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互联网是摆脱互联网悖论必由之路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11-02 21:06:00转载-投稿

在2009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任毛伟在演讲中提出 “可信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可信互联网是摆脱互联网自身悖论、突破互联网成长瓶颈的必有之路。在构建一个可信互联网方面,互联网基础资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CNNIC正在开展下一代可信域名服务体系的研发,他还呼吁国家加大可信技术的研发力度。

互联网自身发展的悖论

互联网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人们对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充满了新鲜感,“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被当作一个笑话广为流传。而现在,这句话不能当作一个笑话看待,而是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互联网是否可信的问题。

毛伟在演讲中提到,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平台,它的潜力要远远大于自从其诞生以来的短暂时间内我们所能看到的。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有用信息比例的相对下降和网络上各种低俗、欺诈、钓鱼、垃圾信息和陷阱的充斥。而网络攻击的智能化,更是让人们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产生了巨大的隐忧。这些都造成了互联网当前的信任危机。CNNIC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成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对此,毛伟指出:“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严重影响着公众对互联网的信心。”

毛伟认为,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使人际交往、商业交易方便快捷,成本降低,因此增加商业交易的机会,生活质量提高,出现新的社交圈子。但是由于缺乏身份可信、内容可信、行为可信、可生存性和传输可信的保障,网上的相识可能完全是幻影,网上获得的信息缺乏可信度,因此网上寻找朋友和商业伙伴具有很高风险。最终,后者不断挑战前者,形成互联网自身的悖论。

如何构建一个信任、安全、有归属感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人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由可用走向可信,是摆脱互联网悖论、突破互联网成长瓶颈的必由之路,”毛伟表示。

基础资源领域是构建可信互联网的基石

“打造可信的互联网络,需要从网络文化层、业务应用层、基础资源服务层和物理基础设施层四个层面来同时着手。其中,可信的基础资源服务和可信的业务应用服务是重要的互联网治理手段。另外,由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有赖于基础资源的查询服务,可信的基础资源服务也就成为可信互联网的基石。”毛伟说到。

基础资源服务的核心是域名系统和IP地址问题。长期以来,CNNIC在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夯实工作上一直不遗余力。不仅使CN域名跃居全球国家顶级域名首位,还实现了 CN域名的顶级节点遍布亚欧美发达地区,极大地提升了国家域名系统的全球解析能力,对维护我国网络主权产生了重要的意义。此外,CNNIC还积极参与全球IP地址分配工作,据毛伟介绍,目前我国IPv4地址数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CNNIC累计分配的IPv4地址总数已超过5395万个。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CNNIC还积极进行下一代可信域名服务体系等技术研发工作,比如在域名系统数据添加数字签名信息,为域名查询提供数据来源验证、数据完整性检验和否定存在验证。CNNIC还承担着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可信域名服务系统产业化’的项目,支持IPv6网络,并进行相关软件系统和设备研发,逐步把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希望能全面提升我国境内各层次域名服务体系的安全性能和可信系数。”毛伟介绍CNNIC正在开展可信技术研究项目。

“CNNIC还与国际一流组织合作,深度参与一流项目的研发,CNNIC和ISC合作共同研发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的bind域名软件,9月29日,CNNIC和思科建立了互联网地址技术联合实验室。”毛伟表示,“这些项目的推进与合作的开展,也为可信互联网的构建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应用层面,2008年7月18日,CNNIC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针对日益猖獗的钓鱼网站等互联网“毒瘤”展开治理工作,为用户打造安全可信的互联网应用环境。

“截止到2009年10月22日,联盟共处理钓鱼网站域名8432个,有效地打击了钓鱼网站,保护了公众利益。”毛伟介绍说。此外,CNNIC推出的基于域名安全可信技术的网址卫士、站点卫士等第三方诚信认证服务,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可信互联网的构建与发展。

“可信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它的构建,不是一个机构、一个企业就能够主导和完成的。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国际组织以及网民的共同参与。”对于可信网络的构建,毛伟呼吁国家在互联网基础资源、第三方认证、打击不良应用等领域加强可信技术研究,为下一代可信互联网做好准备。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