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亨周鸿祎:性格决定命运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7-01-23 09: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周鸿祎的传奇

37岁的周鸿祎是中国IT 业最复杂、最有趣、最另类的人物之一。

此人从学生时代开始折腾,工作后以软件高手身份离开方正创业;3721 网站获得成功,继而托身雅虎任中国区总裁,离职后拥资约五千万美元;从事风险投资不久,“变色龙”又回到起点,投资、创业两不误。

周鸿祎与中国互联网若干重大事件同在。他打造了最早盈利的搜索引擎;为了生存,不惜与权威机构翻脸;他是员工眼中的冷血老板,投资家的宠儿、业界最活跃的合作者之一;曾愤然回击“泼脏水”,也曾反躬自省,发起打击流氓软件的运动,并同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马云系”肉搏……

仗剑天下,毁誉由之。这个“喜欢做令狐冲”的家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一心创业:遇“贵人”闯过难关

“最可怕的是事业突然死亡。3721曾经走在生死线上,那种感觉比死亡还恐怖。”

周鸿祎出生于1970年10月,籍贯湖北。由于同是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的父母迁居河南,他在那里生活到高中毕业,中学生时,周就呈现出“牛人”迹象,多次在全国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由于父母工作的便利,周很早开始接触计算机。“不懂什么编程,就是觉得好玩。”

1992年周被保送西安交大读研究生。读研期间“不务正业”,编过游戏软件、杀毒产品。为了卖自己的产品还开过两家小公司,招聘人手准备在全国“自建渠道”,以失败而告终。

“创业受挫让我明白自己欠缺的东西很多。我决定先进大公司,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

1995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周鸿祎加入方正集团,从程序员做起,由项目主管到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最后做到方正研发中心副主任。并在这家公司找到了“另一半”。

1997年10月,周组织开发成功中国第一款自主版权的互联网软件———方正飞扬电子邮件。由于互联网不属于方正的主营业务,他再度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1998年10月,周鸿祎成立国风因特软件公司,技术团队来自方正。公司网站就叫3721,“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意思。新公司起步于五个人。周和同事找了套便宜房子,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自己做饭,像美国的车库阶段。

几十万元很快烧完。此时周刚推出“中文网址”(网络实名前身),不知怎么能挣到钱。回忆往昔,周感慨:“最可怕的是事业突然死亡。3721曾经走在生死线上,那种感觉比死亡还恐怖。”

1999年7月,周遇到了“贵人”:结识的IDG高级合伙人王功权给他投了25万美元。有了钱,周的路子渐渐宽广起来。1999年10月《IT经理世界》的封面报道写道:“周鸿祎和他的3721网站从互联网创业新生代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中国互联网经济备受关注的一个。”2000年初,3721进行第二轮融资,获得三家风险投资的二百多万美元。

以牙还牙:与CNNIC翻脸死磕

爱恨情仇还没有结束。2003年非典时期,他戴着口罩做巡展,到了一地拉开口罩就骂对手是“非法机构”,结果不咸不淡地吃了场官司。

“周鸿祎够狠、够义气、够聪明、够有钱,他是我所见过的网络界最有个性的人物。”IT写作社区创办人刘韧对他如此评价。

周鸿祎的“狼性”体现在敢与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撕破脸”。在网络业,这个机构带有官方色彩。

3721网络实名是从中文网址发展起来的收费服务,与CNNIC 想做的业务存在交集。2001年7月,双方谈判破裂。CNNIC联手微软发布竞争性的“通用网址”,随后表示网络实名业务“法理”上有问题,应该由官方机构来做。

作为一个钱袋被人相中的小企业主,周鸿祎没有了退路。他发布《严正声明》,一遍遍向媒体陈述自己生存的合法性,讲到“上当经过”甚至因愤怒而哽咽。虽然这场口水战打得大家后来都捂住了耳朵,但企业传播自身观点的效果还是达到了。

尽管让人觉得“小气”,而且没有给官方留足面子,周鸿祎通过申诉保全了自己的企业。尽管3721、CNNIC 都想取缔对方,信息产业部召开听证会后息事宁人,无为而治。周鸿祎没被吓住,也没被“捂死”,得以坚持下去,继续寻找全面盈利的机会。

爱恨情仇还没有结束。2003年非典时期,他戴着口罩做巡展,到了一地拉开口罩就骂对手是“非法机构”,结果不咸不淡地吃了场官司。

周鸿祎记性不错,他不推崇“恕道”。“商业上还是合作为上,这是一个原则;但当时CNNIC 不是交保护费就能解决的,它要把我的生意变成他的,这就是原则问题。”若干年后他对记者强调,“原则面前没办法让步”。

胼手胝足:变身“办公室暴君”

周有个能喷水的遥控坦克,数次袭击过推门进来、忐忑不安的员工。后来有人说这是“办公室暴君”,他就把坦克藏起来了。

“坚忍不拔最重要,不服输的性格对我最有帮助。你看中国互联网这些公司,坚持下来的结局都不错。”周鸿祎如是说,“我所见过的成功创业者个性都非常强烈。‘偏执狂生存’,猥琐的人很难有领导力。”

周曾经说过:竞争对手是自己的磨刀石。其实对员工来说,他亦如是。

周鸿祎绝对控股企业,以工作狂的姿态施行高压统治。他成天把网络实名摆弄来摆弄去,总能找到新的功能、合作者和目标,然后凶猛地推行,要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紧张感包围着创业者。周鸿祎随时监控各部门流程,不辞劳苦。他不喜欢上班时间开会,因为他觉得那样耽误工作,是“集体偷懒”,于是大家经常折腾到半夜;他妹妹曾负责客服,会上常被轰炸,给训得眼圈红红。

“早期融资规模太小。没有钱的话你不能承担错误,可能一个错误就会让企业整个翻了,对不对?企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一直在为生存而担忧。”时过境迁,周反省当年的管理:“当时的心态也不是特别好,因为生存压力大,对团队、员工和自己的压力都比较大。”

周鸿祎是个不断自省的人。他被记者称为“口水大王”不光是因为直言不讳,很多问题都自问自答了多遍。早期产品白皮书的每句话都经反复朗诵、推敲审定,就像把课本抄上一百遍的小学生。

在员工看来,除了工作上苛刻以外,这家伙机敏、幽默,不难相处。周有个能喷水的遥控坦克,数次袭击过推门进来、忐忑不安的员工。后来有人说这是“办公室暴君”,他就把坦克藏起来了。

直到2003年8月,周鸿祎请来曾任新华社通信技术局副局长的齐向东做总经理,才算找到了合意的搭档。经历雅虎中国时期至今,现任奇虎总裁的齐向东与周仍是琴瑟和谐。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