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发布的Core i7系列处理器可谓吊足了桌面用户的胃口,“爱妻”处理器的名字也一时间红遍了全国,相比过去的中文译名,这个颇具生活化气息的名字显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不过由于基于Bloomfield核心制造的Core i7处理器的价格相对于较高,更多的用户面临的问题不是
前言:可望而可及的Lynnfield
2008年底发布的Core i7系列处理器可谓吊足了桌面用户的胃口,“爱妻”处理器的名字也一时间红遍了全国,相比过去的中文译名,这个颇具生活化气息的名字显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不过由于基于Bloomfield核心制造的Core i7处理器的价格相对于较高,更多的用户面临的问题不是爱与不爱,而是爱不爱的起......
Lynnfield核心Core i7/i5处理器晶圆 |
在此之前,能够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的Core i7处理器,只有售价相对低廉的Core i7 920一款,不过其所搭配的X58芯片组以及三通道DDR3内存的售价也相当昂贵。整套平台的售价远远超过市场中多数用户所能承受的范围。不过这种状况即将被改变,本次发布的基于Lynnfield核心制造的新处理器,将Nehalem微构架产品延伸到了主流市场价位,并且以Core i7和Core i5两大品牌形象面世,势必给当前的处理器市场带来更强有力的消费热点,同时也意味着INTEL四核心处理器产品线已经开始了新老交替的换代步伐。
新加入战线的Core i5处理器系列 |
而于此同时Lynnfield核心的处理器测试样品:Core i7 870 Core i5 750也已经来到了我们PCHOME评测室,下面就进入我们的详细环节。
Lynnfield:精简+强化的Nehalem架构产品
Lynnfield核心,精简了部分主流市场并非必须的核心单元,例如将三通道192bit内存控制器简化为双通道128bit,去除了针对双路平 台所需的QPI总线单元, 并将Core i7 900处理器与X58芯片组的结构加以简化、彻底整合了原先X58芯片组中功能有限的北桥模块,传统的CPU-->北桥-->南桥模块被彻底的精简为CPU-->南桥,因此面向主流的P55芯片组之上将仅保留传统的南桥芯片,并且其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Intel官 方将这种承担了新使命的南桥芯片称之为PCH模块,由于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及P55芯片组的结构简化,原先Core i7 900系列处理器所使用的夸张的LGA1366接口也得以简化,最新的LGA1156接口及Lynnfield核心处理器的封装面积已经与传统的 LGA775接口非常接近。
由于这类有针对性的重新布局,Lynnfield核心相对于Bloomfield核心节省了大量的晶体管及核心面积,加上Bloomfield核心 发布至今,45nm生产线的工艺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Lynnfield核心处理器的功耗及发热量相比兄长:使用Bloomfield核心的Core i7 900系列处理器得到非常明显的改观。这一点我们将在后续的评测中加以展示。但是,除了这些面向主流市场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精简之 外,Bloomfield核心所具备的最核心的功能及特性,不但没有任何精简,而是在核心功耗及TDP条件更加宽松的前提下有所强化。
以许多网友都非常关注Turbo Boost功能为例:最先发布的Core i7 900系列处理器旗舰型号Core i7 965处理器所具备的Turbo Boost功能,幅度由3.2GHz-->3.46GHz,而Lynnfield核心的Core i7处理器高端型号,则可以由2.93GHz起跳提升至3.6GHz,这样的幅度确实令人感到振奋。下面就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基于Nehalem架构设计 的Lynnfield核心所具备的几个重要的特性。
一:通吃单与多线程处理的Turbo Boost技术
毫无疑问,Turbo Boost技术是针对当前应用程序在多核心处理器上具备不同表现的现状所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
Turbo Boost,顾名思义,可以在原先的性能水平上获得额外的提升,该技术的基础是来自Nehalem架构中分布广泛的节能环节及核心智能动态调节的设计方式。对于INTEL传 统的多核心处理器,无论其是否被程序所充分调用,多个核心通常都处于同步的频率状态,即使某个程序只能使用到四核心处理中的一个核心,该核心也只能运作在 标准的状态下,其他核心即使维持在同样的频率下,也无法对其构成任何协助。而Turbo Boost技术改变了这种状况。得益于这项技术的加入,无论我们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对于多核心处理器的适应性表现如何,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性能提升。如果我们 所运行的软件可以充分调用到所有的核心,则四颗核心可以运作在标准的频率之下,如果我们所运行的软件只可以调用到四颗核心中的两个核心,则Nehalem 架构允许处理器智能的暂时关闭(以极低的能耗运作,接近关闭)其余两颗空闲的核心,降低处理器的总能耗及发热量,而根据处理器的能耗及发热量自动调高另外 两颗“繁忙”核心的频率,让程序运作的更快,如果该程序是更加极端的针对单核心设计,则Nehalem架构也允许处理器智能的暂时关闭处理器的其余三颗核 心,而集中力量提升该“繁忙”的核心的最高频率,最大化的提升该软件的运行效率。
这种分档式的Turbo Boost技术可以让Nehalem架构处理器在面对各类应用软件时都能得心应手,以往的多核无用论声音在基于Nehalem架构制造的Bloomfield核心与Lynnfield核心Core i7/i5处理器上,不再适用。
应该说,这样的设计思路原本并不复杂,但能够真正的实现智能化调节且不对处理器的运作造成干扰则需要良好的设计功底与制造实力作为支撑、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Intel 45nm制造工艺极其优秀的能耗控制及其业界领先的晶体管切换速度,保证了Turbo Boost技术在实现的同时得以真正的实现智能化,并且核心工作状态的切换速度极快,所有的变化均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用户在操作中也不会察觉。
二:新一代超线程“SMT”技术
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技术可以说是INTEL早前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的重大革新与延续。如果说在早前的INTEL 奔腾4处理器上,超线程技术的发挥或多或少还受到限制的话,那么在Nehalem架构上,超线程技术的延续:SMT技术则展现了其所具备的惊人实力。
对于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应该说很多用户都不陌生,这个在奔腾四处理器上第一次出现的技术曾经在业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在 一颗物理核心上可以模拟两个逻辑线程,根据处理核心执行单元的负载自动分配两个线程的执行状态,从而提升多线程软件的整体效率。而如今,Nehalem架 构具备更多的执行单元,更宽的指令通道,更大的缓存容量,更加海量的数据带宽,改良后的SMT技术可以将充分支持多线程的执行效率再提升30%以上,这样 的效率提升对于看中多线程性能,诸如:视频压缩,视频制作,图形渲染,工业设计,数据库处理等应用的用户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
在Intel目前的产品线规划中,基于Bloomfield核心与Lynnfield核心的Core i7处理器将独占SMT技术得到四核心八线程的应用优势,基于Lynnfield核心的Core i5处理器将不具备SMT技术。
三:智能缓存体系“Smart Cache”结构
智能缓存体系的进化在Nehalem架构上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是由于智能缓存体系的重新设计,使得Intel第一款原生X86架构四核心处理器的性能在他诞生之初就得以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单核心性能还是多核心并行性能都有可靠的保证。
Nehalem架构的一级缓存(L1 Cache)依旧延续自Core微架构,由32KB的指令缓存+32KB的数据缓存所构建。在二级缓存(L2 Cache)上,则改由与每个内核紧密结合的256KB高速缓存承担。由于与处理器内核结合的非常紧密,L1 Cache与L2 Cache连同处理器内核共同构成了Nehalem处理器的"Core"部分。而三级缓存(L3 Cache)则采取模块化设计方案,被称作"Uncore"部分,四核心的Nehalem架构处理器无论是Lynnfield核心还是 Bloomfield核心均搭配的是8MB容量的三级缓存。
Nehalem架构的整个缓存体系使用包含式(Inclusive)设计,三级缓存中包含了所有处理核心的二级缓存所存储的内容,因此当核心A所具 备的256KB二级高速缓存中不包含其所需的核心B正在处理的数据,则可以直接从L3中调取而无需查询包括核心B在内的其他核心的L2 Cache,大大缩短了缓存的延迟周期,如果在L3中也无法找到核心所需的数据,则可以直接确定其余核心的L2 Cache中也不具备,可以立即决定由内存中调取,由此大大降低了数据存取的延迟。
尽管处理器内核与三级缓存采用模块化设计组合,可以根据不同档次处理器的设计,自由添加或者增减处理器内核的数量,三级缓存的大小,但是整个缓存体系的性能表现之强悍确实令人感到惊讶。
除了智能化的设计之外,我们还必须提到,得益于Intel强大的半导体研发与生产功底,目前Intel Nehalem架构的处理器上所具备的三级缓存模块至少可以说是目前所有X86架构处理器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无论在性能还是晶圆面积的控制上都毫无疑问 的走在业界的前列。正是由于这样大容量低延迟的三级缓存作为后盾,Nehalem架构处理器得以在有限的晶圆面积内重整Intel X86架构处理器传统的缓存体系设计,同时但却能保证其总容量略有降低的情况下大幅提升Nehalem微架构相对于Core微架构的性能表现。
由Lynnfield核心引发的P55芯片组变革
基于面向主流市场Lynnfield核心处理器的变化,与之最新搭配的P55芯片组主板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在我们目前所得到的P55芯片组主板中,从外观上看,似乎与此前的芯片组主板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事实上,整合芯片组已经经历了脱胎换骨的重整与组合。
在位于核心的P55芯片组插槽上,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彻底整合了包括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在内的整个传统北桥部分。因此,P55芯片组上,南桥芯片便结果了传统芯片组上其余部分的功能,定义也改称之为PCH。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全整合了北桥的CPU核心与PCH芯片之间所使用的通道依然是DMI(Direct Media Inteface),因此此前一度有人认为QPI总线通道不再是Lynnfield核心处理器的一部分,则是一种误区。DMI通道长期以来便是INTEL 芯片组连接北桥与南桥之间桥梁,因为南桥所承担的任务较少,因此无需使用QPI这样的传输方式,而沿用传统的DMI通道即可。类似X58芯片组上的QPI 总线之所以在P55芯片组上不被标注,是因为原先其所连接的CPU与功能有限的北桥部分已经被彻底的整合在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内部,因此无需再单独列出,但整合后的处理器核心与北桥单元之间依然由QPI发挥着沟通的作用,与Bloomfield核心不同的是,面向多路的QPI总线通道则被取消, 在P55芯片组的BIOS中,我们依然可以调节与QPI总线相关的参数选项。
Lynnfield处理器样品规格解析
本次测试我们收到的两款Lynnfield处理器样品分别为:Core i7 870/Core i5 750,分数Core i7与i5两个品牌,由于基于同一种核心,因此其规格主要由是否开启其中的功能模块来划分:
我们通过一个简表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两者的规格和区别:
关于Lynnfield处理器品牌的区隔
对于本次发布的Lynnfield核心处理器,我们对于其品牌区隔及整体平台影响力的的关注超过了对其技术改良本身的关注。
正如前面所言,Lynnfield核心处理器是针对首次发布的基于Bloomfield核心Core i7处理器及X58芯片组进行的一次极有针对性的改造与重组,使之能够普及到市场中的各个角落。其生产线及配套芯片组的改良也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及定位的区隔,也就形成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Core i5与Core i7两大产品线。
新加入的i5阵营 |
对于Core i5与Core i7的两大产品线划分,早在去年INTEL方面去年展示产品路线图时就引起了很多猜测,许多人认为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将会顺理成章的引领Core i5处理器品牌,由此形成Bloomfield核心对应Core i7品牌,Lynnfield核心对应Core i5品牌,Clarkdale核心对应Core i3品牌的产品线划分。但最终,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产品线的划分方式:
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将横跨Core i7与Core i5两大品牌,换句话说,Core i7品牌将包含基于Bloomfield核心的LGA1366接口处理器,以及基于Lynnfield核心的LGA1156接口处理器两种。
其中原有的基于Bloomfield核心的LGA1366接口处理器将成为极致版产品的定位,享有1366接口专属的单路及双路平台。而Lynnfield核心的LGA1156接口Core i7处理器将成为面向更广大用户群体的Core i7品牌产品。得益于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及配套的P55芯片组主板的成本控制相对更加,因此基于LGA1156接口的Core i7处理器平台相对于前辈可以明显的降低整体预算。
对于定位在Core i7处理器之下的Core i5处理器则是Lynnfield核心的衍生产品,相对于Core i7处理器,Core i5不具备同步多线程技术(SMT)四颗物理核心启用4个逻辑线程,也不具备用于虚拟化的VT-d技术,但是价格则更加低廉,根据我们此前的得到的消息,首批上市的Core i5 750处理器的千颗售价仅196美元,折合人民币仅1350元左右。但是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频率为2.66GHz的Core i5 750处理器的测试性能相比原先定价及频率相若的Q9400处理器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因此其对于主流市场的杀伤力可以说非常巨大。
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在市场中的定位
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除了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在品牌上的区分外,另外一个非常关注的话题是其在整个处理器市场的定位及定价如何,尤其是相对于竞争对手AMD的产品。
INTEL处理器的市场定位历来井然有序,新款处理器的发布伴随着旧款产品的推出,通常都有一个稳定的市场路线图可以遵循。在过去,能够对这种规划造成冲击的是AMD的产品。而如今,必须承认,INTEL方面的处理器研发进展之迅速已经牢牢的把握住了市场的主动权,由双方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可以一窥端倪。
首批发布的Lynnfield核心处理器中的三款标准版:Core i7 870/860,Core i5 750处理器价格,分布在562~196美元上,而在这一价格区间以及更高的位置上,AMD处理器目前已经放弃了相对应的部署,而把重点目标市场集中在了196美元之下的市场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价市场。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AMD处理器方面的旗舰型号Phenom II X4 955处理器售价已经调整到了1399元左右
1500元左右价位AMD处理器新蛋报价 |
而在1399元之上,依然要等待新处理器接替其位置,由价格本身也可以看出AMD方面对自身处理器的性能定位有着比较准确的判断。不过在Core i5 750处理器杀入1400元价位的同时,也对INTEL原先定位在次价格段及之上的几款处理器型号带来了冲击,我们相信INTEL方面会尽快完成市场中产品的新老交替,而此前一直因为售价问题持币观望的用户也可以则时出手选购。
1500元左右价位INTEL处理器新蛋报价 |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事实上由INTEL的Tick-Tock战略宣布之初就已经显现。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制造实力,Intel方面在转入Core微架构和65nm工艺之后就已经在架构与制程上奠定了明显的优势,更难得的是在奠定了这一优势之后,Tick-Tock战略计划的时间限制在倒逼INTEL的研发部门马不停蹄的开发更新的微架构与更新的制程,几乎不留给竞争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
由2006年至今,INTEL方面在制程上完成了由90nm向45nm的进化,并且即将进入32nm,一共经历了4代制程的变更,而在同阶段内,AMD方面则经历了由90nm向45nm的进化,其中一共经历了3代制程的变更。而在微架构的进化上,2006年至今,INTEL方面经历了由NetBurst向Core微架构,再向Nehalem微架构的演化,而AMD方面则仅进行了由K8微架构向K10微架构的演化。因此,如今的对阵局面应该说是双方当前实力的真实体现。
测试平台、软件介绍
硬件平台 | ||||||
Intel Core i7 965 | ||||||
Intel Core i7 870 | ||||||
Intel Core i7 750 | ||||||
Intel Core2 Quad Q9400 | ||||||
散热器 |
AVC蝠翼战士 | |||||
主板 |
华硕P6T Deluxe | |||||
华硕ROG Maximus III Formula P55 | ||||||
微星P45 platinum | ||||||
显卡 |
华硕EAH4890 | |||||
内存 |
金泰克 DDR3 1066 2GBX3 | |||||
硬盘 |
日立 500G | |||||
电源 |
长城双卡王发烧版BTX-600SE | |||||
显示器 |
明基G2400W | |||||
软件环境 | ||||||
操作系统 |
Microsoft Windows Vista 32bit SP1 | |||||
显卡驱动 |
ATI Catalyst 9.8 | |||||
主板驱动 |
AMD Chipset SouthBridge 9.8 | |||||
测试项目 | ||||||
基准软件测试
|
PRO-Ray | |||||
3DMAX 9 | ||||||
Cinebench R10 | ||||||
Fritz Chess Benchmark | ||||||
3DMark Vantage | ||||||
Crysis | ||||||
Super PI | ||||||
CPUMark | ||||||
Easy Realmedia Producer | ||||||
TMPGEnc | ||||||
Mainconcept H.264 | ||||||
7-zip | ||||||
3DMark 06 | ||||||
3DMark Vantage | ||||||
孤岛危机 | ||||||
孤岛惊魂2 | ||||||
英雄连 | ||||||
雷神战争 | ||||||
测试工具 |
CPU-Z 1.52 | |||||
AMD OverDrive 3.1 | ||||||
PCHOME硬件评测室
测试平台合作伙伴 |
||||||
主板方面,我们选用了来自华硕的玩家国度X58以及P55芯片组主板和基于P45芯片组的微星P45 platinum。
华硕P6T Deluxe |
华硕ROG Maximus III Formula P55 |
微星P45 platinum |
内存方面,我们选用了来自金泰克的DDR3 2GB内存套装:
显卡方面,我们选择了华硕EAH4890:
华硕EAH4890 |
散热器,我们选用了来自的AVC的蝠翼战士:
电源方面我们选用了来自长城方面的双卡王发烧版BTX-600SE:
POV-Ray光线追踪渲染测试一览
POV-Ray光线追踪渲染是一种相对前瞻的研究项目,起对于处理器的负载需求也相当高。
3DMAX 9玻璃马渲染测试一览
玻璃马测试项目是许多3DMAX用户选购处理器时参考的重要项目,尽管历经了多代处理器的检验,但其依然是一个针对实际应用而非单纯跑分的务实性测试项目。
Cinebench R10渲染测试一览
Cinebench R10是一个相对理论化的测试项目,在我们的测试中也发现,许多Benchmark软件的评分与类似项目实战测试的结果并不完全吻合,此处也列出成绩。
Fritz Chess Bnechmark测试一览
Fritz Chess Bnechmark是一个堪称经典的测试项目,模拟当年超级计算机“深蓝”与人脑的博弈而设计的测试程序,重点在于考察处理器的逻辑处理能力,对于短流水线,分支预测能力强大的处理器,其表现往往较好。
Super PI测试一览
Super PI是一个堪称古老的测试项目,由于其测试的简便性,很多人将其作为惯用的测试项目,但是必须指出,对于当前设计思路及导向不同的处理器,只使用一种测试 项目作为评判标准是不全面的,即使对于PI测试本身而言,不同的测试算法就可能在不同的处理器上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下一测试项目的Wprime 测试结果就是如此。
Wprime多线程PI测试一览
Wprime 多线程PI测试是进入多核时代后被广泛使用的测试项目,与仅利用单核心处理器能力的古老的Super PI不同,Wprime 多线程PI测试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心处理能力,多核心间配合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CPUmark 测试成绩一览
既然一些用户都喜欢使用古老的Super PI测试,那我们不妨请出另一位老先生,同样古老的CPUmark 99:
TMPGEnc视频编码转换测试一览
TMPGEnc视频编码测试的功能较为丰富,但缺点是对多核心处理器的利用效率有限,对于需要进行大量视频转码工作的用户有时甚至需要同时运行2个甚至3个以上转换程序才能充分利用多核心处理器的潜能。
Mainconcept H.264视频转码测试一览
Mainconcept H.264视频转码对于许多制作H.264格式视频的用户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与Easy RealMedia一样,Mainconcept H.264视频转码工具也可以非常有效的利用好多核心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同时由于.264格式自身的特性,也对处理器本身提出了较高的内存和负载需求,而 AMD Phenom处理器与生俱来的内存特性及核心线程数非常吻合这种需求。
7-zip压缩工具基准测试一览
7-zip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开源压缩工具,相比收费的WINRAR,其压缩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令收费的WINRAR颜面无光。其自建的Benchmark对于内存性能和表现的要求非常高,测试数据也具备相当的参考价值。
3Dmark 06测试一览
3Dmark 06测试已经为很多玩家所熟知了,作为一款长期以来以测试为生存目的的软件,其成绩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并不值得盲目相信,多年来发生的所谓“显卡驱 动作弊”,有针对性的“优化”,直至PCMARK 05根据处理器的品牌的不同随意加分爆出丑闻,令“MARK”系列的公信力大跌。
3Dmark Vantage测试一览
3Dmark Vantage测试也是去年发布的一款新测试工具,但是与他的前任3Dmark 06一样,我们认为它的价值在于给玩家一个相对量化的直观参考,并不值得盲目迷信。
孤岛危机 游戏测试一览
进入实战的游戏测试,我们首先用孤岛危机的处理器测试工具来进行测试,由于孤岛危机游戏中加入了不少自有物理引擎下制作的物理特效,因此其对于处理器性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请注意,游戏的物理效果≠PhysX或者Havok,任何片面和夸大的误导性宣传都是不恰当和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英雄连 游戏测试一览
英雄连中大量使用了由CPU软处理的Havok物理特效,实际效果也非常明显,保证了在不影响游戏性的同时增强游戏的真实感,比当前业界一些“为了 物理而 物理”,丧失不顾游戏性乃至直接牺牲画质的做法,英雄连游戏制作团队的态度值得赞赏,他们带给了我们一个出自于即时战略游戏,但又大胆创新的好游戏,也正 是因为这样的游戏,PC游戏平台才值得我们留恋。
冲突世界 游戏测试一览
《冲突世界》采用了自行研发的MassTech引擎,支持多种当前的主流显示特效,如容积云,景深效果,软阴影等,光照系统也表现出色,尤其是半透 明的容积云特效营造出了十分逼真的户外场景,物理加速结合体积光照渲染出了最逼真的爆炸效果。测试方法:《冲突世界》和《英雄连》类似,所附带的 Benchmark也是选择了一段非常华丽的过场动画作为测试程序,最终得出最大、最小和平均FPS,测试结果非常精确。
雷神战争 游戏测试成绩一览
雷神战争是一款老牌3D引擎制作的游戏,其在游戏性与画质间达成了不错的平衡,既可以让玩家体验游戏的真实感又不失细腻科幻般的画面效果,其联机模式更成为许多玩家流连忘返的精品游戏模式之一。其Benchmark程序同样是我们测试的好帮手。
同步多线程技术的威力
应该认识到,超线程技术的回归是Nehalem微架构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同步多线程(SMT)给适用多线程编译的程序带来额外的性能提升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得到了验证。只不过在当时,多核心的概念尚未完全普及,加上NetBrust微架构的限制,同步多线程的威力也没有得以充分的发挥。如今,多核心的时代已经到来,能够为多核心优化的程序通常在同步多线程技术上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SMT开启后的效果:四核心八线程 |
本次Lynnfield核心处理器的测试中,我们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了这种进步。同步多线程(SMT)技术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性能的变化上,甚至在处理器内核运作的物理表现上也可以被明显的侦测到。
在我们所进行的测试中,3D渲染工作是非常适合于多线程同步进行的,而在SMT技术的开启与关闭状态下的3D渲染的对比过程中,我们从功耗,温度和性能表现上都可以直观的看到许多变化。
首先,在性能上,Cinebench R10测试的分数,在SMT开启的状态下,达到了15234的水平,相比SMT关闭状态下12854的成绩,提升可谓非常明显。在此时,处理器的功耗则由209W提升至226W。核心温度由67摄氏度提升到81摄氏度。(此处我们对送测的原装散热器样品需要提出建议,该样品可以承受包括SMT关闭状态在内的Core i7 870处理器的满负荷运作,也可以完全满足Core i5 750处理器的满负载需求,尽管两者均为95W TDP,但该原装散热器对于Core i7 870处理器SMT开启状态下散热需求略显不足,希望在零售版产品中能够得到加强)
换而言之,得益于SMT技术的成熟,Lynnfield核心的Core i7 870处理器仅以17W功耗的提升,就可以将适用多线程处理的图形渲染工作提升近20%。而20%显然还不是最高的上限,详见下表:
可见,上图中对多线程支持度良好的测试项目可以在SMT开启的状态下获得最多40%的增幅(尤其是图像渲染),其余多数项目的增幅都在20%左右。在3DMark 06中,CPU的分数增长14%,而总分下降约2%,也可以说明部分传统的DX9.0世代游戏对SMT的支持度欠佳,不过DX10世代及今后的DX11世代游戏将进一步强化针对多线程的应用。
核心电压识别及功耗测试
在核心电压上,得益于INTEL 45nm工艺的纯熟应用,相比前代Core微构架的45nm产品有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在空载电压上的变化极大。
在空载状态下,Core i7 870/750核心电压降低至仅0.880V,此时两者的整机平台功耗都仅136W。
Core i7 870空载状态识别 |
Core i5 750空载状态识别 |
CPU满载状态下,Core i7 870核心电压为1.168V,此时整机平台功耗最高达到226W(SMT/Turbo broost on),Core i5 750的核心电压为1.208V,此时整机平台功耗最高达195W(no SMT/Turbo broost on )。
Core i7 870满载状态识别(Turbo Boost ON) |
Core i5 750满载状态识别(Turbo Boost ON) |
总结:Lynnfield,Nehalem微架构的扛鼎之作
之所以说Lynnfield处理器是Nehalem微架构的扛鼎之作,是因为其诞生的意义和对于INTEL以及市场的价值都很不一般。
首先,Lynnfield核心处理器是INTEL方面使用Nehalem微架构的模块化设计思路衍生制造的第一批桌面处理器,模块化设计方案可以更加简便的调整处理器的内核规格,包括核心数量,三级缓存容量,内置北桥,甚至IGP显示核心,因此尽管Lynnfield核心与Bloomfield核心结构变化较大,但因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INTEL方面同样可以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布置生产线将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其次,Lynnfield核心也是INTEL方面第一块高度集成化的桌面处理器,在处理器内部完整的包含了包括PCI-E总线在内的北桥模块,因此处理器与芯片组之间的联系仅使用一条DMI通道,P55芯片组的结构被大大简化。因此P55芯片组也就成为了近年来INTEL芯片组产品中最简约的型号。芯片组结构的简化,一方面似乎预示了主板芯片组在整体平台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但另外一方面也给予了主板厂商在主板上扩充更多功能的空间和可能,至于传统的主板设计该如何变化以应对这一趋势,我们拭目以待。
再次,由于Lynnfield核心的问世,Nehalem微架构产品的成本也得以降低,从而具备了向市场全面推广的可能。Lynnfield核心是INTEL桌面处理器中的第一款基于模块化结构衍生的Nehalem微架构产品,却肯定不是最后一块,在第四季度我们将迎来32nm Westmere家族的另外一款产品Clarkdale核心,其同样是基于模块化方案所构成,不同的是,这将是一款双核心Nehalem微架构产品,同时也是一款内置了显示核心的处理器。
最后,在当前的DIY市场中,我们将直观的感受到Lynnfield核心的问世所带来的效应。一方面,在1400元之上,INTEL处理器几乎独占了全部的桌面市场区间,INTEL的对手只有自己......,而另外一方面,AMD则集中力量在1400元以下的市场区间顽强抵抗,Core i5 750处理器几乎已经将整个处理器市场一分为二,我们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1400元之上的市场内,INTEL方面将从容的完成产品的线的新老交替,而在1400元以下,双方的厮杀则将格外激烈,而这一市场区间则毫无疑问的是广大中国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区域。因此对于关注平价市场产品的用户,请务必留意我们的相关报道及评测文章。
今天,无论您是主流的游戏娱乐用户,还是注重视频编辑,渲染处理等工作的用户,也无论您处理器任务适用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具备Turbo Boost与SMT技术的Lynnfield核心的Core i7/i5处理器都是最适合的产品。如果您对于此前LGA1366接口的Core i7处理器和X58芯片组的高昂售价望而兴叹的话,那么现在,您可以选择出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