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重建新秩序:无线互联网迎来春天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12-11 09:2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对于上海乐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奕龙来说,这个寒冷的“冬天”有着别样的温暖。

一个月前,作为中国手机网游公司的CEO代表,赖奕龙参加了日本互联网业年会Infinity Ventures Summit 2008。一组来自日本无线互联网产业的数据让赖奕龙精神为之一振:到2007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已经是互联网流量的四倍;日本有9000万3G用户、6亿美元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在日本数字音乐市场,移动互联网的营收是互联网的十多倍。

“很明显的一个感受是,移动互联网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这么小的一个市场就有十几年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赖奕龙说,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处于日本市场三年前的状态,考虑到亚洲文化的相似性,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不过,让赖奕龙乐观起来的真正原因,是不久前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新政。

向手机游戏开放

几个月前,针对独立的手机网游公司,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一个新平台。这是一个计费、通道平台,由中移动旗下子公司——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负责维护运营。透过这个平台,所有手机网游公司均可以向中移动申请网游产品上线,然后与运营商共享用户下载手机游戏、购买游戏道具等带来的利润。

在此之前,中移动通过“百宝箱”业务垄断了手机游戏市场。手机游戏厂商们若想拓展市场,就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游戏产品进入中国移动的“百宝箱”,然后通过与运营商分成的方式获得收益。长久以来,由于缺乏独立公平的第三方评价,运营商一直无法对游戏产品的优劣做出客观区分,导致好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面向市场的游戏往往难以吸引玩家的怪象。而手机游戏厂商们之间的竞争,也从产品品质竞争演变成为对电信运营商资源的竞争。

在大部分手机游戏厂商们不能进入中移动“体系内”后,他们通过一些独立WAP站点做推广和宣传,并采取短信代收费等在移动看来并不规范的方式生存。这种变相的生存方式尽管获得了一定空间,但因缺乏移动运营商的支持发展缓慢。

对赖奕龙这样的公司来说,新平台的建立,意味着这种“看运营商脸色吃饭”的日子的结束,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正逐步形成。“只要我们的产品足够好,我们就有机会发展。”赖说,这在以前很难想象。

新平台试行几个月,赖奕龙深切地感受到了变化。比如,以前公司要想申请进入“百宝箱”业务,必须想尽办法,而现在,只需要通过正常手续进行申请。而在产品评价方面,以前产品好坏多由运营商内部评审,缺乏公正性,但现在移动聘请了专业第三方机构做评审,评审过后,游戏有3个月的试用期,用户的投票和反馈决定了游戏产品的优劣,从而决定了游戏在新平台上的最终排名。

“我感到中移动在意识和做法上有了很大改变。”赖奕龙说,运营商持有的这种开放性,对所有无线增值业务领域的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DO的革命

种种迹象显示,中移动对移动互联网“开放”的态度,正在从手机网络游戏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发生在上海乐宝公司的这种变化,正在整个无线增值服务业务领域发生。

就在上周,中移动针对独立WAP网站发展推出的一项新举措开始在业内流传,这是一项类似于手机网游新平台的举措。来自中国移动内部的消息称,中国移动将在原有“移动梦网”基础上成立一个新的下载计费平台。这个名为“DO”的平台将采用“短信代计费”模式,支持铃声、图片下载等目前主要网络增值服务。

围绕“DO”平台的建立,中移动与移动增值产业链上合作伙伴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原有移动梦网15%:85%的分成方式将被新模式取代,原有85%的部分将被重新分配为三部分,业务推广方(独立WAP网站、传统媒体等)、内容提供方(CP)、卓望信息分别获得45%、30%和10%。

中移动内部人士称,新平台推出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更多的“外部合作伙伴”纳入到体系内,通过与这些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无线增值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3G门户网张向东接受采访时说,“DO”平台的推出意味着无线互联网的独立站点可以利用自己的流量来广泛地推广收费业务以获取收入,而中移动为其提供收费渠道。无线互联网因此找到最方便的支付渠道,虽然目前的政策仍然要通过一些SP,但是这个趋势已经说明了,互联网模式已经是无线互联网发展的必然模式。

无论对赖奕龙这样的手机游戏厂商还是对3G门户网这类无线互联网独立站点,中移动近期的种种举措表明,电信运营商正试图以一种“开放”姿态拥抱广大无线互联网增值服务提供商,这与其一贯的“保守”态度形成对比。

2006年以来,对于下游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中移动都持严谨甚至苛刻态度。比如限制SP/CP与独立WAP合作、不发送用户手机数据、不提供收费通道等,这使得拥有用户资源的独立WAP站点无法直接参与大多数增值业务的利益分成。移动运营商这种态度一方面来自于对无线增值业务探索的谨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移动增值产业庞大市场规模的觊觎。是自己发展增值业?还是依托下游SPCP等企业共同发展增值产业?移动一直没有给出明确说法。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