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移动发布了由其主导研发的OPhone平台。在发布会上,一款巨型OPhone手机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媒体和参观者的目光。这款的手机的又来,其实暗藏玄机。“大手机”圆满的完成了它的处子秀。在发布会上,它受到了参观者的广泛关注,“大手机”的展台总是最热闹的地方。同
8月31日,中国移动发布了由其主导研发的OPhone平台。在发布会上,一款巨型OPhone手机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媒体和参观者的目光。这款的手机的又来,其实暗藏玄机。“大手机”圆满的完成了它的处子秀。在发布会上,它受到了参观者的广泛关注,“大手机”的展台总是最热闹的地方。同时,它也是王总在展示区唯一驻足观看的展品。
“大手机”在发布会现场
也许这种大手机模型的展出形式已经算不上十分新颖,但是那些展会展出的大手机模型多是利用Flash的方式模拟手机系统,其功能往往十分简单,其使用体验也和真机千差万别。而这款“大手机”可以提供给参观者与其他OPhone完全一致的用户体验,可以说它就是一台特殊的OPhone。这次“大手机”在发布会上的亮相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大手机”的创意是由Bill最先提出的,当时Bill的想法是做一款真正的手机,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无异,只是个头要大上很多。听到这个创意,我们负责筹备的人员都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个创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能够将OPhone展现的淋漓尽致并能为参观者带来十分印象深刻的使用体验;忧的是这个创意的实现难度和制作成本都相当大,在OPhone研发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项目组的确很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工作。最后经过了项目组开会讨论,大家一致通过了大尺寸触摸屏和PC机组合的替代方案,这也就是大家在发布会看到的大手机。
万事开头难,尽管方案已经明确,但是 “大手机”实现的技术难度、制作成本还都是悬而未决,其中的风险一直使我忧心忡忡。那些日子,我几乎见到大尺寸的屏幕就要驻足观摩,看看尺寸、高度等是不是有可能借鉴到“大手机”的制作中;甚至有次去KTV唱歌,我还记下了点歌触屏的品牌和型号。有天晚上和一个朋友一次吃饭聊天谈到了我打算做“大手机”想法,她正好一直在做大尺寸触摸屏的生意。出乎我的意料,她告诉我对大尺寸触摸屏的需求很容易实现而且价格也不算高。那是一顿令我十分愉快的晚饭,从那以后我对“大手机”心里就有了底。而且,很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出色的搭档:刘琨,他不仅是项目组里的技术大牛,而且做事情十分细致认真,他承担了“大手机”的主要开发工作。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刘琨努力,“大手机”不会如此圆满的完成本次发布会的任务,甚至错过和大家见面的机会。
我们根据 “大手机”需求对OPhone平台做了修改,这涉及到了很多的模块和开发人员。但是有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通力配合,所有的问题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软件的开发只是“大手机”的一个方面,手机的外壳和按键也是决定“大手机”成败的关键因素。手机外壳看似简单,但是实际制作起来还是丝毫马虎不得,毕竟外壳决定了我们做出来的是一款令人震撼的大手机,还是一台竖起来的大电视。
第一版外壳
改进后的外壳,漂亮很多吧
“大手机”已经呼之欲出啦
“大手机”外壳的设计上我们得到了UI团队的大力支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手机皮肤,还为手机外壳的制作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仅仅一个手机按键我们就一起商量了多种解决方案。外壳设计好了,接下来就是制作。不用我多说,大家从图片中就可以看到外壳的一次次改变。最初制作的外壳四边几乎没有曲线过渡,看起来十分死板,起初生产商百般推脱,后来由于我们的一再坚持,他们终于同意将四周改为圆边过渡。外型确定了,但第一次银色的喷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后经过了权衡终于改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白色外壳。
大手机”亮相
“大手机”最终版
经过大家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大手机”终于开发完成了。作品完成的喜悦丝毫不能掩盖我们内心的忐忑。“大手机”能否得到领导的肯定、能否受到参观者的关注?出乎我和刘琨的意料,体验过“大手机”的领导和同事无不对其喜爱有佳。Bill甚至在第一眼看到大手机后就十分激动,一直对它赞不绝口。大家的肯定给了我们将“大手机”借发布会推向公众的信心和决心,刘琨在发布会前的最后几天里,加班加点又对“大手机”的软件进行了调试,力争做到万无一失。发布会的现场再一次验证了领导和同事们对“大手机”的判断。在展区里,“大手机”周围总是围绕着众多好奇者的身影,总是能听到参观者感叹和赞许的声音。
回顾“大手机”的研发历程,其中充满了艰辛和困苦。面对困难我们并没有轻言放弃,而且整个研发过程我们都得到了领导和OPhone研发团队的大力支持,从产品规划到软件开发再到软件测试每个阶段我们都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将难题一一化解。可以说,这个“大手机”是我们项目组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也正是这种团结一致、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直伴随我们的项目组和OPhone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