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均贫富两难:争夺牌照不如先占农村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3-06 10:0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3G的脚步渐行渐近,然而运营商对业绩增长的忧虑却远甚于对3G的热情。

广东电信一位市场主管许先生(化名)正在感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所分管的广州市某片区今年的固定电话初装率只能勉强维持去年同期的水平。“去年已经是持平,今年基本不可能增长。”许先生告诉记者,近两个月来,广东电信总经理陈德兴从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调配了相当数量的管理干部至韶关、湛江、茂名等相对发达的三线城市,以图在2007年力破乡镇及农村市场。

“我们并不是特别关心将拿到WCDMA还是CDMA2000牌照,因为很明显,3G上来对电信的意义肯定是首先解决语音业务,所以新增市场对我们的业绩更关键。”许先生说,这是中国电信大多数市场人员目前的心态。

事实上,广东电信业绩增长的压力正日渐增大。广东电信内部竞争分析显示,2006年广东电信收入与2005年的380亿元基本持平,而广东移动2006年收入高达512亿元,比上一年仍增长了10-12%,这对收益占中国电信1/6的广东电信而言,危机空前巨大。为了化解激烈的竞争形势,争取相对和平的竞争环境,中国电信、网通甚至在2月16日,以极其宽容与谅解的心态签下互相不在对方的主导区域发展新用户的君子协定。

许先生说,公司眼前更看重三线城市以下的乡镇农村市场,而非蠢蠢欲动的3G。因为一、二线城市无论固网还是移动市场都已接近饱和,在高端市场争夺高端用户,远远不如向用户量更大的中低端市场争取收入来得更为实际。

争夺3G不如争夺农村

有意味的是,3G开幕前,硝烟最浓的并非电信基础最优的沿海一线城市,而是居住着中国80%人口、消费能力较弱的乡镇和农村。

如果说,过去农村只是中国电信承担“普遍服务”义务不得已而为之的非盈利市场,现在形势逼迫下的中国电信不得不转变其策略和态度。

中国电信(0728,HK)2006年中报显示,过去倚重大中城市的竞争策略正显疲态:去年1-6月,中国电信的各项传统业务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本地通话费、月租费两项,下降幅度都在5-10%左右。虽然依赖互联网、基础数据业务等新业务的增长基本维持了与2005年同期的业绩水平,然形势之紧迫可见一斑。

“广东电信去年下半年投入了8亿元开拓农村市场。”许先生透露,中国电信已经开始意识到未来新增市场一定是在三线城市以下,而非过度竞争的一、二线城市。

中国电信总经理冷荣泉去年11月初在香港世界电信展上公布了一组数字:截至2005年6月,我国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在16.4部/百人左右,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为农村水平的2.2倍,东部地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是东部农村的1.7倍,是中部农村的3.2倍,是西部农村的6.7倍。他坦言:“通信用户最大的成长空间在农村。”

无独有偶。在一二线城市对中国电信、网通制造了强大压力的中国移动,也正在发动一场“城市包围农村”的新战役。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