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百度“竞价门”事件,相信很多人不会去关注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问题。而人们对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公正性的苛求,实际上正反映了大众对于搜索引擎的依赖。
事实上在业界,商业模式问题从搜索引擎诞生起就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在于,在商业利益的介入下,搜索引擎如何保证结果的自然和公正?但无论如何争执,有一点没人会否认:正是技术开发和商业回报的良性循环,让搜索引擎和互联网有了今天的面貌,并且还在飞速发展。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搜索引擎还促成了商业形态的进化。搜索引擎将用户的消费意图打包出售给广告主,并将最终的推广费用和点击流量直接挂钩,这就使得不可控的广告投入变为一个可控的拓展营销渠道的过程。
能每年花几亿元在央视竞标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量位于广告传播生态链条中下层的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来突围。与传统媒体下不加区隔的广告投放相比,这种更具针对性的传播实现了对资源的最优配置。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商业推广的介入,搜索引擎就能保证绝对公正。这种期望虽然是好的,但对于绝对公正的追求已经陷入了某种“极端”。
排名靠前的搜索结果在“注意力经济”的支配下,能够转化为实际可观的商业收益,因而即使搜索引擎自己不搞商业推广、不搞竞价排名、不搞AdWords,也会有很多觊觎这一商机的人找到各种办法来影响自然搜索的结果。例如,垃圾信息、链接工厂、垃圾评论、改换域名等等诸般手段。
脚踩进了泥淖,洗干净了就好,没有必要把整条腿都砍掉。当下搜索引擎商业模式面临的质疑,其症结在于良莠不齐的销售队伍和并不严明的审核体系败坏了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的声誉。当务之急是在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上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审核、监管体系,杜绝销售人员“恐吓营销”等错误行为,那么在更具革命性意义的商业模式出现之前,搜索引擎还是可以在公正搜索和商业利益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