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成行在即 小灵通用户负增长去留存疑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11-18 10:2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部分运营商人士认为应该给小灵通找个较好的归属,给用户继续提供服务。

近日来,仍有近8000万用户的小灵通的去留问题备受业界关注。在“3G时代小灵通的发展前景”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明确表示:“小灵通已经应运而生,应该顺势而退。”而“中国小灵通之父”徐福新则认为,小灵通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小灵通的四大价值

小灵通自1997年在浙江余杭开通之后,经历了一段飞速发展的时期。2000年小灵通用户数超过100万,2002年超过1000万,2006年更突破9000万。被誉为“中国小灵通之父”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福新表示,小灵通是电信业惟一从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业务,无论在技术、业务、市场各方面都十分成功。

徐福新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小灵通拯救了一个行业。小灵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小灵通的品牌认知度高,在我国家喻户晓.第二,小灵通的性价比高。全国小灵通设备总投资大约为800多亿元,加上线路配套设施不超过1000亿元;而小灵通ARPU值可达36-40元,再加上小灵通数据业务,全国小灵通业务年收入可达400亿元左右(最高时近500亿);第三是环保节能,小灵通基站“不抢地不占房”;第四,小灵通扭转了固网运营商利润的下滑之势,使萎缩的固话业务和旧设备焕发了新生。

用户负增长的背后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小灵通用户数减少了608.5万户,小灵通用户数量的大幅减少,造成了2007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的负增长;2008年1-7月,在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的1058万户中,小灵通用户就占了757万户,曾经风光无限的小灵通颓势已显。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副主任蔡翔表示,小灵通从2006年开始下滑是比较正常的。2002年小灵通用户数超过1000万,移动用户数超过2亿,移动用户的资费水平是0.56元/分,小灵通的资费水平是0.27元/分,差别比较明显;2006年小灵通用户数突破9000万,移动用户数达到4.6亿,移动用户和小灵通用户的资费水平相当,均为0.18元/分;2007年移动用户数达到5.5亿,移动用户的资费水平是0.15元/分,而小灵通用户的资费水平是0.17元/分。

原北京网通副总工程师郝秀芳认为,造成小灵通业务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不能漫游;第二,网络覆盖存在盲点;第三,相关企业没有大力推广小灵通业务,“一个业务再好,如果不去推广自然会下滑,其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网络”。

小灵通应顺势而退?

杨培芳认为,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都有了移动通信经营权,3G发展在即,小灵通已经不再是低端用户的“手机”了。他表示,小灵通要想改造升级至3G、4G已经没有空间了,将来的发展趋势是统一的网络、多元化的接入和个性化的终端。在这种情况下,小灵通可以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无线接入方式,但不可能再出现几年前那样旺盛的市场,拥有9000多万用户了。“多元化即意味着每种市场的规模不会很大。”

杨培芳认为,一项技术是否具有生命力要看4个因素,一是先进性,二是经济性,三是实用性,四是是否符合网络规律、是否代表主流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灵通已不可能有稳定的市场空间和乐观的发展前景。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