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初探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04 01:00:00转载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旨在建设一个国家电子政务体系,将现有的和即将建设的各个政府网络和应用系统联结起来,统一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互联互通,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该工程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法规法律建设等五个方面。
   
一、网络建设

国家电子政务体系从整体上来说是政府专网和应用系统,是现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三网合一,包括内网、专网、外网的互联互通。

1、专用网络 专指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因为对于机密信息的交换,需要在与外部网络物理隔离的专用网络上传输,所以要求保证绝对的安全性。

2、内部网 政府内部的办公网络,以局域网为主。政府内部和政府部门间一般的信息交换,其网络要求能够提供具有传统数据网络的性能优点(安全和QoS)和共享数据网络结构的优点(简单和低成本),能够提供远程访问、外部网和内部网的连接。

3、外网 对于为公众提供的信息以及其它可公开的信息,可以利用政府网站等形式发布到Internet网上。

二、资源建设

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是软硬件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同时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上必须跟进,否则是有路无车。

政府部门的信息内容可以大致分成两类:来自公文系统的文档型信息和来自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化数据信息。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经验总结结果是:以元数据管理和XML作为数据交换标准为核心的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方案。

1、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

自上而下贯穿各级行业行政部门,从元数据管理的角度,为行业的行政管理和行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形式,通过元数据实现了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检索和内容调用。元数据管理采用科学的分类编目管理结构,对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从而达到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目标。

2、以XML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

在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层面上,基于XML和统一信息平台技术,实现不同系统的联合与互联。它覆盖了信息处理的整个流程(从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到信息管理、分析和共享),将多年来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延伸到数据分析、共享系统中,从信息中挖掘和提炼知识,为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三、应用建设

电子政务工程中的应用建设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根据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客户有四类,电子政务工程的应用建设,就是按照这四类应用展开的:

1、政府和公务员(G2E) 利用Intranet建立有效的行政办公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内容包括:电子公文、电子邮寄、电子规划管理、电子人事。

2、政府和经济活动(G2B) 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手段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化支持,包括:电子商务、工商、税务、金融、海关、法律等基础设施服务。

3、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G2G)

政府间的信息交换有助于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可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使目前无法实现的信息共享交换、协同工作等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4、政府和公民服务(G2C) 利用公共网络为公民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包括卫生、医疗、教育、职业、法律、税务、金融等一系列的服务信息。

四、迫切问题

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启动,可以从标准制订和教育培训这两个主题开始,因为这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1、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建立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应首先启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研究和推广。其主要方法是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我国政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目前的重点在于建立一套基于XML、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国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研制与之配套的开发工具、建模语言、建模方法,研究和建立维护机制及相应平台,建成我国基于cngXML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2、建立公务员培训基地和教材体系

公务员的信息素质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政府信息化能否落实的关键。因此,应依托北京大学,尽快编制适合公务员使用的电子政务教材,建立“公务员培训基地”,通过课堂式、网上实际体验等方式培训公务员,使得信息化技术合格成为公务员上岗的必须证件之一,应作为大事来抓。

五、分区分行建立示范工程 按照电子政务发展的四个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建立了四个阶段的示范工程。

从地域角度看,建立东南西北电子政务示范城市,以点带面,逐步发展。使政府服务方式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手工方式和电子政务方式并存,并逐步向“电子政府”过渡。这也应该是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之路。目前北京、广州、福建等地在做“数字城市”等工程,这实际上将成为电子政务的良好示范工程。

六、国家电子政务实施思路

电子政务应在统一的技术和管理框架下发展,实现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避免充分建设的弊端。对总体框架的规划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在总体框架的规划上必须考虑工程的框架,同时必须考虑其目标主体——国家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框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这个平台的发展框架。

1、功能框架

一个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服务的对象有四类:政府机构、公务员、公民、企业单位。

从网络层面上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与金融等重要经济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框架,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能够同时为四类用户提供整体服务。
       
2、发展策略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按阶段性进行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数字化阶段:从电脑打字到OA的推广,属于第一阶段。

Web化阶段:以政府上网为典型工程,完成政府信息的单向发布,进一步发展到政府少量业务的网上执行为主的双向交流网站。

资源化阶段:行业信息建设地区信息中心建设,以及政府信息门户的建设。

平台化阶段:所有的政务都是在网上处理,横向的和纵向的政府“条块”网络被统一在一个国家电子政务平台上面。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的体制改革以及公务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素质的提高和政府再造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工作;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