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3G人选移动钱包电话支付方兴未艾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1-24 10:23:00转载

春运期间,电话支付作为一种新的购票方式受到了广大旅客的欢迎。日前,多家航空公司以及部分运营商均推出了相关电话支付订机票业务。

随着3G进入实质应用阶段,3G手机将成为你的“钱包”。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把客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户进行“捆绑”,随时随地为3G手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电话支付有望撬动亿级增值业务

电话支付是一种创新的可脱离互联网限制的电子支付方式,是指消费者使用包含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等电话终端,为个人、商户提供利用银行卡查询、转账、消费、缴费等自助支付和自助金融服务。

电话支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据易观国际《中国电话支付市场趋势预测2009》研究表明,2009年中国电话支付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11亿元,用户规模也将在2009年达到837万人。而其中,固话支付业务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根据赛迪顾问预测,预计到2010年年底,固话支付终端覆盖用户群总量将达到1.2亿以上。

电话支付业务是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和电信全业务经营的契合点。一方面,银行卡的大规模普及使得传统的营业网点服务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银行也需要采用信息技术积极扩大服务渠道。另一方面,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增值服务成为国内众多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电话支付以“移动钱包”冲击3G应用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3G移动通信和传统生活日益结合的今天,电话支付已逐渐成为用户的“移动钱包”。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发展前景毋庸置疑。

用户对未来3G服务充满期待,尤其是“移动钱包”这一3G应用,就该功能而言,手机终端的可移动性、便携性、私人化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

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断丰富,已成为移动商务的一个重要终端,它使得客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满足其金融服务的需求。众所周知,3G的网络传输速度将比现有的GSM网络手机快40倍,在处理多媒体文件和网络登录时,不会遇到传输速度上的障碍,因此有“手机宽带”之称。“手机银行”作为这一概念的实践体,实现了随时随地处理银行业务,移动支付这一趋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

近场通信NFC、射频标识RFID、条形码和视觉识别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也使手机“移动钱包”普及成为可能。现在在一些大城市,已经能够看见拿着手机刷卡的消费者。这种新的消费方式是通过NFC技术来实现的。它将NFC芯片集成在手机上,使手机能够进行识读器间的相互通信和数据传输,只需将手机靠近信号接收端,消费即可完成。

异业联盟、“小额、便捷”:电话支付的蓝海之道

我国电话支付产业链由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内容和服务运营商、支付平台运营商、支付技术开发商、设备提供商、行业用户以及商家等构成。产业链的各个角色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决定了产业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而惟有竞合式的异业联盟形式方能有效促进电话支付市场做大做强。

目前,电信运营商和银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电话支付业务已在多个省份展开了合作。

电话小额支付正在悄然成长。电话小额支付在网络游戏、软件下载、影视娱乐、在线读书、网站会员费等方面的支付被广泛采用,这些网络付费产品的单价虽然不高,却是目前网络消费的主要部分,因此电话小额支付一进入市场即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电信运营商也在着力推动“小额、便捷”的电话支付应用。比如中国电信部分省市的客户在家中就可通过在电话POS支付终端上的简单操作,轻松支付水、电、煤、固话、手机账单等小额费用,并可享受机票酒店预订、自助银行等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电话小额支付之所以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主要是因为:一是“小额支付”,目前如网络游戏、收费邮箱、杀毒服务等最普遍的网络付费产品基本都在30元以下,使用固定电话支付不仅有着实名制的安全性保证,也可能避免网络病毒的侵袭;二是“便捷支付”,比如想用什么网络付费产品,只要拿一部固定电话或小灵通拨一个支付热线,马上就可以使用了。

国内电子支付行业眼下正烽烟四起,包括电信运营商、银行、内容服务运营商、支付平台运营商等各方角逐其中,随着3G应用的纵深启动,电话支付很可能重新改写中国电子支付格局。走向蓝海之路上,以互补加强产业合作,以“小额、便捷”的服务突围增值应用市场,将是电话支付拓展版图的必然之路。

作者:邓政宏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