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猎影——家用DC如何从事舞台摄影

互联网 | 编辑: 2006-04-06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近来,笔者有幸参与了一些以演唱会和群众性文娱演出为题材的摄影创作活动,在现场,常遇到有观众请教相机操作或摄影常识之类的问题。看来,在DC日渐成为家庭“标配”生活用品的同时,摄影基础知识的普及还相对滞后,大家在有更多机会频繁按动快门之时,却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地

1

    近来,笔者有幸参与了一些以演唱会和群众性文娱演出为题材的摄影创作活动,在现场,常遇到有观众请教相机操作或摄影常识之类的问题。看来,在DC日渐成为家庭“标配”生活用品的同时,摄影基础知识的普及还相对滞后,大家在有更多机会频繁按动快门之时,却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地将美好的瞬间一刻留存下来。

    自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将其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公布于世以来,摄影艺术已经走过了近170年的历史。如今,在当代科技力量的鼎立支持下,摄影及摄影工具已经真的进入到了高速发展和高度普及的阶段。但是,日益细化的摄影门类和纷繁精深的创作技巧,也真的是道行不浅。在此,我们不妨先来泛泛讨论一下,用家用DC涉足舞台摄影的问题。由于演出舞台上光影灵动,我们的拍摄又以追随抓取为主,所以,就将此番话题命名为“逐光猎影”吧。

    眼疾未必能手快

    我们常常习惯于将眼疾手快作为摄影抓拍的技术标准,但是具体到舞台摄影而言,却是一番眼疾却未必就能手快的情形了。由于大多数演唱会和文娱表演都是夜场演出,因此演出舞台的照明条件,也完全是靠人工光源创造而得,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复杂多变的照明环境。照明属于舞台效果的一部分,为突出视觉效果或出于节目的场景需要,导演和舞台设计师会最大程度地调度使用各种灯光资源,这使得舞台摄影的光照环境毫无定律可言。

    相对狭小的空间,往往使稳固的三脚架难有立锥之地,于是使用独脚架,或尽量利用前排座椅靠背等支撑点尤显重要。一些摄影者通常选择用高感光度来增益快门速度,然而,与高感光度相携相伴的,却往往是严重的噪点和恼人的紫边。另一个严重有损影像品质的误区,就是使用家用DC的数码变焦功能。这种所谓的变焦,实质上只是一种影像放大功能而已,其“擅长”之处就是造就粗重的视觉颗粒,从而使您摄取的影像变得目不忍睹。摄影艺术其实就是光影艺术,然而舞台摄影复杂多变的光照环境,却使得没有大孔径镜头支持的家用DC面临艰巨挑战。

    绝无范本因地制宜

    虽然光照环境极为不利,但是家用DC产品也照样可以扬长避短,拍出较好的舞台摄影佳作。比如,LCD液晶取景屏可以最直观地观察到实时效果,一些具有取景屏多角度翻转功能的机型,更有助于我们创造出一些非同寻常的视角。通常情形下,以舞台人物面部为测光基准,然后利用DC的“M”档,设定一个手动曝光组合是较为适宜的。这样做,既可以减少DC测光元件和运算程序,在复杂光照环境下的误判,更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

    在对焦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以往MF(手动对焦)相机常用的定点拾焦法。也就是,先在舞台上选取一个较为明晰的参照物,并以此参照物为焦点完成精确对焦,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DC快门二次行程的锁焦功能,保持半按快门的状态。当被摄主体进入与预选参照物同一平面的位置时,就可以迅速而轻松地按下快门,并获取到清晰影像了。这种定点拾焦的拍摄方法,也被影友们戏称为“守株待兔”,其长处就是,可以弥补家用DC因快门时滞造成的拖泥带水,以及因缺少伺服跟踪对焦能力在抓取动态影像时的劣势。舞台摄影绝无一概的范本,随机应变的处置,因地制宜的尝试比教科书更重要。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