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联想IdeaPad的广告依然矗立着。那个大大的黄色灯泡,刚刚见证了联想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辉煌,却不期然赶上了金融危机带给联想的痛苦以及大范围的调整。
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联想IdeaPad的广告依然矗立着。那个大大的黄色灯泡,刚刚见证了联想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辉煌,却不期然赶上了金融危机带给联想的痛苦以及大范围的调整。
今天,联想公布了一系列重组计划:取消亚太区的编制,亚太区将与大中华兼俄罗斯区合并,原亚太区总裁麦大伟率领的团队将大幅调整,新组建的亚太兼俄罗斯区将由原大中华兼俄罗斯区总经理陈绍鹏负责。
这种调整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传闻中要离职的杨元庆,看起来依然会与联想一起战斗到底,但形势依然严峻,曾经成为中国制造标志的联想及其业界明星杨元庆,路在何方?
“离职”传闻背后
去年11月,联想集团交上了自收购IBM PC业务以来最差的一份财报:净利润只有2300万美元,较前年同期下降78.1%;毛利率由前年同期的14.1%下滑至12.6%。
杨元庆用“失望”一词描述当时的心情。杨元庆在解释业绩不佳时直指联想自身的战略执行不到位。“联想的海外业务主要在商用市场,且位于成熟市场,这两类市场都是金融风暴的‘重灾区’”,杨元庆说,“同时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无论是新产品的推行,毛利率的把控以及区域战略的执行都不到位。”
这是收购IBM PC业务四年来,联想和杨元庆第一次大反思。
众所周知,杨元庆是个不容易妥协的人,联想集团曾经执行过一个规定——不许抽烟,当有属下躲到厕所里去抽烟时,杨元庆甚至会一直追到厕所将他们揪出来。对这位带领联想团队在1996年就创下中国市场PC销量年度第一的实干家来说,任何成绩,都来自不折不扣的执行力。
可自从2005年联想吞并了比自己大四倍的IBM PC后,杨元庆的这种执行力撞上了不止一道墙。先是语言,在第一次去美国与IBM团队开会时,杨元庆讲的英语对方没能听懂。他很快请了家庭教师,改进了外语,随之而来的,则是文化的和管理模式的隔阂。联想内部有多种文化,源自IBM的,戴尔的,老联想的,这是业内共知的秘密。
这份财报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联想近一两年来所隐藏的诸多问题,各方面矛盾似乎都在爆发,以至于外界有杨元庆要离职的消息,甚至有联想集团大股东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要派人接掌联想集团的传言。据了解,杨元庆确实曾动过念头,有意向董事会请辞,但是一位接近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的人士告诉记者,柳传志绝对不可能要求杨元庆离职,因为杨元庆个人的成败是与联想结合在一起的,杨元庆离职不但意味着联想模式的失败,也意味着柳传志否定了联想和他自己。
这位人士说,由于联想有很多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人来帮杨元庆,也会想很多办法帮助杨元庆渡过难关。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对杨元庆的评价是,其对PC业务的把控能力超强,强调执行力,适合冲锋陷阵。显然,这对早期发展中的联想至关重要。据联想内部人士称,当年和IBM谈判时杨元庆提出了14个问题,被IBM方认为非常专业。
杨元庆性格直率,说话直截了当,说一不二,令员工十分敬畏,也是这种风格使得联想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和快速的执行力。接近联想控股高层的一位人士曾告诉记者,“其实杨元庆最适合的角色是CEO,直接指挥作战。”而作为董事长,他则略显生涩,因为董事长需要和各方面大量沟通,需要围绕战略制定集思广益,需要更宽的知识和视野,而不局限在专业领域,但杨元庆在沟通中的弹性还不够,他更愿意直接面对业务,不太愿意花时间在那些非业务的领域。
在杨元庆离职传闻之外,有一种猜想也许更符合逻辑:杨元庆可能将兼任CEO。从一般的规律看,出现经营业务下滑的公司,如果一定要有人承担责任,也是CEO。
“如果出现董事会要杨元庆下来的事件,那才是联想最大的悲剧。”上述接近联想控股高层的人士说。
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认为,联想所从事的PC业务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业务,而杨元庆则是PC行业顶尖的人才之一,换作其他人都难以顶替杨元庆的位置。
联想的失误
奥运会使联想在国内的声望达到顶点,以至于很多PC厂商都坦言,2008年几乎没的做了,只能看联想在舞台的中心表演。
2008年,对于国际化的联想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该财年的第一季度,联想交上了一份收购IBM以来最好的财报,赢利达到1.2亿美元。杨元庆曾对本报记者称,联想收购IBM PC已基本成功,联想将迎来真正的国际化发展阶段。此刻,高价赞助北京奥运会,无论是董事会、投资者还是公众都对联想抱有极大的期望。
奥运会可以说是联想去年贯穿始终的大事,联想对奥运的投入虽然非常多,但奥运会前联想的新产品基本没上线,一般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两次新品上线的机会,但2008年都改成了一切以奥运为主。
联想的奥运营销,到底是不是投向市场的一枚有力的“火箭弹”,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但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则是肯定的。
知情人士认为,联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品牌和社会影响力上,造成后端营销布局上精力不足,影响了新产品上线。而联想与大客户相关的新品都是奥运会后才慢慢推出。
唯一的例外是,联想的消费子品牌Idea则在奥运会前做了品牌切换。联想奥运期间的广告也多以Idea为主。从成立消费产品集团以来,Idea就肩负着联想改造原IBM业务,在全球其他市场获得提升的期望。
但联想的一位竞争对手不客气地指出,Idea与苹果、索尼,甚至宏碁等的消费类产品相比,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上,并没有太多亮点,难以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
由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Deepak本身是印度人,联想的市场推广总部也在印度,因此Idea的设计工作全部是放在印度,导致中国等其他市场上想做的事情必须先在印度绕一圈,而印度人主导的全球化品牌推广和营销也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一个英文的Idea子品牌,也造成了无法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的结果。
而在上网本市场上,由于联想动作迟缓,也被宏碁、华硕等抢走了大量市场份额。
团队结构弊病
在联想内部,销售团队是最容易升职也是收入最高的。据联想内部人士称,联想每年的目标一般很难完成,但完成目标的高管,一般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和更大的提升空间。
陈绍鹏等人近些年的发展即是很典型的例子。1994年加入联想时,陈绍鹏只是一位普通的销售人员,被派驻西安开拓西北市场,在只有两人的情况下取得了极好的销售业绩。后来,陈绍鹏领导的华南区,取得了500%的销售增长。
正是靠非常规增长的销售业绩,陈绍鹏如今已经成为掌控联想55%营收的最重要高管。其实,从杨元庆、刘军、夏立等人的身上都能看到这种个人发展的脉络。
但是,曲晓东认为,这也造成联想的高管团队人员构成过于单一,成为销售人才的大本营,难以容下其他类型的人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联想在收购IBM PC之前的一些年里,几乎没有任何空降的高管。而收购IBM PC之后,空降联想的PC业务出身的戴尔高管,仍然难改其团队结构单一化的情况。
另外,这些从销售做起的高管,都是本土人才,几乎没有海外生活的经验,难以与海外戴尔空降者融合。
“联想的这种人员结构,有一个天然的断层,使他们必须在杨元庆和下边的管理者中间安设一些类似于现任CEO阿梅里奥这样的海外高管。”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联想认为阿梅里奥执行力较差,难以达到联想的期望,但即使阿梅里奥不在,也需要其他类似的人接替,联想内部并无合适人选。
调整之后
2004年第一季度,联想大调整时,一篇联想内部员工所写的《公司不是家》曾风靡网络。
柳传志在回应这篇文章时,文笔委婉哀怨,记载了他的真实感受:
“我看了以后,心里很难过。在裁下去的员工中,有一些是我当年直接指挥过的老员工,他们谁都没有打电话给我,在默默地接受一切,这让我心中更加产生歉意。我想这其中的更多员工是元庆的直接下属,他的心情一定更胜过我许多。”
2001年~2004年,是联想分拆、杨元庆主政联想的第一个三年,由于联想发展不相关业务的多元化战略以及受戴尔等国际PC巨头的冲击,并没有完成目标。
2004年,经过一系列重组之后,联想回到PC这一单一业务,并且取得奥运会TOP赞助商资格,并购了IBM PC业务,使联想备足了“枪弹”,但四年的奥运会周期结束之后,联想又回到了起点,必须要通过再一次的大调整重新出发。
而此次联想的战略调整,其实是联想收缩战线的表现:集中力量调头扑向亚太市场,先培养自己的团队,把亚太区吃透,再进军其他成熟市场。
杨元庆曾经的部下评价说,杨元庆非常坚毅,不管什么时候,都严于律己,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缺点。杨元庆早年有口吃的毛病,但是现在公众可能根本想象不到,这位经常侃侃而谈的企业明星曾经与这个自小形成的习惯作了顽强的斗争。
在历史上,联想曾经经历过1992年外资PC冲击国内市场的危机,经历过2001年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打击,这一次,杨元庆是否能够再次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