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11月9日,笔者发表了《2005年——DVD光存储怎么活?》一文,如今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回过头去看看这一年来的变化,笔者的预测基本还算准确。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那么在2006年里,DVD光存储又将怎么发展呢?
16X SuperMulti产品一统江湖 价格战照旧
在去年的11月9日,笔者发表了《2005年——DVD光存储怎么活?》一文,如今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回过头去看看这一年来的变化,笔者的预测基本还算准确。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那么在2006年里,DVD光存储又将怎么发展呢?
现在买一台DVD刻录机已经不算什么奢侈的行为了,399元就可以买到一台相当不错的刻录机,这在一年前是不可想像的。毫无疑问,在2006年,16X DVD刻录机的价格战仍将继续,但差距会越来越小,而399与499将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价位,同时也肯定有某些厂商以299元的价位冲击人们的心理底线。当然,也肯定有某些贵族品牌会延续他们的“传统”。
价位下来了,产品的规格呢?我想SuperMulti格式将会在2006年进一步发扬光大。目前,除了TSST(东芝三星)、索尼、飞利浦、BTC(英群)等少数大厂没有涉足这一领域,其他包括先锋、NEC、华硕、建兴、明基、浦科特(PLEXTOR)等强势品牌均以加入SuperMulti的战团。有意思的是,LG已经取得了SuperMulti这一金字招牌Logo的所有权,因此在其他厂商的SuperMulti格式的产品宣布中,就能看出很多挂以Super字样的新名词,如华硕的Super全能王、建兴的Super AllWriter等等,但它们的产品上都没有SuperMulti的Logo。
SuperMulti在2005年年底成为了市场的热点,而到了2006年它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SuperMulti的兴起,与其就是DVD-RAM的需求增长,还不如说是厂商为增加产品卖点的无奈之举。DVD±R在2004年年底就提升至16X的水平,DVD±RW也长久在6X和8X之间徘徊,并且深受盘片供应的困扰,DVD±R DL光盘也是如此。所以当量变的速度已经趋近于零时,质变就是另一个出路。加入对DVD-RAM的支持,多少也是一个卖点。
不过,这种无奈之举形成潮流后,反过来也会促进DVD-RAM产业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现在已经有不少玩家都对DVD-RAM跃跃欲试,也因此华硕在促销1608P2S时赠送3X DVD-RAM的作法赢得了很好的回报(不过,真正能长久使用DVD-RAM的玩家估计没几个)。
主推DVD-RAM技术的松下与HLDS(日立LG数据存储)公司,在2005年年底会将DVD-RAM的刻录速度从现有的5X提升至16X,如果真的如此,那么DVD-RAM在复写格式中的领先地位也从此确立。
松下将于年底发布的SW-9586刻录机,将实现DVD±R DVD-RAM的全16X刻录
而到2006年,16X DVD-RAM也就将大行其道,相信中国台湾的光盘厂商届时也会介入DVD-RAM光盘的生产(目前DVD-RAM光盘的主力厂商是Maxell、松下与TDK),DVD-RAM光盘的价格也有望迅速降低。
总之,DVD-RAM在事隔近10年后才真正成为了PC刻录机市场上的生力军,而采用DVD-RAM的录像机也将会在消费电子市场上进一步占据有利地位。
注:16X DVD-RAM光盘将不再是1X-16X通用速度范围,而是6X-16X的速度范围,从而也意味着16X DVD-RAM光盘不能在现有的5X SuperMulti刻录机上使用。
DVD±RW DL与16X DVD±RW将会出现 DVD±R DL将再次提速
DVD-RAM能够达到16X,同样采用相变技术的DVD±RW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也因此在2006年,我们将有可能看到DVD±R、DVD±RW、DVD-RAM五大DVD刻录标准全面实现16X的景像,这无疑是DVD刻录技术发展的巅峰,同时也是其走向衰落的开始。
DVD+RW联盟目前已经多次透露了DVD+R/RW未来发展的蓝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DVD+格式的发展趋势,而DVD论坛也不是吃素的,DVD-R/RW也将会全力备战。
DVD+RW联盟的未来计划,高于8X的DVD+R/RW、DVD+R DL以及DVD+RW DL是未来的重点
16X DVD+RW已经在实验室中诞生
DVD+RW联盟的研发动力主要来自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目前所发布的DVD+RW发展路线图也可以说是飞利浦公司的研究发展的方向。DVD+R DL在达到8X的速度后,在2006年将会挑战更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16X的水平,但要实现精确的控制相当困难,而DVD+RW实现16X相对要容易一些。另外,2.4X DVD+RW DL也将于2006年露面。
JVC开发的DVD-RW DL样品
在DVD论坛一方,DVD-RW DL也提到了日程上来,JVC也已经开发出了相关的样品。不过,在16X DVD-RW方面还没有相关的信息,只是知道会将DVD-RW的速度至少提升至8X。
在不少人的眼中,DVD-/+R DL都很少用,那么开发双层的RW光盘的意义有多大呢?我认为,DVD刻录已经不再局限于PC领域,因而也不能将产品的开发着眼点限制在PC领域。比如在消费电子领域,廉价的DVD录像机已经成为了潮流,但在复写光盘方面没有一个可以超过4.7GB的,DVD-RAM只能通过双面格式达到9.4GB。而在录像时,像VHS录像带那样,反复使用同一张光盘是比较受欢迎的,而若使用DVD-/+R DL的话,只能刻录一次,所以性价比核算下来,可能并不高。所以,笔者觉得DVD-/+R DL应该更多的是用在消费电子领域,在容量上压过它们的主要竞争对手——DVD-RAM(其实,消费电子也是DVD-/+R DL一个重要的应用市场)。当然,在PC领域也肯定有一定的应用市场,但应用规模要小很多。
LightScribe与LabelFlash 盘标打印两强相争
在2005年,采用LightScribe的刻录机并不多见,盘片也大多局限在低速的DVD和小容量CD-R盘片,LightScribe技术的普及。到2006年,这一现状将得到一定的改观,而且还会出现一种新的盘标打印技术——Labelflash与之竞争。
Labelflash由昔日的光存储巨头雅马哈与富士胶卷联合开发
Labelflash目前已经取得了NEC的支持,在其型号尾数为1的产品中均采用了Labelflash这一技术。另外,中国台湾第二大光盘厂商铼德也取得了Labelflash的独家授权,在盘片方面也将给予Labelflash强有力的支持。
不过,Labelflash不能应用于CD-R光盘上,双层DVD刻录盘可能很不能采用。并且打印盘标时使用的DVD用激光,而LightScribe则使用的是CD用激光。另外,LightScribe现在已经实现了多种背景颜色,并且计划在2006年实现彩色的盘标打印,而Labelflash则刚刚起步,其以透明度来构图的原理可能很难实现彩色打印。
当然,Labelflash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盘标的图案受到DVD光盘0.6mm基板的保护,在耐久性方面比LightScribe会更加出色,而且在构图的精细程度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雅马哈与富士胶卷正在积极的拉拢中国台湾的ODD厂商采用这一技术,不过在笔者看来,2006年的盘标打印技术仍然会是LightScribe,Labelflash并不会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而随着Labelflash盘片的丰富与廉价起来,相信在2006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支持Labelflash技术的刻录机。
DVD接班人正式登场 HD DVD勇战Blu-ray Disc!
对于光盘技术的爱好者来说,2006年将是令人激动的一年,我们终于有幸亲临一场光盘格式的大战。这场已经持续了3年的格式之争,最终将在2006年全面升级为实实在在的市场大战,而主角就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HD DVD与Blu-ray Disc(BD)。
2005年10月,对于HD DVD一方来说无疑是一个“黑色的十月”,在9月底迎来了微软与Intel两大巨头之后,原来的盟友派拉盟与华纳则在这一个月内相继宣布同时支持BD格式,这对于HD DVD一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内容覆盖率上,HD DVD也因此明显落后于BD一方。
不过,在业界广泛预测HD DVD将要投降时,东芝以及新加入的坚定支持者微软发起了强力的反击。微软Windows数字媒体分部(DMD,Digital Media Division)副总裁Amir Majidimehr似乎成为了HD DVD一个主力宣传员,一直在帮助东芝拉拢好莱坞制片商的支持。而且“黑色十月”刚过,HD DVD促进社团的会员列表也再次更新,从9月27日的107家增加至11月1日的114家。其中常规会员从58家增加至62家,准会员从49家增加至52家,看来业界对HD DVD的支持并没有因为10月的巨变而缩减。这其中,可能有很多不为普通分析师所察觉的HD DVD有利因素在起着作用。否则,真的是很难理解东芝如此倔强的态度,这不是用“面子”这一原因能解释得了的……
如果不出意外(东芝向索尼妥协),2005年年底,HD DVD将勇敢的踏上征程,而影碟机的产品只有一个,那就是东芝自己的HD-AX-1影碟机。东芝也将从此为了未来可能是百亿美元的收入背水一战。
东芝HD-AX-1影碟机,将以低于1000美元的价格向BD阵营发起冲锋
HD DVD的节目包装,从产界角度上讲,HD DVD的确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到2006年春季,HD-AX-1将登录美国,同时东芝与NEC将发布配备HD DVD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松下也将同一时间上市BD刻录机(包括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用的产品)。而据索尼的再三承诺,配备BD驱动器的P3游戏将如期于2006年春季在日本市场面市,而美国市场则要等到2006年下半年了。
显然,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索尼的PS3的上市时机。如果能如期发布,那么对于东芝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在笔者看来,PS3的发布远没有索尼总裁说得那么轻松。
主推HD DVD的NEC在光驱界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而它也是第一个发布HD DVD-ROM驱动器的厂商。NEC原来计划于今年9月份开始销售HD DVD-ROM驱动器,但现在已经改到年底了,与东芝一起在日本首发。原因就在于产量,NEC表示,其最初一个月的HD DVD-ROM驱动器的产量仅为500台,预计到明年年底月产量才会达到10万台。而且,用于HD DVD的全兼容光头也才会在2006年第一季度大规模量产(三洋电机)。
NEC的HD DVD-ROM驱动器售价500欧元,BD驱动器也将处于同一水平
从HD DVD阵营来看,技术比HD DVD更为复杂的BD驱动器也好不到哪去,光头产量将比HD DVD更为受限(不要说先锋、松下、LG、明基已经有BD刻录机了,那是因为BD的刻录规格比ROM规格更成熟所致,这方面不是HD DVD做不了,而是相关的标准规范还不成熟,看看那些BD刻录机的演示,除了刻录基本没有播放的操作)。
就算现在BD驱动器的产量是10万台/月,那么到明年春天,最多还有5个月,50万台的BD驱动器能满足PS3首发吗?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盘算。再者,NEC的HD DVD-ROM驱动器报价500欧元,不知BD-ROM驱动器的价格会是多少。最重要的是,BD-ROM的规范还没有最终确定,这涉及到不少BD-ROM驱动器所用芯片的最终设计规格,所以明年春季首发,在BD这一环节就很难实现!
PS3在其正式发布之前已经过于“神话”,但它的确切发布日期仍然是一个迷
其实,在很多分析师的眼中,BD产品的最佳进入市场的时间是2007年第一季度,那时BD各方面的设计与生产环节都将成熟,在成本上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比如单面双层的BD-ROM DL,虽然容量可达50GB,但生产成本高昂,良品率至今也没有个说法,生产体系还不完备。与之相比,单面双层HD DVD-ROM DL反而更具优势,虽然容量只有30GB,但对抗单面单层BD-ROM(25GB)还是有富余的。此外,在非常有利于保护用户投资的混合格式光盘方面,HD DVD的商品化进程也大幅度领先于BD。
而且,HD DVD的主推方Memory-Tech在前不久召开的DVD论坛法国大会上宣布,HD DVD-ROM DL的生产速度已经降至2.8秒一张,良品率为92-95%,而在去年,Memory-Tech公司公布的成绩是生产速度为3秒,成品率为90-95%。更何况HD DVD-ROM还有一个三层(TL)的设计,也将于近期成为正式的HD DVD-ROM规范的一部分。最新的数据表明,BD-ROM DL的生产成本可能与HD DVD-ROM TL的成本差不多,而BD-ROM DL的中间层厚度的误差要求是1.5um,HD DVD-ROM TL则是1.75um,从生产控制难度上讲,HD DVD-ROM TL更占优势。如果HD DVD-ROM TL真的能顺利实现,并可大规模量产,那么很有可能会让BD阵营中的制片商投靠HD DVD。
最后,HD DVD现在还有一张牌就是环球影业,这强隶属于与东芝关系密切的通用电气(GE)旗下的制片商将成为HD DVD的试金石,如果HD DVD的商业反馈很好,其他的好莱坞厂商很可能会大步跟进。看看现在HDTV的普及速度,再想想10年前DVD标准诞生时,支持480线显示的电视普及率,可以认为高清晰光盘时代到来的将会更快。而这也是对产业化更成熟,进入市场更早的HD DVD标准的一个有利因素。
HD DVD对决Blu-ray Disc IT与CE之战!
在笔者看来,HD DVD与BD这一战99%是打定了。微软目前已经成为了HD DVD坚定的推广者,从某种角度讲,HD DVD与BD之占可以看作是传统的IT厂商与传统的消费电子(CE)与制片商之间的一种博弈。微软之所以力挺HD DVD,是因为它对IT友好,允许用户对光盘的内容进行受控拷贝,而BD则将能否拷贝的能力交给制片商自己决定,也因此得到了20世纪福克斯的鼎力支持,当然索尼也有自己的影业公司,它是一个传统的消费电子与制片商相结合的最佳典型。
10年前的DVD-ROM格式大战,以东芝的格式胜出而告终。有意思的是,东芝当时的设计不允许IT厂商随意拷贝,从而赢得了好莱坞的青睐,如今索尼的BD也走了同一路线,而东芝却向IT厂商展示了友好状态
在这场竞争中,微软的态度很明确,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高清晰娱乐环境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这从未来的Windows Vista采用iHD交互底层环境(HD DVD采用)就可以看出来其与BD采用的BD-Java之间的裂痕。
这似乎与10年前DVD-ROM格式大战很像,那次的结果是注重版权保护的东芝成为了胜利者,而得到IBM、HP、COMPAQ等大牌电脑厂商支持的索尼/飞利浦最终向东芝妥协。10年后,这一幕会不会反过来呢?
仔细想一想,10年前IT还是很单纯的,与CE领域可以说是泾渭分明。然而,在今天的社会,IT已经无处不在,比较一下当时与现在拥有电脑的人数就深有体会。而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家庭娱乐也逐渐与IT沾上了边,消费电子领域也成为了IT厂商们新的伊甸园。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IT厂商的势力已是今非昔比。不过,在IT厂商挑战传统CE与内容提供商的同时,也肯定会面临强大的压力。如果内容提供商死活不提供相关的内容,IT相关的产品也就形同虚设。当然,除非是有相关强硬原则的内容提供商,否则也不会无视IT领域所创造出的庞大的应用环境与用户群。
微软的态度很坚定,要求光盘标准要具备强制化的“受控拷贝”的能力,可以让用户将内容从光盘拷贝至硬盘,再通过家庭网络进行经授权的观看。而20世纪福克斯的态度也很坚定,在它的提议下,BD格式加入了BD+与ROM Mark两大防盗版技术,BD+就将成为阻止受控拷贝的利器。出于留住内容提供商的考虑,索尼最终还是坚持以前的做法——让内容提供商自己选择提供不提供这个能力。也因此,让PC大厂们也有些坐不住了,HP就表示如果BD不支持强制受控拷贝与iHD交互技术,不排除加入HD DVD阵营成为中立分子的可能。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PC用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2006年,我们将会看到HD DVD与BD驱动器的上市。HD DVD驱动器将主要来自于NEC与TSST(东芝三星),而BD一方的选择较多,而且一上来就是刻录机种,品牌包括了先锋、华硕、明基、建基(Aopen)、索尼、松下,它们的价格会在4000至5000元左右,甚至更高。
所以,2006年我们大部分人可以对HD DVD与BD忽视不理。只有极少数的有钱的发烧友会率先吃“螃蟹”,但至少,我们要知道DVD的接班人确确实实的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