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发生中级反弹概率增大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8-11-05 16:30:00转载

 

2008年四季度可能出现实际GDP的低点,而2009年一季度就将出现实际GDP的回升;另一方面,M1的过快下滑带来的持续降息,也有可能在一定阶段内引发M1的回升。因此,对于11月份而言,虽然前期外围经济波动带来市场大幅下滑,但在实际GDP见底预期逐步明朗的前提下,大盘也形成了中级反弹的重要契机。

GDP与股市“双底”

从日本股市历史走势看,PPI见顶回落的时间在1974年的2月份,但是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引导下回落速度较慢,因此一直到1974年三季度与四季度之间,GDP缩减指数才出现真正意义的回落,与此同时实际GDP见底回升。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日经225指数也在1974年10月份见到第一个底部。

之后,伴随着日本通货膨胀的持续回落,即GDP缩减指数的持续回落,实际GDP持续出现反弹,但是名义GDP却一路下行,并在1975年三季度与四季度之间出现名义GDP的低点,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在1975年的9月份出现第二个底部,形成“双底”。

事实上,日本的第二个低点也是全行业利润总值的低点,这与名义GDP低点是符合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需求恢复需要调整周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名义增速会伴随着缩减指数下滑而下滑,因此企业盈利可能会出现名义利润减少和实际利润增加的相反变化,即企业利润的账面数值减少和实际购买力增加。那么,换一个方向看,这意味着下期维持企业经营的现金流和成本都将减少,从这个角度看,也符合我们对于通胀下滑后企业成本下降和经营转好的预期判断,也是第二个低点要高于第一个低点的重要原因。

实际GDP加速见底

从日本的经验看,实际GDP在PPI见顶约两个季度后见底,但是具体到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这一周期则有可能缩减。

日本PPI见顶回落的时间在1974年的2月份,但是由于当时世界油价尚在高位徘徊,因此日本PPI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引导下回落速度较慢,CPI也处于缓慢下跌通道中,直接导致一直到1974年三季度与四季度之间,GDP缩减指数才出现真正意义的回落,与此同时实际GDP见底回升,并同时伴随着日经225指数也在1974年10月份见到第一个底部。

但是,目前中国的情况则可能有所不同。中国是在油价大幅下跌之后出现PPI回落的,因此缩减指数回落速度应该会快于当时的日本。实际上,从中国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先于PPI出现回落也可以加以佐证。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实际GDP见底与PPI见顶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会远远短于70年代的日本。

考虑到在实际GDP见底的过程中,名义GDP的增速相对保持稳定,那么实际GDP见底的过程即取决于通胀回落的程度和速度。从四季度的预期来看,如果不出现大的冲击性因素,PPI伴随原油的继续回落毋庸置疑,而CPI在基数效应的影响下明年一季度将在2%以下徘徊,那么明年一季度的缩减指数回落幅度应该大于今年四季度,这也就意味着实际GDP在今年四季度见底的可能性相当之高。

M1是重要观察指标

我们发现,日本在通胀回落后的狭义货币供给量M1与日经225指数之间的关联度相当紧密。1974年10月第一个底部之后,伴随着实际GDP的增长,日经225指数确实出现了反弹。但随着1975年4月M1增速开始出现低于10%的情况后,日经225指数开始在高位徘徊,虽然日本央行在4月、6月、8月、10月共计下调基准利率2个百分点,但是除个别月份外,M1的增速依然在10%以下,从而导致日经225指数1975年9月下滑至第二个底部,而底部出现的时候也是M1与M2之间剪刀差最大的时候。一直到1975年10月M1重新增长至12%以上并随后持续保持在10%以上,才导致日经指数成功走出第二个底部。

因此,观察M1的变化或许是判断第二个底部的最好依据,即第一个底部出现后出现持续性的M1增速放缓则有可能触发市场反弹的结束,直到货币政策和投资回报率提高导致M1增速上升,才导致资本市场第二个底部的结束。

可以理解的是,定期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说明企业和个人的盈利预期下降,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循环中沉淀下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开始放慢,经济景气下降。而M1增加的同时,即使在实体经济容纳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带动资本市场的上升。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伴随着微观主体名义利润率下降,以及基准利率相应的一再下调,M1实际上反映了经济体对于投资回报率与借贷成本之间的均衡关系。因此,有理由把M1作为经济周期波动从而导致资本市场变化的观测指标。

从这一点看,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对中国上一轮周期分析中得出。除1999年四季度突然出现的名义GDP大幅下滑外,名义GDP在1998年二季度左右见底,M1也相应下滑至10%左右,虽然央行在1998年至1999年进行了接近3个百分点降幅的降息操作,但是 上证指数(行情 股吧)一直维持在底部区间内波动,并且最低点处依然是M1与M2剪刀差最大的时期。一直到1999年2月,M1明显反弹至14%左右,并且逐步赶上M2增幅,上证指数也随之走出底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名义GDP的持续下滑将导致资本市场的第二个底部出现,这主要是由无风险投资回报率和企业名义利润数值双下降导致的。由于这个底部与货币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名义GDP底部与M1增速搭配将会是判断资本市场底部的重要特征,即名义GDP下滑伴随M1下滑将会使市场出现底部;而名义GDP回升尚需搭配M1出现明显反弹,才能走出资本市场的第二个底部。

 

 

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