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代的机遇 3G竞争当先发快至

互联网 | 编辑: 赵影 2009-06-10 00:00:00转载

上周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个广告圈子的小型讨论会,主题是“3G时代传媒产业的新机遇”。中国电信、电通公司、金隅地产以及其它的一些广告公司、电信增值业务企业围绕3G时代如何传媒产业如何与3G新技术结合,寻找传媒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展开了讨论。我有幸做为通信媒体的代表参加。

作为一个通信媒体的记者,也许是在这个圈子待的久了,对3G的发展,许多时候都是从行业或者产业的角度去看,很少从别的角度去分析。但上周参加的这个会,让我对3G有了一个更深刻地认识。这些3G外围的产业界的人士,对3G产业的认识和重视让我汗颜。他们对3G的看法让我大开眼界。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要抓住3G时代的机遇,就要做到“先发而快至”。

这几年,特别互联网兴起之后,许多企业的都走出了自己的成功道路,所谓的“快鱼吃慢鱼”,“轻公司”的理念彻底的颠覆了以前企业的发展生存之道。在这次研讨会上,对于3G时代的机遇,广告界的人都普遍有一种认识,那就是3G这个新技术将会带来一种全新的广告新媒体,如果把握住这个机遇,传媒界的就得提前站好位,抢占有利位置。不然的话,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就后落后很多。

先不讨论广告界的这种看法。对“先发而快至”的观点,却让我又想起通信企业如何在3G中竞争的问题来。其实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在3G竞争上,通信企业目前只有做到“先发而快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G时代,当移动通信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个企业如果做到“先发而快至”,肯定能成功,如果做到“后发而快至”,也会成功。爱立信等到西方公司是前一种的代表,华为、中兴则是后一种的代表。以华为为例,2G时代,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时候,已经晚上好几年,但华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市场的机遇,终于后发而先至,在同国外公司的竞争中抢得一块地盘。但这种现象放在现在,可能就会出问题。3G时代,后发而先至已没有生存的条件。如果说当年华为、中兴能成功,虽然天时没有了,但占了地利、人和两大关键因素。特别是中国市场对他们的支持功不可没。没有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就不会有华为这样的民族通信巨头的出现。

但是3G时代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有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支撑,但如果在天时上占不了先,也就是说在3G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上跟不上的话,中国市场就是再怎么支持,也是白搭。并且这种研发生产如果不抢先占位的话,将会彻底的被市场边缘化。这种现象在北电、摩托罗拉等企业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在3G市场被边缘化,这两家公司现在一个在破产,要一个在不断出售自己的企业。

先发而快至的主要含义在于,一是要抢先占位,二是最早到达目的地。就如同赛车比赛,选手的出发时的占位很重要。占了好的位置,就可能一马当先。但在比赛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领先,不让对手在弯道处超越自己,保证自己能最先到达终点。

现在在中国3G市场上,厂商们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不仅比的是技术实力、产品研发速度,还比服务能力。这是一个综合实力的比拼。就以3G数据卡市场的竞争为例吧。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后,升级3G的速度之快,在三家运营商中当属前矛。中国电信部署的3G技术是CDMA20001XEV-DOA版本技术,在数据业务上最高支持下行3.1Mbps、上行1.8Mbps。不过,5月17日宣布3G业务试商用的中国联通,则提供了14.4Mbps的系统侧下行速率,这一下,让中国电信不得不计划布置CDMA20001XEV-DO B版本。

中国电信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全面布置CDMA20001XEV-DO B版本。这对于厂商来说,谁来最早响应中国电信的要求,谁就会得到最大的蛋糕。在许多人还在担心B版本的终端问题时候,华为却率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EVDO Rev.B产品——EC367。其实,EVDO Rev.B的网络技术在2008年已经成熟,但一直没有终端产品适配,EC367是全球首个EVDO Rev.B移动宽带产品,它的问世对于中国电信来说,当是求之不得的。

从EC367全球首发,就可以看出,华为之所以成为国内3G数据卡的念头羊,是有道理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总是“先发而快至”:07年EC360在美国 Alltel 上市,是第一款基于 Rev.A的数据卡产品。2008年10月,EC168在美国 Alltel上市,是全球最薄USB产品8mm厚度。2009年6月,作为全球首发,Rev B.EC367成功在中国面市。此次配合电信Rev.B网络建设,推出全球首款Rev.B移动宽带终端产品,也无疑展现了华为强大的技术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率先商用的能力。

所以说,要想在3G市场成功,先发而快至是唯一的真理。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只要在过程中不犯错误,领先者是不会被轻易超越的。

多精彩的最新手机资讯,请点击进入手机中心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