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的迅驰机型发布以后,迟迟没有在国内上市,让一众SONY爱好者望眼欲穿。终于,SONY在今天,7月3日发布了他们在国内的第一款迅驰笔记本,今天,配合TR1正式上市,第一时间发布该机国内行货版本的评测报告。
SONYTR1行货上市
迅驰终于火了,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的厂商都全面推出了迅驰笔记本,作为笔记本知名厂商,SONY自然不甘落后,在本土已经欧美地区已经陆续发布了他们新一代产品线中的两款迅驰笔记本Z1和TR1。作为SONY重新定位产品线后发布的新一代笔记本,Z1和TR1在外观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设置舍弃了SONY以往的浅紫色调,改为银白的素色风格,配合几种颜色的指示灯,个性更加明显,风格独特,Z1刚推出市场,就引起轰动,大家的感觉是完全颠覆了以往SONY的风格。接着是夏季新品TR1发布,再次给SONY笔记本的产品线带来一股清新的风,这款TR1说是SONY整合了C1和SRX系列后推出的迅驰版本,和SONY的SRX系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从SONY官方网站里负责开发TR1的成员的访谈中也可以看出TR1是结合了两者的特点。TR1使用的是目前日本流行的结构方式,在沿用16:9比例屏幕同时,在如此小的机身里内置了DVD-CDRW光驱(目前FUJISTU、TOSHIBA等厂商都推出了类似的机型),同时TR1保持了C1的最大特点就是内置了37万象素(有效象素31万)的CCD摄象头。
SONY的迅驰机型发布以后,迟迟没有在国内上市,让一众SONY爱好者望眼欲穿。终于,SONY在今天,7月3日发布了他们在国内的第一款迅驰笔记本,出人意料的是,这款笔记本不是他们最早推出的Z1,而是TR1,可谓后发先至。本站在发布前就拿到了TR1的工程样机,今天,配合TR1正式上市,第一时间发布该机的评测报告。
TR1与C1、SRX系列的对比
由于没有能够同时把C1、SRX和TR1三款笔记本放在一起拍照,所以不能给大家做对比,在此我们用PHOTOSHOP把两款笔记本合并在一起让大家比较一下,可能尺寸比例方面不是很对。
和SRX正面对比,从SONY日本官方网站上的这些图我们可以看出TR1和SRX有血缘关系,而由于内置了COMBO的关系,TR1要比SRX厚,摄像头和屏幕则来自C1。
左边(上面是TR1,下面是SRX)
右边(上面是TR1,下面是SRX)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TR1确实源自SRX,无论是顶盖还是侧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在接口和布局等个方面是重新进行了设计。
TR1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让我们仔细看看TR1各部分的特点。这款就是TR1即将在国内发行的版本。
刚才大家看左右视图的时候是不是没有看到光驱的位置?呵呵,在前面右侧呢。SONY在新系列笔记本大量使用的顶盖VAIO标志,同样在TR1上也有这样的标志,但是和Z1不同的是TR1中间嵌进去的字不是条纹型的那种,而是平滑光亮的。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家期待已久的TR1到底怎么样,TR1和Z1类似,使用了翻盖手机的铰链转轴形式,就是屏幕开合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弹开或者合上,不过TR1的屏开合的弹性不是很大,而且屏幕比较小,重量没有Z1的那么大,即使合上的时候自动弹到底与机身产生一些碰撞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Z1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有时候吉他很担心这样碰撞会不会碰坏屏幕,TR1就要好很多,这个时候又让吉他想起了FUJITSU的P5010,P5010的转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松,当屏幕开到一定的角度后铰链的力量就不能支持屏幕保持在那个角度了,会一直滑到与机身平行,不能很好控制屏幕的角度,这个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而TR1屏幕开的角度最大就是下图所示的角度,不能到与机身平行,据SONY方面的解释是可以方便大家单手拿着那个笔记本,整个平铺在手臂上,那个弯度正好和人的手臂的弯度吻合。吉他实际试用觉得效果不错,在地铁里站着的时候单手拿着它看DVD。。。。。。。而且也可以单手托着笔记本,另一只手操作摄象头进行拍摄。
TR1的左侧接口布局与设计特点(一)
看看左边的接口,TR1的接口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没有拥挤的感觉。从左开始依次是外接显示器端子,放在这里比较方便,外接显示器的时候很方便,不用转到后面去操作,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接口没有拧螺丝的地方,只能就这么插着。揭开在左前方的一个盖子,里面是一个USB2.0接口,一个ILINK接口,可以接SONY专用的ILINK光驱,有这个盖子可以有效保护接口,一直以来是SONY比较好的设计。这个盖子是用软橡胶条与机身连接起来的,不知道是不由于是工程样机的缘故,感觉这个盖子合得不是很紧,而且在旁边没有把它抠开的缺口,有点费劲,要留点指甲啊。
在上面是MEMORYSTICK插槽,这个插槽是支持MEMORYSTICK PRO的。在下面这个图我们也可以看到下面那个盖子有点松,并没有完全闭合,有条缝隙,希望正式发行的机器不会这样。
作为迅驰架构的笔记本,当然要有无线网络功能,TR1带了一个无线网络的硬开关,在没有网络环境的地方,可以用这个开关把无线网络关闭,节约电能。这个要比一些笔记本上只带了组合快捷键的软开关要方便。
TR1的键盘手感特点
键盘上的字和一般正统的有点不一样,笔画粗,而且采用了很可爱的字体,看来女孩子会比较喜欢这个笔记本,键盘很有弹性,打下去软软的,有点反弹,行程很短,但是没有以往SONY笔记本键盘由于行程短而显得硬梆梆打起来啪啪响的感觉。这么小的键盘,你不可能要求它有全尺寸键盘的手感,对于手比较大的男孩子,有时候会打错,女孩子就比较适合了。
TR1使用的是触摸板,银灰色的鼠标键是凹进去的,几乎与腕托平行,前面是电源、电池、硬盘读写、MEMORYSTICK以及无线网络信号的指示灯,同样采用了自Z1以来的多色配置,在白色的面板映衬下煞是好看。不过这个触摸板的灵敏度说实在的真的很一般,手上有点湿用起来就不灵活了,而且SONY新一代的笔记本上都取消了以往引以为荣的JOGDIAL滚轮,以往很多可以通过滚轮实现的功能现在只能依靠鼠标和键盘了。这个改变是好是坏说不上来,可能很多SONY的爱好者会有点不习惯,但是起码装驱动的时候不用这么烦了。
TR1的右侧接口布局特点
TR1的右边是耳机和麦克风的接口,TR1内置了一个麦克风,就在上图红圈的位置,放在这个地方效果一般,很容易在使用的时候被手腕挡住。另一个USB2.0接口在右边,旁边是一个PC卡插槽,作为一个笔记本,PC卡是标配,什么都可以少,这个是不能少的。
在PC卡后面是MODEM和网卡的接口,揭开盖子就可以看到,和左面的盖子类似的毛病在这里也有,首先不容易打开,然后就是打开后要盖回去也不容易,因为和机身连接的是软橡胶,有时候会偏移。
TR1的电池与电源适配器
TR1的电源接口在后面,电池也放在后面,使用的电池比V505略短,电量也要少一点,是11.1V、4300mAh,SONY笔记本的电池编号可以让你很明确区别出这块电池是用在什么型号笔记本上,例如这里;PCGA-BP2T,最后的“T”代表的就是TR。如果是“V”就是V505,大家可以去看看自己SONY笔记本的电池是不是?配合超低电压版本的PENTIUM-M CPU,TR1的电池使用时间得到了有效的延长,具体看后面的性能测试部分。
TR1使用了和Z1、V505一样的电源适配器,变大了,但是扁了,好象把原来的电源压扁了。这个电源放在包里很方便,不会鼓起一块。我们把它和一个IBM的电源、一个T68ie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可以看到这个电源要比IBM的电源要大,但是扁。而在插头的地方也有指示灯这些新的设计,这样我们就不用钻到桌子下面看有没有电了。
TR1的屏幕与外观
TR1的屏幕上和FUJISTU的P5010类似,覆上了一层增透膜,让整个屏看起来闪闪发亮,加上TR1的屏幕亮度本来就很高,色彩鲜明,因此整个屏幕看起来效果非常好,黑色感觉特别纯,有点BLACKTFT的效果。 看下面,我们把IBM的R32和TR1放在一起比较,TR1明显要比R32小很多,而且大家可以注意到亮度,TR1屏幕的亮度真的是非常高,色彩鲜艳,相比之下R32就显得暗淡无光。正好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TR1的屏幕表面反射了光线,很亮。
TR1把音箱别出心裁地放到了屏幕的上方,听音乐的时候有种迎面而来的感觉.......呵呵。音箱的效果嘛,只能说一般,这么窄的位置,想来多点共鸣的空间都没有了。高音清亮,即使开到最高也不会破,音量不大,在地铁里的时候,即使把音量开到最大,听得也不是特别清楚。
大家对TR1的厚度肯定早就心存疑惑了吧?这么小的笔记本,还内置COMBO。我们再次把TR1和一个T68IE放在一起做了对比,大家对一个手机的厚度都心中有数吧,TR1大概有两个T68那么厚,如果在笔记本来说,TR1并不算厚,但是因为整机都小,这样的厚度与长、宽比起来就显得厚了,TR1并不重,就1.47KG,最厚的地方36.5mm。说了半天,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国内发行的TR1和国外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对啦,没有蓝牙。国内的型号没有标配蓝牙的。还有一点就是国内的版本是可以贴迅驰标志的,而在日本本土发行的没有,因为在国外发行的版本很多是带了支持IEEE802.11b和a双频协议无线网卡的,并不是INTEL迅驰架构指定的无线网卡,因此不能使用迅驰的标志。可以说无线网络功能方面国内的版本梢弱。
TR1摄象头的使用效果测试
中间那个就是来自C1的摄象头MOTIONEYE,37万象素(有效象素31万),CCD。带手动对焦功能,还可以用软件进行数码变焦,类似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这个摄象头可以轴向旋转,既可以自拍,也可以翻过来外拍,配合屏幕右侧的CAPTURE键和NETWORKSMARTCAPTURE软件可以轻松进行拍照、拍VIDEO或者进行视频聊天。在CAPTURE键下面还有音量调节键和一个放大键。吉他特意做了个GIF演示一下这个摄象头转动的过程。
到底拍摄的效果如何呢?在这里放上一张用这个摄象头拍的照片和一小段视频给大家看看。看看,和数码相机是没法比了,噪点非常多,37万象素(有效象素31万),我们要求不能太高,效果还可以,细微的地方还满清晰的。因为比较大,要看视频效果的朋友请右键点击保存观看。视频效果还算流畅,跳帧情况不严重,毕竟是CCD,而且也非常清晰,做视频聊天完全可以。
TR1的发热量和内部结构
由于硬盘和CPU等几乎都集中在机身的左侧位置,因此这里成了发热大户。就是下图红圈的地方。注意到旁边绿色和白色的标签吗?呵呵,因为这台是工程机,所以是不卖的。
我们从日本的PCWATCH网站找到了这张TR1的拆解图,大家可以看到,CPU和硬盘就集中在这个位置,都是发热大户。而且让吉他很奇怪的是很明显里面还有空间,为什么不用标准的2.5寸硬盘而使用了TOSHIBA的1.8寸硬盘?这个成为了TR1的一大败笔,影响了它的总体性能。
打开TR1后盖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内存插槽,TR1使用的是MICRO-DIMM的内存,MICRO-DIMM的内存现在普遍装在一些超小型笔记本上,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这种内存比一般的标准内存要贵,如果你打算升级内存代价就比较昂贵了。
上面是标准的笔记本内存,下面是著名的内存公司BUFFALO生产的MICRO-DIMM内存。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MICRODIMM的内存比标准内存要短,两者是完全不兼容的。
TR1的特色软件介绍
接下来介绍一下国内行货版本随机送的软件。这个可是SONY笔记本的一大特色。首先就是这个配合MOTIONEYE 摄象头使用的NETWORK SMART CAPTURE。有了这个,可以很方便的配合摄象头拍照、拍短片。
听音乐?播MP3?刻音乐碟?没问题。有SONICSTAGE,这个我就不多介绍了,一直是SONY老牌的音乐播放软件。
还有就是这个简单易用的PICTURE GEAR STUDIO。用它可以轻松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像册。里面带了很多模块,根据操作向导,可以做出类似传统像册效果的可翻页电子像册,管理好你除外游玩拍下的精彩瞬间。还可以制作自己的明信片。
日本本土发行的TR1还附带了一些其它软件例如BLUESPACE等,但是因为国内的版本并没有配蓝牙,所以并没有搭载这些软件,而其他一些目前在国内用处不大的软件也没有配。
还有一些就是系统管理软件,最新版本的NOTEBOOKSETP、POWERPANEL等。很多买了非正式国内销售版本TR1的朋友要流口水了,因为目前市面上还找不到这套完全汉化的软件。而以往老的版本均不能在TR1上使用,装上后会提示DLL错误,必须用最新版本的。大家可以在下面NOTEBOOKSETUP中看到CPU的信息为超低电压版本PENTIUMN-M 处理器。
SONY UNITITY还带了一个PERFORMANCE BALANCER,随时检测笔记本的电源使用状况,有效节约电能。
目前SONY并不提供全球联保服务,只提供销售地区的一年保修,而且SONY只对购买了国内正式销售的SONY笔记本的用户提供软件下载服务。因此,大家购买的时候想清楚哦。
TR1的性能测试结果(一)
说了半天,大家最关心的还是TR1的性能吧。对这种超小型的笔记本,大家不要对它的性能抱有太大的期望。
按照惯例,测试用的系统是WINDOWSXP PROFESSIONAL+SP1,硬盘只做一个FAT32分区,安装必要的驱动,所有SONY自带的软件都不装,以免引起干扰。
测试软件:SiSoft Sandra 2003 Pro,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Intel Chipset Indentification Utility,WinBench99,,Business Winstone2002,3D Mark2001SE和Quake III Time Demo,Battery Mark4.01。
首先是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Intel Chipset Indentification Utility检测的结果。都正确显示出该机所用CPU芯片组和显示芯片的信息,使用的是P-M900MHZ的CPU,855芯片组以及855GM整合显示芯片。
接下来是SiSoft Sandra 2003 Pro检测的结果。
从SiSoft Sandra 2003 Pro检测的结果来看,CPU和内存方面的测试成绩都很正常,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在文件系统基准测试中的成绩就大幅度落后了。分数明显低,实在是大大影响了使用性能,这些都是因为使用了TOSHIBA编号为MK3004GAH的30G硬盘,这个1.8寸的硬盘比一般的2.5寸硬盘要小,盘片小的同时也影响了总体的性能,MK3018GAH这个硬盘曾经被装在TOSHIBA著名的世界最薄笔记本PORTEGE2000系列中,当时就已经因此影响了性能而被诟病,没想到TR1重蹈覆辙!其实完全可以装一个标准硬盘的。在后面的WINBENCH99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硬盘的传输曲线。
TR1的性能测试结果(二)
WINBEHCH99的测试成绩。我们使用了华硕的S1N来与之进行比较。华硕的S1N使用的是P-M1.5G CPU,硬盘使用的是IBM 4200转硬盘。
WINBENCH99
从成绩来看,大概差别在15%左右,尤其是在HI-END GRAPHIC WINMARK中,差距达到200多分。除了CPU的因素,主要的差距是由硬盘造成的。下面看看磁盘传输曲线。MK3004GAH传输的曲线尚算稳定,但是速度太慢,起点才17左右,不到20,连最老的4200转硬盘都超过20以上的,而且在过程中下降的幅度也非常大,结束速度只有不到10,实在是慢,看来TOSHIBA这个硬盘是属于那种减肥不要命类型,小的同时牺牲了太多的性能。
我们来看看影响了TR1性能的硬盘TOSHIBA MK3004GAH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张图片:Toshiba生产的1.8英寸硬盘、日立生产的9.5mm厚度2.5英寸硬盘、普通Seagate的3.5英寸台式机硬盘。TOSIHBA这个硬盘确实是小啊。可惜的是性能太弱,盘片小注定它的传输性能差,而硬盘却是笔记本历来一个重要的瓶颈,在台机普遍7200转,甚至是S-ATA的时候,它还只能在5400转上挣扎,好消息是HITACHI已经推出7200转60G的硬盘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BUSINESSWINSTONE2002的测试结果。在这里TR1取得了20.8分的成绩,和S1N的差距不小啊,不过这个成绩也算中规中矩,能够满足一般应用了。
BUSINESSWINSTONE2002
这种超小型的笔记本我们不可能要求它有很强悍的性能。那么使用了超低电压的CPU后,它的电池使用时间有多久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用BATTERYMARK测试的结果。在这里,TR1的电池是11.1V、4300mAh,在LIFETEST中得到了4小时27分的成绩,没有标称的达到六小时以上,CONDITIONINGRUN中则达到3小时07分,相当不错,因为CONDITIONINGRUN纯粹是考察笔记本的耗电性和电池容量,笔记本满负荷运转,TR1能够坚持3个小时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BATTERYMARK
TR1使用了855芯片组集成的显示芯片,对于它的性能大家都很关注,吉他用3DMARK2001SE进行了测试,同样和华硕的S1N进行一下对比,结果见下图。从结果可以看出,TR1的显示性能达到了855芯片组应有的水平,由于3DMARK2001SE不支持TR1的1280*768分辨率,所以只能在标准的分辨率下进行这个测试,800*600 16bit可以跑到2270这个分数,1024*768 32bit也有1766,从事一般工作是完全足够了,玩简单的3D游戏和看DVD都没有问题,这个分数超过了ATI的第二代 MOBILE RADEON。我们甚至尝试跑了一下QUAKE3,在800*600 16bit中可以跑到56fps,32bit的时候有52.2fps,有40fps就算勉强可以流畅地玩QUAKE3了,当然,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在这样的笔记本上玩QUAKE3。而且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855芯片组3DMARK2001SE测试中,16BIT和32BIT的时候分数差别不大,而在ATI或者NVIDIA的测试中两者的分数是有一定距离的。
3DMARK2001SE
TR1的性能测试结果(三)
既然是内置COMBO的机型,我们当然要考察一下它光驱的性能,我们使用了NERO CDSPEED对其进行了读碟测试。
NERO INFOTOOL检测显示这个是MATSHITA UJDA745的DVD-CDRW,刻录速度最大达到16X。CDSPEED测试结果显示读碟性能相当不错,在测试播放音乐碟的时候速度问帝国内达到16X,不过达到8X的时候CPU占用率达到100%。
在刻录性能测试中这个COMBO的性能不算太稳定,有些波动,中间出现速度突然跃迁,速度还算可以,稳定达到16X。
TR1系统安装注意事项
驱动安装注意事项:在进行电池性能测试的时候,需要装上SONY的Unilitity。SONY笔记本驱动安装的复杂是众所周知的,有些核心程序必须先装上才能装别的,而且还有一定的顺序,吉他虽然久经沙场,安装SONY笔记本无数,依然小心翼翼,不敢大意。基本操作系统装好,有一些驱动需要手动安装。随机并没有配恢复盘,但是有一个驱动包,早已经备分出来,但是随机的各种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程序没有,没办法,到一些提供下载的非官方网站下载了回来。本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按顺序装好所有的驱动和必要的系统管理软件后,NOTEBOOKSETUP竟然报错,无法启动,提示无法加载UI.DLL文件。通常这是因为安装的时候顺序不对造成,难道装错顺序了?疑惑。幸好早有准备,刚装好系统的时候做了个GHOST,马上恢复了系统再来,结果依然如此,实在郁闷。
刚安装好后有部分软件没有装上驱动。
想了半天,觉得是LIBRARY核心驱动的问题。难道必须用TR1原配的才行?上哪找去啊!好不容易从一个朋友那里弄来一套TR1日本版本的驱动,按顺序装上,当时问他其实已经证实目前外面流传的所有非TR1原配的SONY核心驱动均不适用于TR1,包括V505,必须用TR1原配驱动盘里的驱动才行。把TR1原配的驱动安装好以后,问题果然解决。
同时,网上对TR1的驱动安装展开了大量的讨论,核心问题就是TR1上的摄象头有WINDOWSXP SP1有冲突,据称,如果加载了SP1,该摄象头将不稳定,有时候一使用就会出现蓝屏现象,不能使用,这个应该是驱动的问题,因为吉他拿到的样机装的WINDOWSXP是已经打了SP1的,使用摄象头一点问题都没有,而吉他用随机驱动包安装了摄象头的驱动后也没有出现上述问题,测试用的系统也是WINDOWSXP+SP1,因为我所用的驱动是随机带的驱动包,估计是新的版本,没有用从朋友那里弄来的那套,只是用了那套驱动的管理软件。
驱动安装顺序及要点:
一般的必要驱动的顺序就不讲了,没有什么讲究,主要讲讲核心驱动的安装,顺序如下,尤其是前面两项是必须先装而且顺序不能错。
1、Sony Share Library,直接执行Setup.exe安装。装完后重启。
2、SONY Utility Dll,直接执行Setup.exe安装。
3、UI Library,直接执行Setup.exe安装。
4、SONY Notebook Setup,直接执行Setup.exe安装。
5、HotkeyUtility,直接执行Setup.exe安装。
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在驱动里有SONY NC和SONY PI这两个程序包,Windows XP自己认出了SONY Notebook Control Device和SONY Programmable I/O Control Device,但是XP自带的版本太旧,不能很好的支持这两个设备,因此务必要安装随机的这两个驱动把Human Interface Devices下面的SONY Notebook Control Device更新驱动,指向SONY NC目录即可。SONY PI则把Human Interface Devices下面的SONY Programmable I/O Control Device更新驱动,指向SONY PI目录即可。接下来各种应用程序的安装也大同小异。
总评与综述
总评:随着迅驰架构的推广,装备在超小型笔记本上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往这种超小型笔记本上使用的多为TRANSMETA的CPU,虽然在电耗方面有优势,但是性能实在是乏善可陈,即使C1使用了TRANSMETA最新的5800处理器,性能也很不尽如人意。如今,迅驰架构正好在功耗和性能之间取得了一个均衡点,既有效延长了使用时间,又具有不弱的性能,正好合适装在这种超小型笔记本上。
TR1是SONY引进国内的第一款迅驰笔记本,也是SONY新系列笔记本中的第一款,填补了SONY超小型笔记本在国内产品线的空缺。毫无疑问,TR1发扬了SONY一贯外观漂亮时尚的作风,外观清新典雅,小巧玲珑,使用了目前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双轴结构,在超小型笔记本中内置COMBO。在目前多个厂商推出的类似结构笔记本中,TR1可以说是最漂亮的,而且比别的厂商还多了一个摄象头,重量也维持在1.4KG左右,相当轻便。
遗憾的是由于使用了TOSHIBA的1.8寸硬盘,855芯片集成显示芯片,影响了总体性能的发挥。尤其是1.8寸的硬盘,成为了TR1最大的缺陷,测试证明该硬盘性能确实一般,如果能够换用标准硬盘将能够给整机性能带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再加上MICRO-DIMM的内存,使升级成为很头痛的问题,付出的代价比较昂贵。同时,如此漂亮的白色外观,容易磨损是必然的事情,而这个似乎也是SONY一贯的毛病了。
因此如果你需要的是一款超级便携、外边非常眩、走到哪里随时可以吸引到大量目光并且对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迅驰笔记本,或者你希望随时可以和朋友进行视频对话,希望时刻捕捉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瞬间,我想TR1是适合你的!内置的COMBO还可以让你随时存放海量数据或者随时观看DVD,在长途旅行中解闷。想买的朋友,赶快动手吧,今天正式公开发售,在网上接受预定,价格是16888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