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1190亿现金“过冬术”揭秘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8-11-05 16:30:00转载

 

踏入11月,正在经受金融海啸肆虐的香港正进入一个严峻的经济寒冬。

从去年10月末港股疯狂牛市之后的31638点,到今年10月黑色风暴后的13968点,香港恒生指数整整回调了56%;换言之,大部分投资者的腰包都要缩小过半,而事实上,如果投资表现差过恒生指数,那么缩水的程度会更糟。

富豪腰包大缩水

和经济衰退的效果不同,买股票的大部分是有闲钱者,因而股市崩盘首先影响到的是香港的富豪们。

今年最令香港富豪们头痛的无疑是Accumulator(累股证),从年初至今,已经有不下十位富豪中招,这些富豪级别相当“高”,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主席。

最早主动曝光的莫过于被称为“美容女皇”的现代美容(00919.HK)主席曾裕,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她曾怒斥高盛未经其授权便进行投资买卖,导致其巨额损失6000万港元。到了10月下旬,中国富豪榜的“常客”荣智健事发多日后宣布,中信泰富(00267.HK)的高管投资外汇(类似累股证的合约)出现巨额亏损,潜亏加实际亏损已达150亿港元之上;消息曝光后,股价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回落了66%。

和荣智健同时曝光的还有兼任九龙建业(00034.HK)和保利达资产(00208.HK)两家上市公司主席、人称“澳门李嘉诚”的柯为湘,其10月27日公告称,截至10月22日,两公司投资亏损共48亿港元,金额刚好相当于两公司的总市值。

即使那些没有传出累股证投资的富豪,也纷纷传出股市失利消息。去年被封为“亚洲股神”、一路唱好股市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在9月初传出股市失利,他表示不敢再对恒指公开预测;随后不久,雷曼兄弟破产,李兆基也成了雷曼挂钩产品的“苦主”,业内人士称其市值约78亿港元的账户被冻结,即使解封,价值也岌岌可危。

内地的新兴富豪似乎也没有可以独善其身者。前不久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统计称,金融海啸已把中国富豪的财富卷去约1万亿元人民币。去年首富、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身家已经缩水千亿元。曾是首富的纸业大亨张茵,其身家已经从去年的253.5亿元人民币跌到目前的约18亿元,惨跌出富豪榜之外。

李嘉诚独善其身

回头看看,当众多内地与香港富豪纷纷倒下的时候,人们发现只有“超人”李嘉诚仍然幸免于股灾。当“四叔”李兆基高呼恒指会冲上4万点之时,李嘉诚自2007年起,每次重大媒体发布会,都会叫大家谨慎投资。

他在去年5月严肃地提醒A股投资者,要注意泡沫风险,随后不到半个月,“5·30”便出现,A股暴跌;到了去年8月,港股在“直通车”消息刺激下出现非理性飙升,李嘉诚特意向股民发出忠告,香港与内地股市均处高位,而且要留意美国次贷问题。上述两次言论,均被内地一些所谓股评家批评为“不懂股票市场”——这些股评家迄今还没有给“李超人”一个道歉。

到今年3月27日业绩发布会时,港股刚刚经过“3·17”股灾,市场开始出现反弹复苏迹象,但是李嘉诚再次坚定地对香港市民呼吁,经济风暴还没有完结,买楼买股要量力而行;到了8月22日,市场充斥着内地政府将会斥资数千亿元资金救市的消息,股市再次飙升,李嘉诚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公开唱衰,希望股民要慎重考虑,他还直斥“利用此类消息赚钱是罪过”。

随着9月雷曼倒闭,黑色十月股灾出现,欧美出现严重的信贷危机,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李嘉诚的判断了。

“超人”的股市投资策略

李嘉诚为何能独立于富豪群体之外,面对金融危机,他的“过冬策略”是什么?其实李嘉诚多次的新闻发布会坦言已经表明,他在股票投资方面异常的谨慎保守,紧紧把握基本面信息。

李嘉诚不仅公开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自己也在实践中做到了提前“过冬”的准备:他早在去年便大手笔减持手中的中资股,回笼资金至少上百亿港元,另外在产业布局方面,也早在两年前便开始了调整。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从去年的李嘉诚旗下信托基金操盘记录来看,李嘉诚减持南方航空(01055.HK)、中远控股(01919.HK)以及中海集运(02866.HK)可谓是神来之笔。

李嘉诚是上述三只股票的基础投资者,早在IPO时就以较低成本买入。李嘉诚持有南方航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招股时期,当时招股价约4.7港元,李嘉诚一直是该股的长期持有者,但是从去年9月25日至11月30日,李嘉诚基金及和记黄埔总共进行了多达十次的密集减持,共减持近1.62亿股,套现17.02亿港元。

据本报统计,如果按当年招股价计算,这十次减持后李氏基金已经获利9.4亿港元;而如果按不同的减持市值计算,若这批股份保留至今年10月底,则已经只剩1.9亿港元,跌幅高达91%。

另一只密集减持的是中资股中远控股,李嘉诚从去年11月1日开始减持该股,至12月14日总共进行了六次操作,共减持1.8亿股,套现51.72亿港元,该股2005年上市时招股价是4.25港元,以此算下来,李嘉诚已经获利约44.07亿港元;相反,如果这批股份保留至今年10月底,市值只剩下7.19亿港元,跌幅高达86%。

中海集运是李嘉诚去年下半年减持的第三大中资股,从去年11月2日至12月14日,他共进行了五次大减持,共减持5.56亿股,套现20亿港元,如果不减持,这批股份已经跌去87%的市值,只剩4.78亿港元。

这三大股票算下来,李嘉诚在去年9~12月期间共套现近100亿港元,避免了巨额的损失。

做实业存钱过冬

尽管进行了多次近乎完美的减持套利,但是李嘉诚或许并不会对“股神”的美名感兴趣,他在多个场合均声称,自己是做实业的。在去年,面对全民皆股的热情,李嘉诚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我们要问香港凭什么跟别人竞争,是否光靠炒股票等投机行为?这是绝对不对,我们要实实在在去做事。”

他一直呼吁投资者,要关注经济层面的信息。在今年8月的中期业绩会上,他对记者表示,从现在到明年,无论如何,如果是抱着投机心态投入股市的,就要非常小心。如果是投资的人,就要花些时间研究经济。

他当时非常认真地强调说:“我说要很小心,这是肺腑之言。展望明年的经济,通胀加上次贷危机……香港的经济一方面会受国际的影响,另外会受内地股市和经济的影响。这两个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香港毕竟是小地方。”

作为一个企业家,李嘉诚更关注对经济层面的把握,以及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管理与预测,正如他所说,他经常想的是几年甚至十年以后的事情,这也是他为何能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站稳的重要原因。

今年成为和黄盈利宝器的赫斯基能源就是一例,李嘉诚在22年前把这个加拿大油砂能源公司收至旗下,当时由于油砂炼油技术原因,该公司一直亏损,而且国际油价长期不振,因此外界并不看好李嘉诚的投资。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技术提升,目前采油砂的成本一桶已经只需要10美元,而国际油价在去年飙升至超过150美元/桶,虽然近期油价回落,但即便按最不乐观的50美元/桶估计,李嘉诚的赫斯基能源也是稳赚不赔。

事实上,仅今年上半年,赫斯基能源已经为和黄贡献了85.4亿港元的盈利,占和黄固有业务盈利的比重已经上升至28%。“李超人”很自豪地透露:“现在已经有数名买家愿意以高于目前石油市场现价,向赫斯基能源购买三年后的生产量……”

而对于房地产主业,李嘉诚更是展示过人的市场动向观察力,其旗下的长江实业不但非常注重降低负债,并且已经在今年首6个月便完成了全年的房产交易生意,从而有充足弹药过冬。

一些地产经纪表示,在今年3月,香港楼市气氛还相当炽热,有不少地产商在惜售单位,但是长实却在当时按市场单价开售新盘,而且即使销售反应热烈也不加价,一口气卖出1900多个单位,套现约100亿港元,一举成为今年卖楼套现最多的发展商。

从今年9月开始,香港银行相继调高按揭利率,并收紧按揭贷款,导致整个楼市逆转,物业交投回落。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在今年上半年对地产方面的判断之准。

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显示,10月份整体物业买卖注册宗数较9月减少21.6%,已经创下自2006年1月后的33个月新低,一手及二手物业成交均告回落,其中新盘方面,10月份的均价已经比9月份回落50.5%。美联物业地产分析师刘嘉辉对本报表示,形势仍然恶劣,预料11月份整体物业注册量有机会再创新低。

香港《明报》近日披露,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已经确立了“持盈保泰”策略,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目前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有多达69%、接近1190亿港元以现金存放,其余主要投资在最稳妥的政府债券上,股票投资仅占相当小比重。和黄管理层已经强调,完全没有投资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计期权产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