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市场:开垦全程电子商务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21 01: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15年的摊位制经营

2006年,重庆市朝天门集贸市场的经营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个深处内陆、建立15年的全国10大工业品批发市场,开始开垦电子商务处女地。

"以电子商务为平台,以物流为纽带,实现现代化的营销管理手段,逐步培养、壮大朝天门市场群。"如今,这一新兴的市场建设思路,正象一粒春天的种子,播在了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朝天门的集贸市场这片土地上。

播种者重庆市科委、市商委及渝中区区委区府,联合重庆软件的龙头企业--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祭出全程电子商务,倾力打造这艘西南地区的商业巨轮。

这是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切皆缘于朝天门市场毫不乐观的现状,缘于时代形势的发展。

发展至今的朝天门,在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朝天门市场面积有40多万平方米,包含26个交易区,118个交易厅,经营户逾1.1万。是西部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市场内容纳了全国各地4000多个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形成了各类服装、纺织面料、小商品、塑料制品、文体用品等20余大类数万种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面对如此繁荣景象,作为朝天门市场总管的戴伶主任却不敢有丝毫轻松。原来朝天门市场中经营户的经营模式以个体经营为主,自负盈亏,独立核算,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差,受外界制约因素多,经营成本高,难以树立品牌,经营利润逐年走薄,制约了该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朝天门市场所售产品的80%来自于外地,对交通运输有着极强的依赖性。但是由于重庆地区天然的陆路交通障碍严重制约了朝天门市场的发展。仓储运输环节中的"肠梗阻"导致前来采购的商家日趋减少,市场的辐射功能大为削弱,朝天门市场的优势越来越小。

市场内的商家也是怨声载道,希望能够在传统的摊位制经营模式上,引入网上交易、电子采购、网上商场等新模式,或者是能够以电子商务等信息管理技术为手段,为广大经营户提供一个简单、方便、低成本的交易平台,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可以加强分工与协作,形成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的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现代化批发市场,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市场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市场销售能力和经营能力。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