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士能够在今年年初时一反以往低调的“常态”,宣布争取要进入数码影像市场前三名;到今天在X-S1发布会上以咄咄逼人充满火药味的姿态出现,高调的将自家产品与大家观念中更高级别产品进行针锋相对的比较,导致富士产生这种态度转变就只有两个可能
富士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富士中国在今天发布会介绍这款产品之前曾经简短的回顾了一下富士开发长焦数码相机的历史,包括早年的S5000、后来非常出名的S9500/S9600、争议较大的HS11以及最近的S205等等。正如富士自己所言,开发这类介于普通消费DC与入门DSLR之间的产品是富士的强项。但是,我早在对S9600评测时就提出“不太看好此类产品未来”的观点。
原因之一是此类产品的功能虽然强大,但由于受到感光元件尺寸限制(即使今天的2/3寸规格对比单反常用的APS-C依然显得很小),所以其最终画质也只能达到“消费DC的最高点”而无力更进一步,与入门DSLR想抗衡;原因之二则是因为此类产品由于体型较大、功能复杂、性能指标严苛,因此生产成本也会很高——甚至要高过一些入门DSLR或微单产品。因此,这类产品的售价相对入门DSLR并无明显优势,消费者往往会最终选择DSLR。而对于厂商来说,由于这类产品的不可更换镜头设计,因此即使将其销售出去也无法象DSLR或者微单那样在未来的镜头销售中获得更多利润。
富士在今天的发布会以及之后的专访中,再三强调X-S1对比单反+天涯镜(尼康D5100+腾龙B008)组合时,优势在于镜头更大的光圈、更宽广的焦段、更大的放大倍率更近的对焦距离、更好的成像质量(特指广角端和长焦端画面中心与边缘的画质统一)以及不可更换镜头带来的无进灰烦恼和便携性。富士认为,由于富士X-S1做工精良(机身甚至带有密封条可以防水溅)、性能强大所以在产品价格方面会高一些,但最终会有大约3-4%的用户会选择X-S1这样的一体化产品。
好友网易数码编辑@滕飞-小ET 今天下午制作了这样一张对比表,他用红色标注出了富士X-S1与尼康D5100+腾龙B008组合对比之中的优势项目,乍看起来似乎双方各擅胜场。但也有网友提出2/3寸与APS-C画幅之间差异而导致的两套产品在最终画质上的差异几乎是“决定性”的,即使APS-C方面红字再少,但有这一条似乎也就足够了。我不能说这种看法完全正确,但其中确实有其道理在。
我和几位媒体朋友在讨论今天晚上各自究竟应用什么样的标题来描述这场看起来“火药味”浓厚的发布会以及富士这款定价明显高出大部分人预料的产品时,得到的结论很丰富。有人说题目叫“跨界PK”,有人说“富士专治各种不服”,有人要谈谈“躺着也中枪”,而我觉得题目应该是“内心很强大的富士”。
为什么说富士“内心强大”呢?因为“内心强大”并不是自大,而是因为有足够底气而表现出来的某种气质和态度。
我可以想象其实富士自己对于X-S1上市后的情形也有所预计——如此高的定价且又直接与入门DSLR/微单产生冲突,除非是真正需要大光圈长焦且讨厌换镜头带来各种麻烦的用户才会考虑购买。这样的人我们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比较小众的(富士自己都说只有3-4%的人会选择X-S1)。
X-S1之于整个富士X系列,似乎更多的是展现其在某些传统领域方面的技术优势,是在丰富和完全整个X系列产品线,是在高端市场赚取高利润(相对于市场整体规模逐渐缩小的入门市场而言),所以这款产品未来无法热卖也并不要紧,反正X100的成功早已经能让富士的数码相机部门在2011年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了。那么,既然并非是对X-S1的销售业绩充满信心,那么今天富士在发布会上的种种高调表现又是因为什么呢?其中是否会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呢?
让富士充满底气的东西其实早就出现在前面某张PPT的右上角了。
“富士品牌的X系列微单即将要在明年初推出!”这才是对富士真正紧要,让大家真正关注的东西。
尽管网络上已经泄露出了这款(或者这个系列)产品的早期工程样机图片,但我们对于这个新产品具体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可以想象,一款拥有富士X100这样良好做工和出色画质的机身,搭配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型号但品质都堪称一流的富士龙镜头,这种组合一旦上市后即使价格会比现在更贵一点也“难逃”热卖的命运。事实上,只要富士的设计部门不出什么大纰漏,仅仅是维持住X100目前的产品水准,那么我们就基本可以确定明年富士微单将会取得比X100更大的市场成功!
更何况,眼下业内还有传言说富士将要在新机上采用颠覆性的新型感光元件(有机),而这种谣传似乎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毕竟富士早在2006年就已经启动了这个项目且在2009年也就是X100开发到一半的时候就曾宣布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今天有媒体朋友向富士求证这个问题是,回答竟然是“这个问题不好说的太细”——这真是耐人寻味啊。
所以我认为:从富士能够在今年年初时一反以往低调的“常态”,宣布争取要进入数码影像市场前三名;到今天在X-S1发布会上以咄咄逼人充满火药味的姿态出现,高调的将自家产品与大家观念中更高级别产品进行针锋相对的比较,导致富士产生这种态度转变就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富士疯了,真的开始“见谁咬谁”;要么就是他们心里真的有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牢靠的把握,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在某些时候也要适当的对外放出一些信号,告诉大家某种变革即将降临。
但愿我的预测是正确的。富士,请不要让我们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