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战场 服务器“核爆中心”

互联网 | 编辑: 2006-03-22 11:33:00转载

RISC架构的多核处理器起步较早,这个领域内的“核武器”当量如今已经很大。然而,x86不断投向服务器市场的核弹,正在把这个市场上的战争推向更大的规模。

IntelAMDx86领域内积极备战,全员皆兵。如此营造出来的紧张气氛,使得基于RISC芯片的服务器市场按耐不住参战的情绪,RISC大地上弥漫起战马嘶吟的空气。

 

由于处理器设计结构上的根本不同,再加上多核设计起步比较早,RISC架构阵营所拥有的“核武器”,性能更为卓越,“当量”更大。

 

目前拥有RISC“核武器”最多的无疑是IBMSun两家公司。Sun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李永起表示:Sun2005年年末推出的8内核Niagara芯片一度在很少经历过多核概念洗礼的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让人们近距离地体验了“多核”的概念——毕竟8核心、32个线程这样的”当量”级,之前在普通服务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过。

 

对于芯片的发展,Sun强调的是吞吐量计算(Throughput Computing),不强调单个CPU的计算速度。Sun公司大中华企业咨询服务资深架构师介文清说,其实芯片厂商在芯片的发展路线问题上,有点类似于压宝。因为任何芯片的发展周期,其长度动辄就是45年,也就是说,在做一个芯片设计的战略时,就应该考虑到今后5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内,应用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芯片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应用需求。芯片战略制定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Sun认为自己是压对了宝的,就如其倡导的“网络就是计算机”概念一样,他们预见了网络的发展对服务器计算性能的要求,是巨大的访问量而不是对单个任务计算性能的高度要求。因此Niagara推出的理念就是要同时能够处理尽可能多的线程。

 

介文清说:“PC不是为网络而设计的。Sun认为网络计算才是将来的计算,因此Sun把宝押在了吞吐量计算上。”

 

对于多核性能测试的问题,介文清表示,在现在的Benchmark测试结果上,Sun的芯片的测试结果自然不占有优势,因为这些测试没有关注Sun所强调的吞吐量计算,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了计算速度上。的确,Sun对于这一款具备了海量吞吐能力的芯片寄以厚望,并主要面对Web服务器市场。而Niagara之所以能够在服务器芯片领域引起强烈反响,一方面得益于Sun的推广力度,一方面也与该领域内另一个龙头企业IBM在芯片发布上一直保持低调的风格有关。其实在高端服务器领域,IBM早就拥有了多核心的设计,但是由于面向高端市场,价格昂贵,因此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大范围反应。它就好比一颗在太空爆炸的原子弹,地球表面并未受任何波及。

 

但进入到2006年之后,IBM在依旧保持着芯片推广上的低调作风的同时,却把其POWER 6芯片以及从前只是用在游戏领域的Cell芯片一同推向了多核战场。

 

POWER6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27日,蓝色巨人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Solid-State Circuits大会上放出重磅炸弹,宣布推出全新的POWER6处理器。原计划,这种处理器要在2007年中期推出。IBM这次是出人意料地提前推出了POWER6芯片,有评论称,这使IBM“一下子领先于竞争对手一大截”。此言所指就是POWER 6最引人注意的地方——近5GHz的时钟频率,比目前市场上最快芯片运行速度的两倍多,是目前最快的芯片。

 

这个数字使得曾经一度被芯片厂商所冷落的处理速度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同时似乎也预示着芯片速度之争又在“核战”打响的时候“不合时宜”地被推了出来。POWER6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似乎很是扫了准备在多核战场上酣战一番的厂商们的兴。但是,没人能不在意IBM在处理速度上取得的突破。“核战”要打,另一个“战场”也要顾及,就看谁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了。

 

Cell 

 

刀片服务器的“游戏芯”

 

同样是在月初,IBMCell芯片也给人们以不小的意外,因为IBM把在人们心目中主要用于游戏计算领域的Cell芯片用在了刀片服务器中,推出新品服务器产品。IBM公司表示,新款机型将为医疗和军事领域的企业带来新动力,而许多企业也致力于寻求新途径,以便更好地使用那些要求越来越高、图形越来越复杂的计算机软件。 

 

新款机型名为BladeCenter H,数据传输速度是现有系统的10倍。该产品采用的由IBM公司、东芝以及索尼联合开发的Cell芯片同样将被用于包括索尼PS3在内的多款游戏机产品。曾经有人认为这会是Cell芯片的全部用途,但是现在,Cell芯片在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上找到了自己的家。IBM称,这为构建运行企业网络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

 

与此同时,IBM还发布名为BladeCenter JS21,搭配双核心处理器的刀片服务器,内置的虚拟技术允许企业用户增加或分割计算、存储以及网络容量。

 

同时,在高端服务器芯片领域的另一个还响亮着的名字——安腾,能否在2006年让Intel力挽狂澜也备受关注。经过数年的努力,Intel的安腾平台已赢得市场份额,并成为RISC架构产品的替代品。同时,Intel也开始为自己的主流服务器和PC芯片推出通用的架构,此举将使Intel获得IBM所没有的优势。       

 

软件厂商

 

别“欺负”摩尔定律

 

芯片的发展对于计算性能的提高,自然会影响到软件行业的发展。硬件领域的蘑菇云同样能把软件行业渲染得烟雾缭绕。更高的计算性能,特别是多核对于多线程计算性能的支持,将会给多线程程序设计者们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这无疑是芯片厂商送给软件行业的一份“礼物”。

 

Sun全球执行副总裁颜维伦博士表示:Sun是一家同时拥有芯片、整机、操作系统软件的系统厂商,他们对于芯片发展对软件开发的影响自然有着很深的理解。Java对多线程的良好支持,SolarisSPARC芯片的完美结合,都是这种理解与思考得出的结果。

 

介文清认为:虽然目前的多核芯片对与多线程提供了比以往更加坚强的支持,但是因为多线程程序的设计还是主要取决于操作系统之上的编译过程,因此仅从芯片角度来谈多线程程序的设计,意义不大。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芯片厂商的这份“礼物”已经送出了。软件开发商怎样利用它,要看他们自己。

 

另一份“礼物”是软件厂商回赠给芯片厂商的,那就是对于多核芯片的软件收费问题。此前,对于一个具有多个核心的芯片如何收费的问题,各方争论不休。有的厂商说是要按照芯片内集成的内核数量收费,有的则是按照封装之后的管脚收费,也就是按整个芯片而不考虑内核数量收费。

 

这个时候,软件厂商们不妨来考虑一下多核心技术与摩尔定律的关系。有人说,多核的设计思想,从另外的角度给了摩尔定律延续下去的机会,也就是当单个处理器速度提高遇到瓶颈的时候,靠增加处理核心数量来提高整体芯片的性能,这被看作是处理速度的变相提升。

 

那么,恐怕有人要问,软件厂商为什么不能这么看呢?试想,如果芯片厂商没有采用多核技术,而是采用别的技术让芯片处理能力达到多核的水平,一些软件厂商还会提出按内核数量收费这种“无理要求”吗?恐怕想都想不到吧。

 

这种情况,总让人联想到被软件厂商“欺负”的不是芯片厂商,而是摩尔定律。主张“按核收费”的软件厂商很容易被人认为他们是在利用摩尔定律的“无能”。不过,最近关于收费标准的争论似乎日渐明朗,软件巨人微软起到了率先表率的作用,微软已经表示,至少对于双核产品,将不会按照内核数量收费,而是按照管脚收费。

 

对于芯片厂商来说,软件厂商的这种态度是令人欣慰的,这会为他们降低不少的负担。毕竟这能让他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核战争”。

 

然而,除了软件收费的问题之外,用户对于双核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重要,这场战争在引起人们,特别是那些潜在用户注意的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不少的疑问:企业和个人的用户是否会最终认同多核技术?即便接受,他们又舍得花多大成本?毕竟,投资回报率才是企业乃至个人在系统升级过程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对此,易观国际分析认为,随着2006年处理器厂商和服务器厂商对用户的培训和市场推广力度加强,用户的接受程度会逐渐提高,而应用软件的改进将会弥补应用的限制。随着产量的增加、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价格也会有所下降。

 

这些问题是CIO们密切关注的,但同时还有更多问题要在双核、多核产品的前进路上一步步寻求答案。当一切问题的答案渐渐明了之后,CIO们才能敢于对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化如何迈进"多核时代"做出决定,个人用户也才敢大方地掏出包里的钱。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