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被招安 APP运营商未来渺茫

PChome | 编辑: 何毅 2013-08-06 06:30:00原创

通过打车软件,乘客可以快速的在附近找到正在运营的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能因此获得较高的收益,同而降低空驶的概率。不过,虽然对于乘客来说比较便捷,但是好景不长,“打车软件”风行也带动了大批的黑车浑水摸鱼“分一杯羹”。

"有了打车神器,叫车飞快,最近每天都能再单位食堂吃到早饭。"这是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个朋友的留言中了解到的。

自从打车软件的推出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手机"打车软件"发展神速,已经风靡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深圳等城市。大多数软件采取自愿加价的方式,通过乘客预约时在手机上点击"我要用车",自愿选择加价0、5、10、20元价格不等,并发送一段语音说明具体的位置和目的地之后,这段用车信息会自动传送到乘客附近的出租车司机手机中,司机可通过手机按键响应乘客的需求。

通过打车软件,乘客可以快速的在附近找到正在运营的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能因此获得较高的收益,同而降低空驶的概率。不过,虽然对于乘客来说比较便捷,但是好景不长,"打车软件"风行也带动了大批的黑车浑水摸鱼"分一杯羹",并助推了出租车变相加价的挑客情况。由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全国范围内诸多城市纷纷出台了对于"打车软件"的治理手段,武汉提出出租司机不的收取软件中设置的加价费用,深圳要求出租司机卸载软件。然而更加"严厉"的是北京出台的规定是,要以授权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打车软件"纳入官方统一约车平台。

7月初,北京交通部门出台出租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原先各自未战的手机打车软件在获得授权后将被统一纳入到电召平台。在出租车调价之后北京打车"生态"的大背景下,面对管理部门"招安",手机电召服务商害怕管理变管制,乘客害怕主动加价变被迫提价,而出租车司机则担心自己的电召服务费用变成别人的收入。

“招安”是管理还是管制?

在早些时候,用户直接从APP上下载并使用的打车软件,在7月面临了一次"大考"。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新规,手机电召服务运营商应用软风剑,须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绑定服务、联合调派,合作协议文本,经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获得授权许可,才可以介入行业统一电召服务平台,这也是APP从"杂牌军"走向"正规化"的一次变革。

通过在APP Store上调差发现,目前在北京市场上应用的打车软件多大10余款,与北京4个官方电话叫车服务平台相比,打车软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讯速度火爆起来,使用率和成功率都远超电话叫车服务。

然而在打车软件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服务质量、价格监管和出租车资源调配等问题都开始日益增加。尽管打车软件可以较快捷的帮助乘客叫到出租车,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乘客担忧,一味靠加价召车影响了正常的价格秩序,而不少出租车选择了依靠软件"趴活"也简介增加了接头打车的难度。

对于打车软件的"封杀"北京市交通部门才去了"招安"手机电召服务商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得到了市场的理解。对于此次的"招安"事件,某电召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表是:"北京市的这项举措有助于行业规范管理,毕竟此前市场是导航各自为战的服务商是"野蛮生长",一些加价行为也变成了出租车行业的竞争环境,这样的环境无法帮助出租车行业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但是对于这样的方式也为打车软件服务商带来了困惑,某打车软件服务商对此表示:"政府进行监管是好事,因为打车软件发展过于迅速。但是通过这样的招安对于软件服务商来说也是遇到了行业的冬天。并且对于投资方来说由于招安时间的发生也大大的降低了投资兴趣,从市场化竞争转为相对管制,希望打车软风剑不要变成下一个"出租车公司"从而丧失了软件使用的活力。"

虽然软件服务商怨声载道,但是部分乘客与出租司机也有担忧,在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对原先处于相对市场化运营的电召服务商或将产生管制门槛,降低市场效率。根据要求,未来打车软件名称应保持与行业统一电召服务平台名称的相对一致性,在"96106"后可冠以"XX"手机电召服务运营商的名号。

主动加价是否必须化?

通过与管理上的不同,与服务上不同的是消费者在价格上的变化更为敏感。根据新规则,手机店招服务商的应用软件设计的电召服务费,须符合北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收费标准,即提前4个小时以上预约收费6元,4小时以内预约每次5元。

与目前使用打车软件时乘客主动选择是否加价相比,新规定要求手机电召必须加价,这令很多乘客表示不安。尽管不少打车软件在之前已经将明确的加价改为"付小费",但是乘客仍有权利选择不加价电召叫车。如果在日后的规定当中,手机打车软件必须加价之后,将会加大乘客的打车成本。

此前北京市出租车调价,曾经经过价格部门组织的听证会,其中就包括电召叫车服务收费标准。对此有乘客表示,这次规定手机打车收费标准可能缺少一些论证和征求意见的过程。

同时,北京交通部门也在规范收费后严格了管理要求,规定违反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收费标准,或者出现不符合行业资质的车辆、驾驶员参与电召服务,或者擅自宣传造成恶劣影响的,讲不得继续在本市出租汽车行业开展电召服务行为。

行业巨头接入资本难接盘

打车应用由于产品创新符合用户需求,资本市场上掀起估值高峰,即将引来巨头重金投入。目前,一些厂商刚刚获得了巨头的高额投资,但是如今一直细则,让蓬勃发展的手机打车企业迅速进入了"冬季"。

巨头通过卡位,再加上政策的加码,让打车APP的资本市场已非VC能玩儿的市场,下一步APP服务商应该找谁去融资是摆在只烧钱不赚钱的打车APP面前的资本困境。

打车应用行业的泡沫正在逐渐褪去,进入大洗牌期的打车软件行业,最后剩下几家,在进行并购。实际上行业已经进入了洗牌期。目前有些APP服务商已经处于关闭状态,并开始讲业务转型到另外的行业。

在打车应用混战陷入焦灼之际,海外打车应用的鼻祖Uber决定入华。据了解,入华初期Uber不会与出租汽车公司进行接洽,而是回合一些高端租车公司合作。通过Uber的系统,让这些公司解除到新的用户。这样,并没有直接与出租汽车行业产生冲突,在法律方面也是打了擦边球。

“打车软件”行业变革将会走向何方?

管理是必要的,但对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行政手段的过度依赖问题,应当反思和改变。行政管理之所以频频介入"打车软件",由于加价功能实际上打破了政府的统一定价,涉嫌价格违法;再有软件无统一准入标准和规范,容易被黑车进行浑水摸鱼;最后容易引发其他纠纷,存在安全隐患,譬如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打车软风剑"也出现了司机爽约或者乘客爽约的情况出现,设置还有部分出租司机"挑肥拣瘦"、"舍近求远"等"挑活儿"行为,导致乘客不满,从而引起纠纷。

尽管打车软件开发商对未来的发展多持乐观态度,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是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标准,对打车软件行业进行规范,但打车软件的生存发展仍不容乐观。现在的打车软件多多少少不下数十款,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虽然拥有巨大的市场刚需,但对于要面对市场竞争激烈和用户忠诚度低的问题,打车人和出租司机肯定会选择使用人数更多的打车软件,经理了政策规范和市场选择的阵痛,或许数年后打车软件是市场就会形成两三家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格局。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