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与中国摄影人的结缘与“共生”

互联网 | 编辑: 徐晓赟 2009-04-14 00:30:00转载-投稿

 

加装马达FN、高倍俯视取景器和数据后背的New F-1奥运指定版 1984年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进程,文化事业迅速复苏繁荣,摄影开始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群众性艺术活动的热点。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的民用照相机工业刚刚进入发展起步阶段,国产相机产能很低,供应匮乏,甚至要凭票限量购买。市场上的“一机难求”,使得当时最早一批举办影展的摄影爱好者,手中使用的还多是老式的德制蔡司、禄来、莱卡和苏制的卓尔基等纯机械手动相机。随着中国加快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的步伐,进口产品开始登陆中国市场,在北京王府井红光照相器材公司、前门大北照相馆照材部等专业摄影器材店的货架上,几款标有英文“Canon”标志的进口单镜头反光相机吸引了无数摄影人新奇的目光,佳能做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相机品牌之一,开始了与中国摄影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加装MA马达版的A-1   1978年

佳能的中国事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在日本访问期间参观了佳能公司,提出了支援中国精密工业的要求。1980年,时任佳能公司社长的贺来龙三郎对北京进行了友好访问。佳能公司高层人士与中国政府的交流沟通,为佳能进入中国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佳能对华贸易投资也由此正式拉开序幕,随着初期在自动化办公设备领域的技术贸易合作,佳能单反相机开始批量进入中国市场。此时日本电子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35mm单反相机已实现自动化。伴随FD向新FD卡口的升级和在光学、电子技术进步上取得的优势,以著名的“A”系列为代表,佳能一系列具有自动曝光功能的单反相机正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从专业高端机型到民用普及系列的全面“爆发”,使佳能已经跃入了全球35mm单反相机品牌的前列。

 

奥运指定版F-1 1980年

当时中国还没有市场化的广告宣传产业,人们对相机产品的了解更多是通过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一报两刊的介绍。作为首批佳能产品用户,部分新闻单位和机关宣传部门的专职摄影工作者拍摄发表的精美作品和使用评价,让无数业余摄影爱好者第一次感受到具有精密光学性能和先进自动曝光技术的日系单反相机的魅力,佳能AE-1、AE-1P、A-1、NEW F-1等FD系列的经典机型迅速成为中国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当年分别搭配佳能FD 50mm f/1.8和f/1.4标准镜头的AE-1P和A-1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在1900-2000元左右,对于当时月薪普遍在40-50元的普通人来说仍属于奢侈品,然而民间摄影艺术热潮所带来的对高性能相机的追求热望,仍使许多人不惜节衣缩食倾囊而出。从此佳能单反相机可靠的性能和优秀的成像品质,助力无数摄影爱好者佳作倍出,许多佳能相机的使用者不仅在各种全国和国际性摄影大赛中斩获佳绩,更由此走上了专业摄影之路。时至今日,很多中国摄影界的名家“大腕”和经历过胶片时代的业余摄影发烧友,仍对曾经亲密相伴的佳能FD系列相机记忆深刻,可以说FD系列奠定了佳能单反相机在中国摄影人心目中的品牌地位,佳能也由FD系列开始了与中国摄影事业长期“感动·共生”密切渊源。

 

加装MF电动马达的奥运指定版F-1  1980年

佳能FD经典单反相机

佳能AE-1

1978年佳能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内置中央微处理器的电子自动曝光35mm单反相机,具有快门速度优先自动、闪光灯自动(非TTL)、测光手动三种曝光方式。采用全电子控制横走式布帘幕快门,快门速度为2-1/1000秒和B门,采用固定式眼平棱镜取景器,取景器中测光信息为指针式显示。

 

AE-1是单反相机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也是佳能35mm单反相机电子化、自动化发展方向的开端。由于佳能采取了大幅度零件标准化、装配生产自动化等一系列革新措施,AE-1以先进的性能加上适中的价格赢得畅销,在上市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即成为第三个销售突破百万大关的佳能单反产品,至退市前AE-1在全球总共销售了约540万台。1981年佳能在AE-1基础上技术升级,又推出了增加程序式自动曝光模式的AE-1P。从1976年推出之后直到1984年,AE-1和后继型号AE-1P连续8年夺得日本单反相机销售量第一名。

佳能A-1

1978年佳能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光圈和快门速度全自动的真正程序式自动曝光模式的35mm单反相机,具有快门速度优先自动、光圈优先自动、收缩光圈自动、程序式自动、闪光灯自动(非TTL)、测光手动共6种曝光方式。采用全电子控制横走式焦平面布帘幕快门,快门速度为30-1/1000秒及B门,有减震和消声装置。采用固定式眼平棱镜取景器,取景器中以红色LED数字显示光圈(精确至半档)、快门速度数值和闪灯充电完毕、手动曝光偏差警告等测光信号。其感光度设定范围高达ISO6-12800,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可选配卷片马达MA(5张/秒)、卷片器A/A2,专用自动闪光灯199A、无线遥控器LC-1、外接电池盒和数据后背等丰富的附件系统。

 

佳能与美国德克萨斯器械公司合作用5年时间研制出这台高性能单反相机,机内约有4400条微型电路,充分利用了微型数字芯片的优势实现多种自动功能。佳能A-1作为当时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单反相机,以其优良的性能获得了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广泛青睐,与其他A系列相机共同赢得了佳能35mm单反相机的空前畅销局面,到1984年,佳能A系列相机创下了800万台以上的当时世界最佳销售记录。

佳能F-1

 

1970年佳能推出的自生产35单反相机以来第一台真正专业级相机,快门系统采用当时非常先进的超薄钛金属横走式帘幕快门,经受10万次无故障考验,可在600C至-300C的环境中正常使用,快门速度达到了当时最高的1/2000秒。迎合当时专业相机设计“求全”的需要,F-1被设计成为一个庞大的摄影系统,其取景器为可互换式设计,有眼平棱镜取景器、俯视取景器、电子自动曝光取景器、T型放大取景器、快速取景器共5种。可选配电动马达、卷片器、大容量250张胶片盒、数据后背、近摄和显微摄影装置及自动闪光系统。F-1以其结构精密、坚实耐用获得了很大成功,自1971年起多次成为奥运会指定专用相机,成为佳能单反相机成功进军专业摄影领域的标志产品。

佳能New F-1

在F-1上市十年之后,佳能于1981年推出的第二代顶级专业相机。继承F-1 坚固耐用的特点,New F-1机身坚固程度在日系单反相机史上无以伦比,金属机身外壳厚度足有1mm,机身内大量使用轴承代替通常的齿轮传动结构,内部电路防潮防氧化涂层达到军用级水平。采用特殊的横走式电子、机械混合超薄钛金属帘幕快门,8-1/60秒为电子控制,1/90-1/2000秒和B门、X档(1/90秒)为机械控制,在相机电池耗尽时仍可使用。

 

受F-1强调可靠性、实用性和系统型的设计思想影响,New F-1同样以庞大的附件组合成完整的摄影系统,其曝光控制方式非常独特,以TTL测光手控曝光机身为基础,换装AE自动曝光取景器则具有光圈优先功能,加装马达FN(5张/秒)或卷片器FN,则具有快门优先功能,如同时加装AE取景器和马达或卷片器,则可实现“双优先”功能。其测光系统可以通过更换特制的对焦屏,选择中央重点/局部/点测光三种测光方式。共有13种对焦屏、32种对焦/测光组合用于各种专业需要。有标准、快速、AE自动曝光、俯视和高倍俯视共5种可互换式取景器,9种佳能专用自动闪光灯及全套近摄、遥控系统。

中国摄影师的佳能FD单反“情结”

王小宁:如果现在有个怀旧达人在人群中用AE-1拍照,那快门声定会使我寻声驻足

作为商业人像摄影领域的先驱“大腕”,王小宁的名字长期与许多影视明星联系在一起。然而二十多年前,刚步入社会的王小宁尚不曾展望过会有今日的成就,彼时他还在国家文物局的出版社,缘于组织安排分配进摄影部,开始了与佳能AE-1相机的亲密接触。

当时在国营单位里,很多机会都轮不上像王小宁一般的年轻人,出差帮老师拎个箱子,就满足得欢天喜地。AE-1可换的镜头只有一支FD70-200mm变焦,在摄影部只有出差的时候才能领用。王小宁回忆,要说难忘的事就是这只镜头给他带来的欣喜与无奈——领用时的欢天喜地,交还时的无奈不舍,以及盼着下次出差好再次占为己有。在平日里,只有一个50mm标准头与他的AE-1为伴。

那时的他精力旺盛,痴迷各种摄影尝试,过着与相机形影不离的生活,AE-1之于他就像今日人们离不开手机一样。因出版社的一个师傅偶然的提点,王小宁靠着他的AE-1和标准头,在出版社的地下小影棚起步,开始走上了人像摄影之路。一开始是在拍亲朋好友中摸索和积累经验,缘于演艺圈中有相识的朋友,王小宁以对摄影的执着和勤奋,用AE-1拍的人像大作得以进入一些明星的视野,恰逢演艺圈造型包装方兴之际,经过口口相传,跟“直销”一样,圈子里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有热情有才气的年轻帅哥,人像拍摄技术娴熟还不收费。一时间找他拍照的人大有将文物局出版社的院门踏平的趋势。

一个在出版社连拍文物都轮不上的年轻人,从名不见经传地闯入演艺圈中,到如鱼得水,再到拍摄的明星照片在杂志报纸上铺天盖地。王小宁每每忆起,总忘不了AE-1陪他度过的那段可以视为“奋斗”的岁月。他犹记得,曾经有一天拍70多卷反转片的记录,曾有被拍摄的女孩对他说,虽然不懂摄影,但是喜欢看他给AE-1换胶卷的样子,太利落,太帅了。

一向机关传统的出版社被王小宁引来的美女明星的不时出入打破了平静,同事们的目光开始变了味道。攥着雪片般飞来的汇款单,已经自信的王小宁想要理直气壮地做事业。

终于到了自己开摄影工作室施展拳脚之时,打破“铁饭碗”也就意味着要与AE-1惜别了。那台AE-1一直跟了王小宁十年,可以说成就了他职业摄影生涯成功的起点。时至今日,只要谈起AE-1和那些与之“相恋”的日子,王小宁总是一往情深,依然能清晰回味FD镜头对焦与变焦的适度阻尼、AE-1卷片拨杆的平滑顺畅和快门的柔和声音。用他的话说:“用的太多了,融在生命中,是没有办法磨灭的。如果现在有个怀旧达人在人群中用AE-1拍照,那快门声定会使我寻声驻足。”
从AE-1开始,王小宁和佳能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这份情缘有着从一而终的趋势,至今他已用遍佳能EOS 1系列的所有顶级产品,对AE-1的钟情,演变成了他对佳能一生的情结。王小宁说:“我想这就是缘分吧!”

李绍杰:一直特别想跟学校商量一下由他来“收藏” New F-1,以了“相思”之苦

作为成功的商业摄影师和资深摄影教育工作者,李绍杰经手的相机可谓不少,但让他最难以忘怀的还得是佳能的New F-1。“热恋”了13年不是没道理的,李老师和新F-1一起经历的故事能讲一火车,这里我们拣几个有意思的来说说。

1986年李绍杰刚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担任摄影教师,开办摄影课程几乎是白手起家,置办照相设备是第一步,几经周折,第二年学校才批了14000元用于购置相机。为用好用足这笔在当时算巨款的费用,李绍杰花了不少心思做调查研究,那时没有互联网,靠找资料翻杂志跑器材店,最终目标锁定了佳能New F-1。当时北京王府井的红光照材公司店里正好有一套现货,喜的是,机身带七款镜头、AE取景器和马达等全套24件,售价13600元正合预算;忧的是,学校的现款没那么快拿到手,万一相机被别人买走就麻烦了。幸亏李绍杰当时在“红光“人头儿熟,千叮咛万嘱咐店员朋友一定帮他“按住”。后来店员才告诉他,这款相机随时会调价,在一个月内“按住”相机的同时,还帮他再“按住”了价格。

在与New F-1朝夕相处的岁月中曾有两次难忘的历险,一次是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李绍杰看到一群人在围观一个弃婴,他赶紧掏出New F-1拍照,一个臂戴红箍的好事大爷过来阻止他,俩人争执起来,拖拽之间他装好相机却忘了扣好背包带,提起背包时相机脱包而出,落在冰冷的柏油路上,眼见着FD 24-85mm镜头齐根摔断。当时那个心疼啊!也顾不上跟好事者过多理论,小心翼翼捡起“身首异处”的New F-1,想着这么狠摔机器一定凶多吉少。上了火车,他找列车员借了尖嘴钳,把残留在机身上的镜头卡口卸下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换上另一只镜头,轻按快门,熟悉的“咔咔”声竟然丝毫没变!悬着的心立刻踏实了下来。另一次是因为独自闷在工作室里时间太长,李绍杰失手碰到正架在三脚架上的New F-1,整个架子顺势倒下,随着一声闷响,New F-1重重摔在铸铁暖气片上,AE取景器顶盖立马从凸型变成了凹形。等他惴惴不安地拿起来一试,快门声依旧,换下摔坏的取景器后,他的拍摄工作完全没受影响。 两次足以让精密仪器致命的磕碰,New F-1竟然未动筋骨,让李绍杰欣慰之余,更加信任这个老伙计。

13年寒暑,New F-1伴随李绍杰走南闯北,授课、创作、拿奖,建功无数,在甘南还成了与藏獒对峙的防身武器……直到1998年,李绍杰去美院读研究生,才依依不舍地将已经斑驳的New F-1转交给了电教室的同事。而今每提起那台相机,李绍杰眼中仍露出温柔的光彩,双手不由得抬起,仿佛还在摩挲着见棱见角的机身,“端在手里的重量感十足,方正的外观很有感觉,不像现在的相机圆头圆脑。长期使用磨损,边角处的黑漆已经露铜。‘咔咔’的快门声音到现在我还记得真切。”

他说自己知道他的New F-1肯定早已经在学校“退休”,一直特别想跟学校商量一下由他来“收藏”,以了“相思”之苦。

陈彭桂:AL-1就像我儿时的“发小儿”一样亲切,这份感情愈久弥深

1984年经朋友介绍,购得一台当时国内少见的佳能AL-1,这是我初学摄影时拥有的第一台进口单反相机,虽然是二手货,但我仍如获至宝。

这款1982年出产的单反相机是佳能“A”系列中最后一个也是十分特殊的一个机型,具有当时非常先进的辅助对焦功能。手动调焦时,可以参照取景器中的3个指示灯:> ○ < ,按照左右红色箭头所指示方向旋转镜头调焦环,一旦中间绿色圆点指示灯亮起,即表示影像合焦准确。这一辅助功能很醒目、精确,也很实用,操作熟练后感觉很顺手,非常适合快速抓拍对焦。

AL-1有光圈优先自动和测光手动两种曝光方式,采用横走式帘幕快门,快门速度的设定很有意思,全手动曝光时只有B门、1/15-1/1000秒共8档,只有在光圈优先曝光模式下才有2-1/8秒5个慢速档。快门速度显示为追针式,在取景框的右侧,很醒目。此机还有当时高档机才有的景深预测功能和二次曝光功能。机身右侧有凸起的电池仓兼做机身握柄,持握感觉很舒服。

当时买下AL-1时搭配的是FD 50mm f/1.8标准头,后来我又陆续配备了FD 28-85mm、FD 70-200mm两支镜头。

在我摄影学习和创作的前期一直和这台AL-1有密切联系,它操作方便、曝光准确,无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拍摄,从未有失败的经历,更没有因故障罢工的劣迹,特别是在街头纪实抓拍中对瞬间的把握游刃有余。我总有一种感觉,它好像能理解得我的拍摄想法并帮助我成功完成创作。从1984年到1993年,这台AL-1我使用了将近十年时间,我的摄影历程中许多获奖作品都是由它来完成的,可以说是它坚定了我走上摄影之路。

我也曾经有对不起它的地方,十年间经常让它淋雨冒雪,历经酷暑严寒,作为我最忠实的伙伴和助手,它却从不叫苦,作品《同庆》就是在雨中拍摄的。其中一次在野外拍摄中还不慎把它掉到了水洼里,因为当时拍摄时机不容错过,捞起相机后只简单用嘴吹掉镜头表面的水珠后就继续忙着按快门,它竟毫无怨言地坚持工作。当天回京后赶紧送维修店保养,维修人员保养检查后说它没有出任何问题,我当时又惊又喜,从此对它更是钟爱有加。

这台AL-1单反相机现在仍在我手中,享受着“收藏级”待遇,虽然已经长久不使用了,但每当回忆过往的摄影经历时总会首先想到它,就像儿时的“发小儿”一样亲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感情愈久弥深。
 
(转载于《中国摄影报》)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