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抖神马的,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互联网 | 编辑: 李肇巍 2011-05-01 06: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投身滚滚的”拍照/摄影/单反/单电/M43/全幅”等随便怎么说的领域… 其中必不可免的会接触到”防抖”这个概念, 给厂商说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就像同样一台佳能70-200mm/f2.8, “小白”和”爱死小白”无非在规格上差了一个IS, 价钱差别可不是一点点…

关于防抖,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投身滚滚的”拍照/摄影/单反/单电/M43/全幅”等随便怎么说的领域… 其中必不可免的会接触到”防抖”这个概念, 给厂商说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就像同样一台佳能70-200mm/f2.8, “小白”和”爱死小白”无非在规格上差了一个IS, 价钱差别可不是一点点…
不过, 到底是有没有这么神, 我们这次来”深度剖析”一下”防抖”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是怎么运作的, 有些什么限制, 需要如何利用等等等等…

首先大家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 肯定会遇到一部分, 最终结果是不清晰的, 我们姑且把这种都称为”抖”,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

1.由于手抖造成的不清晰,具体来说,就是从按下快门开始,到快门关闭的这段时间内,由于相机自身发生了移动, 导致的照片不清晰。这种照片的特征是, 通常整张照片都是不清晰的, 而且模糊的”效果”也是一致的。
视镜头焦距不同, 会造成不清晰的手持”安全快门”也有区别(简单展开, 安全快门通常是速度快于镜头焦距倒数的快门速度, 如对50mm镜头来说, 1/60秒是安全快门, 1/30秒则不是), 通常来说, 在较暗的环境, 或者在使用焦距较长的镜头时, 比较容易造成这种”抖”。
传统上, 可以通过用各种脚架豆袋, 倚靠在固定物体上, 或者可以学习狙击手的策略, 把调整姿势为蹲或趴, 也能有所缓解。

2.由于被摄物体移动造成的不清晰。具体来说,是指从按下快门开始到快门关闭这段时间内, 由于被摄物体发生了移动, 导致了照片不清晰。在这种情况下, 被摄物模糊了, 但照片中其他静止不动的景物往往还是清晰的.

发生这种现象的情况比如, 被摄物是持续运动的, 比如流动的水, 行走的人, 行驶的车, 要将其动作凝固下来的唯一手段只有提高快门速度一途。体育摄影记者的相机通常都是采用”快门优先”模式, 把快门速度限定在1/500秒或更高, 原因就是体育类照片往往需要凝固一瞬间的影像。
然而, 低速快门记录对象”运动的轨迹”并非始终都是坏事, 往往还可以利用这种效应进行创作。举个例子, 如果高速快门可以凝结瀑布在一瞬间每颗水滴的位置, 较低的快门速度(如1/30秒或更低)则可以把水流拍摄出如丝绢一般的美妙景象。

3.由于对焦失误造成的不清晰。这个很简单,就是对焦时对到了其他东西上,造成了想要清晰的对象反而不清晰了. 看起来这像是可以避免的人为失误, 但其实并非如此。
如果在手持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 由于设备本身较重, 焦距也较长, 对焦时手部移动的幅度会被大幅增强(尤其是在用200mm以上的”大炮”, 手部震动的幅度会被放大数倍, 在昏暗环境下纯手持简直就是恶梦啊), 如果对焦模式是连续追焦, 也许拍摄者很难把对焦点锁定在希望的对象上, 这样就会造成按下快门时, 镜头可能聚焦在错误的物体上, 造成主体模糊的结果. 传统的解决方法除了更了解相机的对焦设置外(比如调整为单次对焦锁定), 也和第一种一样, 需要靠外部固定的支撑物辅助。

拍摄中会导致不清晰的所谓”抖”,大致上就是以上这些原因。为了与此抗争,各大厂商纷纷出现了各种”防抖”技术,比如以镜头防抖为主的佳能IS,尼康VR, 适马OS, 腾龙VC, 以机身防抖为主的索尼SSS, 宾得SR,奥林巴斯IS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所谓”电子防抖”技术,是对已经模糊的照片进行边缘加强处理,使照片”看上去没有这么模糊”,由于这纯粹是后期作业,所以就不在本文的涵盖范围之内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