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呼唤先进的业务管理系统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0-26 01:00:00转载

背景回顾
   
    2006(中国)银行家论坛10月14日在北京召开,央行及银监会领导、国家部委负责人及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专家、国内外银行家和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就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改革与创新等问题共同探讨。会上就国内银行业未来的改革和创新方向,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金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此次会议提出:国内商业银行业未来市场将以“零售产品”为主线进行博弈,差异化经营是关键,流程银行将成新趋势。

易观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的开放已经趋于全面。作为各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同业竞争,另一方面迫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公司业务拓展艰难,风险防控形式依然严峻。从零售业务所占整个贷款业务的比重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来看,国内银行普遍与国际银行业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接近或达到中产阶层的银行优质客户群体庞大,这一潜在客户群体将给未来银行的业务增长带来巨大推动作用。零售银行是未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焦点。此前在H股市场成功上市的招商银行,也正是因为其在国内零售业务的优势才赢得了国际投资者的青睐的。

    在国内银行金融服务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谁能够很好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形成差异化的战略,谁就能强到先机。而这一切深层次的要求是银行具有良好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这样才能够适应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有效防控。

易观观点

    易观国际认为,首先不能狭义的理解零售业务就是针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务。零售业务的范围,在我国还应该包括数量众多的个体生产经营者、小型自然人企业以及小型法人企业。他们往往处在被各种金融机构遗忘的角落,有迫切的融资等金融需求,这对于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应该是其业务的重点。

    这就需要银行的业务系统流程比较灵活,适合于为中小客户提供服务,相应迅速,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放控能力,个人征信等系统的数据应用,也有其现实意义。

    另外,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都需要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未来银行的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应以客户为目标;实行业务的垂直运作,前后台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实行集中化和集约化的营运管理体系;精简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银行业务管理需要由传统的分块经营转向分块与垂直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往往需要银行的业务和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柔性和适应性,能够很灵活的适应银行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变化。同时作为金融行业IT解决方案的厂商应该充分考虑到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对信息化系统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