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拍马屁,是拍砖。 尽管我不得不说,刘克丽去过的跨国公司比我多了不知多少倍,但这篇文章,我愣是没看明白,如果标题是谈跨国企业的管理,那我也就算了,但扯上了矩阵管理,我则是不吐不快了。
不是拍马屁,是拍砖。
尽管我不得不说,刘克丽去过的跨国公司比我多了不知多少倍,但这篇文章,我愣是没看明白,如果标题是谈跨国企业的管理,那我也就算了,但扯上了矩阵管理,我则是不吐不快了。
矩阵管理被误解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中,组织理论与设计是一门简单但有趣的课。 关于组织的分类,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职能式、事业部制、区域式、混合式、矩阵式等有限的几种,当然,在企业管理实践上,会呈现千变万化的态势,可以叫作大混合式,或大杂烩式。
严格地说,按地域为维度进行划分,根本不算是矩阵管理的一种,而应该是区域式的一种。当今,绝大多数人认为,矩阵式管理应该是职能维度和产品线或项目维度构成的二元矩阵。 类似跨国企业这种分支机构形态,尽管很容易被误认为矩阵,但实际上,还是区域制。考核指标和运作基本上是在区域内分解的。这在传统行业(非IT领域)更加明显。
克丽:我并不是管理专家,我对管理的理解,对矩阵式管理的理解,更多是来自20多年我对外企、国企的采访中获得的实战经验总结,并经过5个以上大公司的确认,不过还是感谢老白的提醒,我会找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学习。
地域性管理在纵线上
当然,IT领域这两年矩阵式管理喊得很响,类似微软这样的跨国企业,其组织结构相当复杂,但不管怎么变,区域经理,别管是大中华区,还是中国公司或者国内的分支机构,其总经理所扮演的管理角色,都不在横线上,而是垂直管理代理人。
而管理代理人由于环境、利益、股权、隶属关系与总部最高管理层的分歧和冲突,则属于另外的话题,和矩阵无关。
克丽:我并不认为是这样,我坚持认为跨国企业分支机构的总经理在横线上的同时,要为纵线上的销售负主要责任。
你所谈到的大中华区总经理与中国总经理的冲突,实为横线上的双重管理造成,与矩阵式管理也没有关系。
克丽有一点是对的
但刘克丽有一点说得很对,随着业务的复杂,全球一体化,区域式组织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要打破区域,开始逐渐向全球矩阵或全国矩阵转化。这种变化,最大的影响和冲突又回到了区域总经理那里。如果说,原来是一个大矩阵套一个小矩阵,现在,则是把小矩阵融进大矩阵,这种变革的最大阻力,是原来小矩阵的高层领导者直接丧失了高层领导或代理领导的地位,造成的局部反弹和失控。
关于弱矩阵合强矩阵
另外,也确实存在横强纵强的问题,但这个,理论上被称作职能式矩阵或项目式矩阵,好像华为,更是把这两个倾向总结创造为弱矩阵和强矩阵。华为所谓的强矩阵,恰恰是强调项目经理或产品线经理对资源的控制,因此是横强。虽然横着这条线的主管可能在美国办公,但在矩阵管理中,也不能说是纵强呀。
所以说,本来一篇不错的文章(很多现象说得没错),但套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帽子,结论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克丽: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各有不同,但我仍然坚持他们的经典管理模型为纵强矩阵式。
结束语
最后,矩阵管理也没有到底不到底的说法,除了企业很难建立一个纯粹的矩阵外,既是一个绝对矩阵,权力平衡和资源分配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强调横线(项目式矩阵)或者强调纵线(职能式矩阵)。实在掰嗤不开了,还有一个“内部契约”作为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