大等离子电视生产制造商已经为时不远。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