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咖啡屋”到网吧、无线局域网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6-11-15 15:43:00原创

偶然看到Wiki的提示,今年竟然是“网络咖啡屋”诞生10周年。

据说,1996年11月,北京市首都体育馆西门外一家名为“实华开”的网络咖啡屋开张,成为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该店将电脑、Intenet与咖啡餐饮文化相结合,由于临近国家图书馆及一些高校,其独特的“亚小资”风格迅速得到了年轻的“文化人群”的广泛认可。

但经营的过程中,网络咖啡屋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ISP提供的网络服务收费太高,上网加上咖啡酒水等方面的收益并不明显,咖啡屋总体上甚至越做越亏本,一些网络咖啡屋在进行量、本、利的计算后,决定只能提高酒水价格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穷则思变,网络咖啡屋走到了岔路口。

随着咖啡屋经营模式、ISP服务优化、网络技术的前进、设备厂商的更新换代……“网络咖啡屋”从边喝咖啡边上网的中间路线分割为专门提供上网服务的“网吧”和附加上网服务的咖啡屋两种方向,咖啡屋的上网服务也由于考虑移动与便利性而全面从“电话线拨号上网+路由器分发”的方式转变为WLAN方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优秀的IPX/SPX和TCP/IP协议支持下,网吧依据计算机彼此间的联机、联网性迅速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同时,一些局域网游戏、互联网游戏、网络游戏的崛起也带动网吧的爆炸性发展,同时,网吧的兴旺发展也反作用于这些类型的游戏,它们彼此相互促进、带动发展,一时间黑白网吧雨后春笋般布满大街小巷。

但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25人死12人伤,该事件引发国家对网吧加大监管力度,半年内共依法取缔网吧3300多家,网吧发展受到了一次近乎致命的重创。而此后,由今年5月山西省方山县铁碗领导将辖区内所有网吧勒令关门的一事再次让网吧业震荡。

事实上,据CNNIC今年7月19日发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人,而上网计算机总数却仅为3089万台,相当于每1台PC承载2.5个网民,因此电脑的数量直接影响了网民的发展。上网要通过PC,而网吧是最廉价的上网选择,任何一个成年人有几块钱就可以进入网吧成为网民,网民的进入门槛降低到最低。

敢问,没有了网吧,广大无力购买电脑的中下阶层家庭的人如何上网?贫困、落后、偏远地区的人如何上网?他们是不是就这样被排挤在网络世界之外?

相对于网吧的快热、坎坷的发展之路,除了WAPI的小插曲外,b到g 、昂贵到平价,WLAN走得是一路坦途。

是创意让网络咖啡屋诞生,是需求让网络咖啡屋转化为网吧,是应用让WLAN渐成气候,期望网吧、WLAN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造福广大网民朋友。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