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理供电组合为荣只求知名电容为耻

互联网 | 编辑: 2006-06-16 16:00:00编译

除了PCB设计和供电模块之外,PCB上大大小小元件也是影响显卡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元件的用料上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显卡之间做工的差异,而这其中最容易辨别也最受用户关注的就是电容:

无标题文档

    除了PCB设计和供电模块之外,PCB上大大小小元件也是影响显卡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元件的用料上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显卡之间做工的差异,而这其中最容易辨别也最受用户关注的就是电容:

显卡用料关键字——固态电容:

    显卡的供电电路也对显卡的稳定性等等各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显卡供电部分用料扎实,设计负责,还有我们前面所讲的,通过“粗筛”和“细筛”两部分让显卡核心和显存的供电信号更为稳定和纯净,达到“准确度”和“纯净度”的最高要求。而低端的显卡供电部分一般都是简单电路设计加上两三个电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没有省料,但是实际上会严重影响显卡的性能,直观反映在超频上等等,而且这样的显卡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导致不稳定,严重的出现花屏等状况。

    谈到供电电路,除了紧靠核心的贴片元件,大型的电容也是显卡的必需,显卡供电电路部分的电容,主要起滤波作用,通过这些电容,可以过滤掉电源中最早的不纯净的那一部分杂波,使显卡供电更加稳定。电容品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显卡工作的稳定性和显卡的使用寿命,这里大家所关注的固态电容的确比普通电解电容有一定程度的优势,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固态电容依然属于电解电容的范畴,那固态电容又好在哪里呢?

  • 小知识:传说中的固态电容有什么优点?

    固态电容全称为:固态铝质电解电容。它与普通电容(即液态铝质电解电容)最大差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介电材料,液态铝电容介电材料为电解液,而固态电容的介电材料则为导电性高分子。

    对于经常去网吧或者长时间使用电脑的朋友,一定有过或者听过由于板卡电容导致电脑不稳定,甚至于电容爆裂的事情!那就是因为一方面板卡在长时间使用中,过热导致电解液受热膨胀,导致电容失去作用甚至由于超过沸点导致膨胀爆裂!另一方面是,如果板卡在长期不通电的情形下,电解液容易与氧化铝形成化学反应,造成开机或通电时形成爆炸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固态电容,就完全没有这样的隐患和危险了!

由于固态电容采用导电性高分子产品作为介电材料,该材料不会与氧化铝产生作用,通电后不致于发生爆炸的现象;同时它为固态产品,自然也就不存在由于受热膨胀导致爆裂的情况了。

    固态电容具备环保、低阻抗、高低温稳定、耐高纹波及高信赖度等优越特性,是目前电解电容产品中最高阶的产品。由于固态电容特性远优于液态铝电容,固态电容耐温达260度,且导电性、频率特性及寿命均佳,适用于低电压、高电流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数字产品如薄型DVD、投影机及工业计算机等,近年来也被电脑板卡产品广泛使用。

前几年名噪一时的耕升显卡花屏事件就是由于采用的钰创显存对电容ESR值特别敏感,而液体电解电容在低温下性能大幅下降,由此导致显卡在冬季极易出现问题!

显卡用料关键字——贴片电容:

    另一个被大家广泛关注的就是贴片电容,其实贴片电容本质上与上面介绍的电解电容并无分别,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封装或者说是焊接工艺上面:

   无论是插件还是贴片式的安装工艺,电容本身都是直立于PCB的,根本的区别方式是SMT贴片工艺安装的电容,有黑色的橡胶底座。SMT的好处主要在于生产方面,其自动化程度高,精度也高,在运输途中不像插件式那样容易受损。但是SMT贴片工艺安装,需要波峰焊工艺处理,电容经过高温之后可能会影响性能,尤其是阴极采用电解液的电容,经过高温后电解液可能会干枯。插件工艺的安装成本低,因此在同样成本下,电容本身的性能可以更好一些。由于欧美工厂的机械成本低而人工比较贵,所以大部分倾向于SMT贴片制造。而国内工厂的人工较便宜,所以厂商更愿意使用插件式安装。

显卡用料关键字——“无”电容、钽电容:

    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电容一定就是大块头直立的“烟囱”,而且一般都以电容的多寡来判断一款显卡用料是否扎实,并且认为前面介绍的贴片式固体电容就是最好的电容!

  在电解电容中,固态电容的确要优于液态电容,这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但还有一种电容由于体积太小的原因,很多人可能没有在意,那就是钽电解电容(贴片式封装):早期由于工艺不成熟、价格高、电容容量小的原因,钽电容未能在电脑“大件”上得到采用,但它还是凭借小巧的体积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得到了普及。不过近年来钽电容的电容量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同时具有阻抗低、漏电流小、高频特性好等特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产量也得以迅速提升。尤其是现在的高端显卡集成度太高,直立式电容无容身之地,所以钽电容重新得到了重视!

因为高端显卡多为芯片厂商不惜工本打造的最强公版设计,因此没有人会特别在意高端显卡的做工,因此钽电容往往被忽略,但如果有中低端显卡使用了钽电容的话,就不要再误以为是“无”电容的显卡了。

小结:

  只言片语无法为大家详细介绍电容方面的技术资料,因此本文只列出了大家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是有认知误区的几个方面,如果您对显卡电容非常感兴趣,急欲了解更多知识,请参阅以下两篇文章,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

厂商一般不会只使用一种类型的电容,他们会合理的搭配几种电容,在重要位置安排高品质的知名电容,比如迪兰的X1300黄金版就使用了三洋固态电容和三洋普通电解液电容的组合。而且,迪兰X1300是唯一使用了贴片式钽电容的低端显卡,千万不要把这些高品质钽电容当作是贴片电阻!电容的用途非常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DVI高输出品质为荣;以低通缩水为耻

    长久以来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A卡的画质普遍要优于N卡,虽然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但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早些年由于ATI的显卡大多为原厂或者交由最大的合作伙伴代工,因此产品品质毋庸置疑,而NVIDIA很早就开放了显卡生产授权,时间一长不同厂商的显卡出现了质量层次不齐的现象,如果您是贪图便宜购买了具有“超级性价比”的显卡,那么显卡输出画质很烂也不足为奇!

老一辈的DIY玩家大多对Matrox显卡的2D画质顶礼膜拜,至今二手市场Matrox显卡依然炙手可热,这并非是盲目崇拜,看看加长型抗干扰的D-SUB输出接头和完美的低通滤波电路就能略知一二了!

    一直以来媒体对显卡的测试无不集中在3D性能上,一堆的测试软件连同游戏恨不得把所有能拿到的新老游戏全部搬出来用于测试,当然这种测试最能体现显卡的游戏速度,但是大家却忽略了速度之外同样重要的画质尤其是2D下的输出画质。因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显卡肯定都能显示,即使2D显示不够锐利清晰,也都忍了。殊不知正是这种宽容与忍耐放纵了厂商从显卡低通滤波电路上偷工减料。

    模拟输出电路主要由RAMDAC和低通滤波电路(Low-Pass Filter) 组成,而低通滤波电路又是决定2D画质的关键。简单来说,显卡的2D效果不仅与图形芯片有关系,更与显卡的低通滤波线路的设计与做工密切相关。现在市面上很多低端劣质显卡为了节省成本,节省了低通部分的设计,这类显卡的显示效果绝对也是不怎么好的,低通滤波电路缩水的显卡,其2D画质的可谓天差地别。无论在显示文字也好,显示图片也好,显示器都给人一种蒙蒙的感觉,看得越久,眼睛就越累。

高频运行的核心和显存产生的干扰足以让显卡输出的模拟信号杂乱不堪,因此所有的显卡都需要良好完整的低通滤波电路来滤除杂波,尽量保持信号的完美,也许,消费者受长期以来媒体误导认为2D品质只与核心相关,导致了现在人在购买显卡时对低通电路的忽视。不少显卡在低通电路的设计上还有大问题。在低通滤波电路旁边就是林立的“烟囱”,这基本将低通滤波电路变成了摆设,在输出品质上,供电电路产生的高频杂波足以让画面失去锐利度。

    低通滤波电路通常位于显卡D-SUB模拟输出接口的背后,由一些体积很小的黑色和白色贴片元件组成,现在的显卡都配备标准3头输出,所以低通电路不仅仅存在于模拟输出D-SUB接口处,在S-Video和DVI背后一般也会存在。这里有人就要问了:DVI本身是数字式的信号输出,怎么也会用到低通电路?

    其实,绝大多数显卡的DVI输出接口中不仅仅包含数字信号,还会包含有一组模拟信号,可以使用DVI转D-SUB转接头提取出这组模拟信号,从而实现双模拟显示器支持,这组模拟信号当然也需要低通滤波电路,所以,高品质显卡会在卡的3个输出接口处配备完整的低通电路,而不是仅存在于D-SUB接口处。

小结:

    目前DVI接口的LCD显示起日趋普及,比较有先见的显卡厂商在显卡设计时已经开始采用双DVI输出接口(双DVI输出接口以前只在非常高端的显卡上出现)。比如迪兰X1300显卡就采用了双DVI的输出接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对CRT用户和模拟接口液晶显示器用户照顾不周。

    不少主流液晶显示器都还在使用模拟的D-SUB接口(尤其是价格便宜的型号),对于这些用户来说,显卡上DVI接口的低通滤波模块更加值得注意,因为显卡输出的信号要经过两次模数转换才能传递到液晶显示器,如果信号不够纯净很容易导致显示失真、清晰度差、不够锐利、画面不稳定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显示器很容易蒙受不白之冤,而实际上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机箱内的显卡才是罪魁祸首!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