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院三分之二精力打造免费产品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10-19 16:22:00转载

低调已经成了腾讯管理层共同的标签,却让我们更想认识他们神秘的技术带头人——郑全战。

他和他的团队在做什么?承担着怎样的使命?记者零距离解密腾讯研究院。

9月底,全国上下期待着60周年国庆庆典的到来,而郑全战也在为另一场盛事摩拳擦掌。作为腾讯研究院院长,他将作为一个由600多人组成的腾讯校园招聘团队的主力,奔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和重庆等城市进行校园宣讲。他们的目标是:招聘超过1000名互联网人才。这个数字不仅使腾讯第三年成为互联网公司招聘之冠,也使金融危机之后近乎封冻的人才市场迎来了一波暖流。

然而,8月底,《数字商业时代》记者独家造访腾讯研究院位于深圳的总部时,郑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现在连国内大学里的计算机系老师对腾讯的了解都不深”。即便如此,以CEO马化腾为首的一干高管在考虑留给媒体的时间时还是十分吝啬。

已经11周岁的小企鹅,无论是市值还是营收,都已经坐上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头把交椅。2009年8月,在《数字商业时代》根据国内上市科技企业业绩排出的“科技100强”榜单上,腾讯登上了榜首——这也是“科技100强”榜单连续8年以来首次由互联网公司登顶。

然而时至今日,腾讯被外界谈论起来时,仍然绕不开当日靠模仿国外聊天工具ICQ起家的故事。现在,小企鹅不仅决心甩掉跟风模仿的帽子,还在暗自苦练内功,努力打造自身的技术含量。

我们不赚钱 但也不差钱

作为第一家由国内互联网企业成立的研究院,成立刚刚两年的腾讯研究院保持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低调。在过去的一年中,院长郑全战极少在媒体露面,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产品和人才,“几乎每天都在面试”。

为了组建强大的技术队伍,腾讯在研究院砸下重金。据悉,在研究院成立之初,郑全战就为最优秀的毕业生开出了高达35万元的年薪。即便是在公司上下节衣缩食控制成本的2008年,他手上的预算和招聘名额也从来没出现过短缺。

花重金打造研发力量,这支队伍承担着怎样的使命?本刊记者在深入探访之后得到的答案颇让人意外。

“我们有三分之二的精力,专门用来打造免费的产品。”郑全战说,“未来的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们不会靠这些产品赢利。”

这些免费的产品主要包括:腾讯TT浏览器、QQ拼音、QQ影音、QQ旋风等,都是用户经常使用到的桌面产品——不过,从小处着手正是腾讯擅长之道,其收入的一半以上就来源于被统称为“互联网增值服务”的小钱:QQ秀、QQ宠物……

在马化腾的计划中,腾讯将成为一个一站式互联网服务平台,娱乐、资讯、沟通、购物、工作……用户在互联网上需要的一切应用都能在“企鹅帝国”里实现。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腾讯已经拥有了4.48亿活跃用户,这个数字甚至比中国互联网用户群更庞大。

要完善用户体验,要增加用户黏性,就脱离不了桌面应用。网民们可以不在网上养宠物,不在网上购物,甚至不在网上玩游戏,但却离不开输入法、浏览器。这也是为什么郑全战坚信桌面应用不收费也能带来巨大价值。郑全战表示,“我们做桌面产品就是希望用户能在腾讯获得真正的一站式体验,更好地满足网友日常网络生活的需求。”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创新,网民登录互联网的“入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桌面产品无疑是最重要“入口”之一。因此,在过去几年间,桌面领域的竞争尤为强烈,各大互联网巨头对“入口”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这一阶段,各家不仅比拼营销资源,同时也将筑起各自的知识产权壁垒,在专利技术上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据郑介绍,QQ拼音输入法在过去短短一年间已经积累了超过6000万用户,光是这个产品申报的专利就超过50项。

除了桌面应用,研究院另外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上。例如,搜索和移动互联网,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各个事业部联合进行,而它们正是未来有望成长为业务中坚力量的好苗子。

“互联网企业拼完资金、市场之后,归根到底还是在拼技术。”2007年10月,腾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时,腾讯联席CTO熊明华如此评价。

贴近用户 收获惊喜

下午两点,记者来到腾讯研究院办公室门口,发现这里一片静谧,室外聒噪的蝉鸣和屋里轻轻的鼾声相映成趣。过道被一张张简易折叠床占据,年轻的员工们有的躺着,有的趴着,在享受短暂而舒适的午休。

下午两点半,保安准时来开灯,年轻人们揉揉睡眼爬起来,收拾好床褥,手捧奶茶或咖啡重新坐到办公桌前,电脑屏幕右下角的小图标又开始不断闪烁。

加入腾讯已有五年的SE(化名)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中午休息的时间可能比其他公司多一个小时,但只要用户有需求,腾讯的技术人员可以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贴身服务。

将满30岁的SE现在是腾讯浏览器(TT)项目组的组长,除了开发产品,他们还承担了一部分“客户服务”的工作,在腾讯的产品论坛上,他们不仅负责回答用户的疑问,还提供自己的QQ号,用户可以把他们加为好友,寻求一对一的帮助。在SE的QQ帐号上,他的用户好友数量已经达到148位。据说,有的同事能加到250位左右。

“有个用户MM很热情,在QQ上说是要给我寄明信片,不过我没把地址给她。”SE有些腼腆又有些自豪地说。

与许多跨国互联网公司更愿意采用录音电话、电子邮件甚至传真号码来批量处理与用户交流相比,腾讯仍会一对一地为用户解惑答疑,这种方式看似很原始,但却十分奏效。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差异,国内用户更愿意对着真实具体的一个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给在机器上留言;另一方面,开发人员直接接触用户,减少了中间环节,可以迅速针对反馈意见对产品做出修改。而在互联网上,速度和时间几乎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QQ拼音项目组的负责人之一ME(化名)对记者说,他在腾讯感到最兴奋的地方就是做出来的产品被成千上万的人使用,让用户感到惊喜,自己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采访·撰文/许凤婷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