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用户选择3G频谱分配保留小灵通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1-24 10:53:00转载

当众多手机用户正憧憬3G的美好时,命运多舛的小灵通却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在1月16日召开的“中国移动TD-SCDMA产业发展交流会”上,中国移动计划部总经理董昕透露,中国移动已经取得1880-1900Mhz频率许可,这段频率将重点用于室内覆盖。

在市场和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尚且不论小灵通先行退市是否激进,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上,运营商会不会把2G时代的思维带入3G时代?回答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出让小灵通频段资源的潜台词就是给强势运营商让路。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信业关乎全民福利,在扩内需以及3G即将上马的背景下,近七千万小灵通用户又情何以堪?

小灵通并非TD绊脚石

尽管目前尚未明确小灵通转网时间表,但在新一轮的3G竞争之前,小灵通的未来确实不乐观:TD还没有大面积上马,小灵通的未来已经被某些人一厢情愿地终结了。

人们似乎嗅到了小灵通即将寿终正寝的气息。而小灵通是否应该退市,不是某个运营商或者是几个专家判断就决定的。实际上,小灵通并非TD绊脚石。

首先,从频段资源来看,小灵通的频率的确已经分给了TD,但TD至少目前并不是非得要用,频率是足够的,何况全国还有将近七千多万用户。运营商一定要考虑如何使小灵通资源再利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用户的选择。

其次,从市场需求来看,小灵通低资费、绿色环保等优点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消费的可能,更是低收入人群通信福利的保障。不少用户认为,小灵通为低收入者提供“用得起”的可能,虽然手机资费比以往大幅下调,但手机定位中高端的基本点并未改变。更有四川网友认为,在地震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小灵通信号畅通,而集中企事业、矿井、医院、宾馆等用户对小灵通有着特定的需求。

再次,从运营商部署来看,重组完成进入全业务时代,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节省投资、压缩运营成本成为运营商生存逐利的头号法则,高效率下的低成本战略显得尤为关键。除小灵通尚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运营商大幅度降低资费争抢用户,以及在用户数量不断减少、转网营销费用不菲的情况下,小灵通转网势必会给运营商带来成本负担。

最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小灵通已经成功实现了与3G的共存。据小灵通国际化推进组织副议长近义起介绍,目前日本Willcom公司有460万小灵通用户,能提供800kbps的数据上网业务。这家小灵通运营商不断地改造着小灵通技术,成功实现从简单的通话、发短信到炒股、上网等新功能。据悉,Willcom正准备投入巨资建设下一代小灵通网络。

转网须防“2G思维”

能够决定让小灵通先行退市的动因当然是来自TD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上3G是否意味着放弃一切?市场是最好的证明。小灵通目前并没有走向末路。

国金证券分析师陈运红曾表示,“小灵通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内不会消失,因为60%的用户不会转网络,这就是说在目前的小灵通用户中,将会有大批的用户会继续存在”。

归根结底,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还是用户需求,3G亦是如此。运营商是产业链最前端,要考虑市场、国情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考虑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所以,有需要才有市场,小灵通在中国各地普及的代价是,各地为确保网络畅通建设了覆盖城乡的小灵通基站,成本的投入已经既成事实,大量的重复建设费用最后由谁来掏腰包呢?因此,小灵通转网须防范把“2G思维”带入3G时代,无论如何,电信企业是不会承担这部分费用的,最终还是由用户埋单。

尊重用户选择成决策依据

在用户需求和产业发展之间究竟如何取舍,是小灵通产业链各方都要考虑的问题。小灵通用户有着特定的需求不能是“杀贫济富”地转网。

路在脚下,关键还是如何抉择。此外,政策的导向也关系到小灵通的发展方向。随着3G的发展和布局,运营商的精力自然会转移到3G上,因此对小灵通的发展不会投入太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原北京网通副总工程师郝秀芳认为,从大局来看,小灵通能否继续生存一要看国家政策,包括频率;二要看运营商的态度,如何使小灵通资源再利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用户的选择。

在未来的几年内,三家运营商将在设备上投资2000亿元左右,而对于用户的争夺将是最为激烈的,而这七千万小灵通用户情归何处,也应该是国家和任何一家运营商不会忽视的。

作者:高骥远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