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手机病毒将是下一个洪水猛兽?

互联网 | 编辑: 2006-03-16 18:02:00转载

不可否认,“短信”的确给我们沟通带来了方便,给我们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只需用手指轻按几个键就可以“传情达意”、更换LOGO,下载你喜爱的铃声。但也正是这些功能,为别有用心的破坏者提供了入口。

 
  

  近日,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手机经常只要一查看短信息,就会自动关机。开始,我以为是机器问题,建议他拿到维修点让技术人员看看。不久,得到的维修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手机病毒。尽管对这个名词,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但一直以来,我们也仅仅将它看成是报刊媒体吸引眼球的新名词,而曾经的案例也只是我们饭后的谈资。不曾想,它已经如此快速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何为手机病毒?

  对于“病毒”这个词,大家除了在中学的生物课本上了解一二外,最引起大家关注的便是今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电脑病毒”了,与其的原理相似,手机病毒也是由计算机程序编写而成,利用了手机芯片程序中的BUG,用短信的形式将病毒代码发送,从而使对方的手机出现死机、关机、删除存储的资料、向外发送垃圾邮件、定时拨打电话等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手机SIM卡、芯片损毁、烧坏。

  随着人们网络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电脑病毒”尽管危害性大,但至少现在许多用户都知道用杀毒软件,防火墙来筑起一道屏障。可“手机病毒”由于目前发生的案例少,受损害的用户也是个别,普通用户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而另一方面,由于“手机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播功能,可利用发送普通短信、彩信、上网浏览、下载软件、铃声等方式,实现网络到手机、或者手机与手机之间传播。因此,防范起来难度更大。

  攻击方式多样 WAP、JAVA用户更需注意

  就像网络病毒要针对系统的某一漏洞一样,“手机病毒”的制造者也针对手机的不同使用方式,做到了“对症下药”。在攻击手段上,“手机病毒”主要通过垃圾信息、系统漏洞和技术手段进行攻击。Timofonica病毒,以及2002年下半年出现的bomb“手机轰炸机”,就是通过向手机用户发送大量垃圾邮件来骚扰用户;“洪流”等病毒则是利用手机芯片程序的缺陷或网络上的漏洞进行攻击;专家预测,随着手机网络功能的增强,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技术先进的脚本型“手机病毒”。目前,手机病毒的攻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短信攻击。该病毒主要是以“病毒短信”的方式直接攻击手机本身,使手机无法提供服务,这种手机病毒是最初的形式,也是目前手机病毒的主要攻击方式。

  攻击“网关”。“手机病毒”的制造者找到手机网络中的网关漏洞,利用它研制攻击网关的手机病毒,一旦攻击成功,将会对整个手机网络造成影响,使手机的所有服务都不能正常工作。

  WAP攻击。该病毒主要是攻击WAP服务器,使WAP手机无法接收正常信息。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都已经支持WAP上网,而手机的WAP功能则需要专门的WAP服务器来支持,一旦“手机病毒”黑客们发现WAP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就可以编制出能攻击WAP服务器的病毒,并对其进行攻击,影响WAP服务器的正常工作,从而使WAP手机无法接收到正常的网络信息。

  攻击整个网络。如今市面上不少手机都已经支持运行JAVA小程序,如通过手机下载的小游戏、铃声、屏保等等。病毒制造者也就是利用这些JAVA程序的漏洞,用JAVA语言编写一些脚本病毒,来攻击整个网络,使整个手机网络产生异常。

  经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种攻击是病毒对手机本身进行直接攻击, 后三种是“手机病毒”对网络的攻击,目前“手机病毒”主要以对手机直接攻击为主,其他三种攻击方式的手机病毒出现的案例还很少。但随着新一代手机网络的兴起,手机的网络功能将会越来越强,而能进行后两种攻击的手机病毒也将会越来越普遍。另外,如PDA这样的掌上设备,随着移动平台的逐渐统一,对便携式系统进行攻击的病毒也将会出现。当此类病毒真的到来后,将会对我们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因为病毒可以随时在空中进行无线传播,随时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攻击。

  如何防范,首要是意识到位

  目前,尽管一些杀毒软件厂商都曾对“手机病毒”进行了检测,但至今为止,都还没有专门去开发手机杀毒软件。因此,对普通手机用户来说,目前只能是防毒,还无法进行手机杀毒,所以,时刻警觉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使用习惯显得尤为必要。

  使用手机上网功能时,用户应做到尽量少从网上下载信息,即使需要,也最好从一些正规网站上下载信息。如果收到含有病毒的短信或邮件时,应立即删除,如果键盘被锁死,可以取下电池后,开机再删除,如果仍无法删除,可以尝试将手机卡换到另一型号的手机上删除,如果病毒一直占据内存,无法进行清除,可以将手机拿到厂商维修部重写芯片程序。另外,切记不要接听一些来电显示不正常的电话,不要打开一些来历不明的短信。

  尽管今天的“手机病毒”还没有象“电脑病毒”一样铺天盖地席卷过来,但越来越多资料和消息显示,“手机病毒”必然会是病毒发展的下一个目标,横行互联网的计算机病毒的下一个受害者将是手机和其他移动上网设备。因此,笔者这里希望有关部门和防病毒厂商们应该尽快着手进行研究,提前给出手机病毒的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