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成本控制见效圈定并购对象进行观察

互联网 | 编辑: 2006-04-24 12:51:00转载

    不久前,中国ERP两强,用友与金蝶几乎在同时公布了自己2005年的年报,由于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业绩,双方都吸引来一些国际IT企业的目光。有传言,微软欲用10亿美元收购用友,而金蝶也将被一互联网企业收购。

  此后,王文京亲自站出来辟谣,否认用友将被微软收购。金蝶证券部发言人也向记者分析,金蝶被收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公司反而在观察一些潜在目标、欲进行收购。

 不错的“成绩单”

  3月底,金蝶国际公布其2005年年报,截至2005年12月31日,集团业务持续保持增长,营业额达人民币529,343,000元,较2004年同期上升19%。毛利润增长18%至人民币425,497,000元,净利润增长40%至人民币72,290,000元,而净利润率增长至13.7%。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045港元(2004年:0.04港元)。

  报告期内,金蝶国际实现软件销售收入人民币377,105,000元,相对于2004年上升约16%,占整体营业额的约71%;实现服务收入人民币147,137,000元,相对于2004年上升约25%,占整体营业额的约28%。在国内专业分析机构--“第一上海”看来,这已是一份体面的“成绩单”,尤其是近28%的服务收入增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服务费用主要从金蝶既有的客户群体持续获得。据悉,金蝶希望未来服务收入能达到整体收入的35%。

  金蝶国际主席及行政总裁徐少春谈及:“凭借强大的营销、服务、伙伴网络及庞大的客户基础,集团在2005年继续保持市场领导地位。回顾年内,本集团利用创新的差异化产品与服务的优势,积极强化分销网络,在继续巩固中小企业市场的同时,不断扩大在集团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大型企业应用市场份额,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用友的营业额高于金蝶近一倍,但令徐少春欣慰的是,其19.20%净资产收益率高于用友的8.20%,那么金蝶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也高于竞争对手。而双方在成本控制上,都取得了很大突破。

  成本控制立竿见影

  业内证券分析师认为,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已是软件企业利润提升的有效措施。2005年,金蝶的营业费用增长12%,行政开支增长15%,低于用友的38%和30%。金蝶员工戏称,以前出差老做飞机,但现在经常要坐火车。

  从金蝶2005年年报不难看出,主营业务成本及经营费用的增长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费用得到了控制。金蝶2004年的利润下滑,专项费用的大幅增长是主要原因,一是借助金蝶LOGO更换的机会加大了品牌宣传力度,市场推广费用上升41%;二是在研发的投入上进行规模升级,研发费用上升了109%,三是在发展分销、拓展伙伴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投资,增长了33%。

  2005年,由于研发和市场推广投入已到达一定规模,费用增幅相对2004年平稳。而分销战略初步成功使得分销利润大幅提升,同时促使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下降。据财报披露,金蝶的销售代理已超过1000家,贡献了超过22%的营业额。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分销策略的转变帮助金蝶节省了大量直销成本,销售费用占综合营业额的比例,从2004年的51.3%降低到48.4%。

  金蝶证券部发言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分销带来销售费用的下降,因为金蝶大量的KIS通过合作伙伴来卖,而不是通过额外雇佣销售人员来做。我们今年分销收入增长了2500万,但是增加的相关成本只有700万。为了利润砍成本只是短期行为,但是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分销方面带来的收入,却是长期的。

  徐少春仍是大股东

  今年2月,微软通过持有30%股权的浪潮国际,曲线认购了浪潮软件旗下两个公司,山东通用软件和浪潮电子政务的股权。微软投资的首期款已于2005年年底到账浪潮通软。有了微软资金支持,浪潮ERP迅速开始了其扩张步伐。

  在金蝶证券部看来,这种通过股权的收购,在金蝶身上很难发生。他向记者透露,金蝶国际软件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即是集团总裁徐少春,持有33%股份,而第二大股东也是公司一名创业元老,持有11%,剩下的全是流通股。两大股东加起来持有集团44%的股份,这就不会给国际软件巨头蓄意并购留下“可乘之机”。

  此外,转至港交所主板上市后,金蝶吸引来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其中很多来自于欧美,倾向于长期投资。金蝶证券部同时表示:“我们转板以后,股价上升40%,成交量上升了50%。在这样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和高的成交量的时候,可以做更多动作,或者是融资,或者是收购,或者跟大企业合作。”

  据了解,金蝶已经在观察一些潜在的并购对象,并且不完全局限于国内企业。金蝶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并购的对象一方面能帮助公司获得更多客户;另一方面,必须在行业和产品上实现互补。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