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胶片总裁:数码时代 胶片永葆青春

互联网 | 编辑: 2006-05-12 13:00:00转载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有点像北京的建国门外,新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众多的IT企业、影像企业在这里办公。富士胶片公司在这附近有一栋二十多层的大楼,记者在大楼最高层的董事会客室专访了66岁的富士胶片总裁古森重隆。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有点像北京的建国门外,新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众多的IT企业、影像企业在这里办公。富士胶片公司在这附近有一栋二十多层的大楼,记者在大楼最高层的董事会客室专访了66岁的富士胶片总裁古森重隆。

照片文化,不会也不应该消失

  记者:在我所了解的新闻从业者里,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传统的胶卷和相机了。

  古森:数码相机在发展速度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相机。记者在做报道时,用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要比普通胶卷拍出来的容易传递。现在数码相机的技术发展极快,今后不仅价格会更低,拍出的图像也会很完美。

  记者:这是不是说传统胶片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古森:不是的。普通胶片的需求的确在减少,但是普通胶片的色调、图像层次等,其独特的表现能力及特点,依然让众多的爱好者爱不释手,胶片本身是不会消失的。我认为在减少到一定的数量后,今后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使用量。

  此外,胶片相机及镜头也有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韵味。传统胶片拍摄出来的照片更具有厚度和温暖的感觉。照片是对情感的永久记录,是人与人的感情纽带用图片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是瞬间的,但也是永久的。这些对人来说特别的重要,已经成为了文化。我逢人便说,我们应该维护这个文化,把照片的优美、欢乐、感动、历史韵味永久留存下去。我觉得照片文化不会消失,也不应该消失。普通胶片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应该留存下去,我们有持续维护照片文化的义务。

  我前不久去美国参加了一个博览会,我在会上说,富士胶片公司今后要把胶片业务永远做下去,会场反响非常热烈,很多人给我来信,鼓励富士公司把这个业务做下去。我认为,在数码时代胶片能永葆青春。

  记者:如果今后富士公司要兼顾胶片与数码两个业务的话,不会分散经营资源吗?

  古森:不会的。因为胶片在我们的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其他厂家退出了,还会让出一部分市场,传统胶片领域反而有了赚取利润的可能。

面对胶片需求每年减少20%的现状,公司必须转型

  记者:虽然如此,但我听您讲得比较多的还是数码相机。从名称上看,人们都认为贵公司是一家胶片公司。

  古森:这几年,各家公司的影像业务在经营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彩色胶片的需求每年都要减少20%。我们公司早就实现了转型。数码关联产品的销售已经占到了公司总销售收入的70%,而我们的招牌产品――彩色胶卷,在截至2005年3月的财年中,只占6%。我们的全部销售收入为236亿美元,如果将其中的6%换算成金额的话,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在我们的日常经营中,6%当然不是最重视的内容了。

  但数码相机也并不一帆风顺,在需求上很快就会达到饱和点,今后再要持续地快速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数码相机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过去人们所设想的在数码相机的影像上能维持一段高速增长,实际上很快就过去了。

  记者:胶片只占6%的话,富士胶片还是胶片公司吗?

  古森:我认为把我们理解成信息技术公司可能会更好一些。

  记者:在生产内容已经出现了如此大变化的情况下,“富士胶片”这个名称还适合你们公司吗?我们知道,过去的“佳能照相机”公司现在已经只称“佳能”了。

  古森:改公司名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世界各地基本上都知道“富士胶片”,我们的品牌价值非常高,不是能简单地改的。要是有一天公司改名了,我想不会改得太离谱。

  记者:据说,富士公司在手机镜头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及市场。

  古森:是的。全世界70%的手机镜头是我们生产的。今后手机上使用的镜头,像素将更高,需要使用精度更高的非球面镜头,这正是我们公司技术占优势的领域。

  记者:数码影像技术会向哪些方面发展呢?

  古森:向医疗影像方面的发展,大概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将传统的X光片推进到数码化阶段以后,就能将X光拍摄的信息以数码的方式记录下来,用这个形式保存及传输数据将变得更加容易。同时,数据图像的保存与传输也将变得更加重要。互联网将能够把存储的数据图像传输到公司外部的打印机、复印机那里,如果是患者需要让医生知道的病情内容,也可以直接从存储器那里提取。

在中国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世界竞争中的胜负

  记者:我们知道您在2005年12月访问了苏州,主要参加了数码工厂建厂10周年的纪念活动。

  古森:是的。我在去苏州之前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将富士苏州工厂取代日本的仙台工厂,让那里成为富士全球第一大数码相机生产基地。我们预计在今年(2006年)在苏州工厂生产400万台以上的数码相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加快了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特别是我们在苏州工厂内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记者:苏州工厂在2005年的数码相机产量只有160万台,400万台的计划是不是太大了?

  古森:苏州工厂是从1997年开始生产数码相机的,现在已经有了注册资本8650万美元,有员工1600人。苏州工厂取代(日本)仙台工厂以后,富士的数码产品基本都由苏州工厂来生产。具体地说,我们一年生产650万台数码相机,今后其中的2/3要出自苏州工厂,苏州将成为我们的第一大生产基地。

  记者:富士出于什么目的,决定把如此重要的生产任务让苏州工厂来做?

  古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最重要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世界竞争中的胜负。

    文章来源:163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