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标准制定重在“适度的超前实践”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7-05-30 00:30:00转载-投稿

“作为基础软件领域的三大产业之一,国产中间件的发展,它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而且对带动系列国产软件的整体突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中间件产业健康、稳健的发展,产业标准的制定已提到日程之上。”

日前,代表东方通(Tongtech)出席OASIS标准研讨会后,东方通(Tongtech)技术总监李春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还表示,此次出席OASIS标准研讨会,最大的感触便是国外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并不是为标准而标准,而是在“适度的超前实践”基础上制定标准,这与一年前东方通和其他两家厂商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2006年举行的软博会中间件论坛中,东方通(Tongtech)、中关村科技、中创三家中间件厂商就中间件标准的制定有过讨论。当时,三家企业一致认为,中间件标准的制定有待时日,当务之急在于创新与扩大应用,否则标准的制定将流于形式,不符合整体企业和用户本身的利益,也无法起到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在这种认识之下,东方通(Tongtech)和长风联盟的一些成员厂商均认为,联盟成员可以因技术、产品之间的相互需要去制定联盟一级的标准,以后可以随着发展再做图谋。这种基于应用实践的标准体系,可以为用户提供标准的技术和产品,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而且在未来适应性方面也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关于标准,向来被认为是强者的游戏,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但与跨国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仍显不足,许多关键性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仍掌握在少数跨国企业的手里。

不过,虽然离OASIS研讨会的举行已经事隔一个多月,但国产基础软件厂商、国内IT厂商,或者代表基础平台软件厂商、应用平台软件厂商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的长风联盟,能不能提出、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样的问题仍是他们所深思的。

2006年,书生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UOML获得OASIS的认可,并成为国际性标准。这样的事实让国内众多厂商感到振奋,对国内厂商来说,参与或者主导制定标准,并非是能不能的问题,关键在于该从哪里入手。

在基础软件领域,与操作系统、数据库并称为三驾马车的中间件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在中间件领域,不仅有着像东方通(Tongtech)在整体市场上可以与IBM和BEA平起平坐的厂商,也有在应用服务器领域,获得权威机构Gartner好评的金蝶。就像一年多年前,三家中间件厂商认为的那样,中间件标准的制定重在创新与应用,而东方通(Tongtech)、金蝶等厂商有着庞大的客户群,已经拥有标准制定的实践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在理解用户需求方面的先天性优势,国内中间件厂商在应用实践方面更容易取得领先性。

李春青表示:“对于发达国家,他们真正能够做好的、做得有意义的,也是在适度超前的现实应用中产生的、为解决当前和未来现实问题而生的那些技术标准。”因此,针对基础性技术标准,他建议可以选择某一先进的技术主题,通过项目把用户、平台厂商和集成商组织起来,通过“适度超前的实践”来推进基础技术和标准的研究。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