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规范引导 延伸运用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28 01:00:00转载

方是刚性、规范的象征,而圆是柔性、运用的体现。2006年制造业信息化也是在这方方圆圆中展开。

对于制造业的信息化来讲,2006年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企业做了哪些动作,行业发展又有哪些动向呢?

就整个行业来讲,制造业从重点关注产品设计制造转向注重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数字化技术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凸显。原本属于企业内部的业务集成也逐步走跨地区、跨企业甚至是跨国界的全球业务的集成发展。

在当今制造企业在全球制造背景下,正在通过协同合作实现全球制造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小企业服务,统一服务平台是制造行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信息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信息化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政策的重视扶持则是信息化推进的动力。2006年制造业信息化政策的出台,为制造企业指明了方向。

据统计,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完成了4000多家试点示范企业,但与中国3000多万家企业相比,这个数字犹如大海里面的一滴水,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还差得很远。而且目前制造业的利润只有百分之几,单是物流一项,就占到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虽然,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国内品牌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只有6席,仅占排行榜的1.2%,远低于美国245席的佳绩。自主品牌少,出口利润低,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信息化推动制造业发展,塑造中国品牌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拭目以待2007。

一系列政策出台推动制造业信息化

1.“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全面启动

2006年9月12日,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正式启动。会上,科技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联合其他部委发起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集合国家、地方和企业资源,共同投入50亿元资金。其中,863计划和支撑计划将投入资金近8亿元。

根据“意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将以系统集成和专业化应用需求为牵引,开发一批集成系统和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同时提出“百千万”计划,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示范。

2. 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006年6月19日,国务院召开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会议是国家又一次全面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信号,而《若干意见》则标志着代表国家意志的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正式启动。虽然,《若干意见》并非因信息化而出台,但是无论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出台,它都无疑会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提升行业信息化程度,从而加速振兴装备制造业。

3. 我国将加强先进制造技术等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科技部12月3日公布的《“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围绕产业升级,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促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提高重大装备和产品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绿色制造与先进制造关键技术方面,合作重点包括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集成技术与系统、射频标签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极端制造技术以及微纳制造技术与工艺等。

点评: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相对于以系列数字为标识的计划、工程等号召,更具实际意义的是行业、企业在政策指导下如何一步一步稳稳地持续发展。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有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的99.6%,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信息化意识较弱,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重要内容,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引导支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希望大型IT企业及社会力量发挥优势,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这是一件共赢的事。2006年6月2日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座谈会在京召开。

围绕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006年首批16个中小企业信息网分站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06年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召开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项目视频会议,安排部署和讨论了如何把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好,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做出贡献。

在国家发改委投资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严格的评审,第一批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分网(站)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具体是将分别支持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合肥、福建、江西、武汉、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宁夏等16个分网(站)。

点评: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主角,中小企业信息化便成了业界重点,借助信息化,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实施自己的ERP系统。

集团企业继续信息化步伐

制造业深入贯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举措,坚持不懈地推进行业信息化应用,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2006年度,已不是制造行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初始年度,但各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依旧热情不减,继续实践集团式信息化之路,以钢铁行业为例:

1.中钢:启动ERP项目二期

2006年5月26日,“中钢集团ERP项目二期启动大会”在集团总部隆重召开。中钢集团ERP项目二期建设,将进一步强化集团统一管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优势,为中钢集团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手段和管控平台,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集团长远发展。

2. 鞍钢:ERP一期全部上线

“十五”期间,鞍钢以建设高度集成的ERP系统作为改造传统产业的切入点,从而建立适应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运营的管理框架,逐步实现对钢铁产品整个生产周期全方位的管理控制。2006年6月底,鞍钢ERP一期工程全部上线运行,在鞍钢炼钢厂生产调度室,调度员轻轻点击鼠标,进入鞍钢ERP系统这条信息高速路,每一块钢坯、每一个合同的执行情况在网上一目了然。鞍钢从ERP向数字钢铁渐行渐近。

3.首钢集团总公司OA年底试运

12月6日首钢总公司OA项目组组织召开了办公自动化项目业务流程优化研讨会,总公司OA项目已经完成了系统需求调研、分析、设计及办公模块原型的搭建和系统需求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这标志着总公司OA系统实施第一个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据估计年末系统可进入调试和试运行。

点评:广义的制造业包括食品、服装、纺织等在内的轻纺工业;医药制造业等在内的资源加工工业;还有以钢铁、机床、仪器制造等为代表的机械、电子制造业。以钢铁企业为代表来阐明制造业的信息化有其代表性。

在系列政府文件出台的2006年度,含括所有细分行业面对的面对的制造业大环境是类似的,同时也各有各的不同。在面对自己专业领域境遇的同时,制造行业企业都在渐渐规范的大环境在下,沉着冷静地继续着信息化的步伐,逐步延伸信息化的应用。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