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具奉献精神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7-06-25 17:30:00转载

 

今天中午,三对去年在瑞金医院先后成功接受活体肝移植的病人和医生一起提前吃年夜饭。记者发现,无论是妻子救丈夫,妈妈救儿子,还是妹妹救哥哥,活体肝移植手术的供体清一色都是女性。仅在瑞金医院,自2005年开展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以来,迄今为止的5例活体肝移植手术供体全都是女性。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大约70%至80%的活体肝移植供体都是女性。

【捐肝案例】

肝移植手术供体女性居多

今天是张学结接受肝移植手术后的第26天。经过近一个月的术后治疗,他终于可以出院了。由于患有肝硬化,还伴有小肝癌,专家决定为他换肝。就在手术前,张学结的妻子和妹妹都争着为他捐肝。最终,因为妹妹张晓萍年纪轻,兄妹移植更匹配,专家决定接受妹妹的捐肝。

在手术中,由于供体妹妹的体重远远小于作为受体的哥哥,为了减少手术风险,张晓萍不仅捐出了自身肝脏的68%(已接近医学极限70%),还把肝中静脉一起移植给哥哥。

今天同时来医院复检的还有半年前接受移植的浙江长兴的林全和、严根妹夫妇、江西8岁男孩曹俣轩母子。36岁的妻子严根妹将其65%的肝脏捐给丈夫林全和。就在严根妹捐肝前,她还一直请医生保密。直到公证那一刻,才不得不将病情的真相告诉丈夫。

捐肝给孩子的几乎都是母亲

“在中国,为孩子捐肝的几乎全部都是妈妈。”瑞金医院普外科、器官移植中心陈拥军副教授感叹。据统计,在国外,活体肝移植的供肝者中,女性大约占到60%左右;而在国内,70%至80%的捐肝者大多都是女性,尤其是捐给孩子的。

来自江西的8岁男孩小轩患有肝硬化,最终他接受了妈妈的左半肝。就在今天年夜饭现场,还有一位来自山东的36岁妈妈孟女士正等待着为子捐肝,年仅4岁的儿子浩浩患有多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先天性胆道堵塞、肝硬化等,移植手术是唯一出路。瑞金医院普外科、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沈柏用副教授说:“这对母子的手术将尽量安排在月底前进行。”

【原因分析】

■肝脏疾病患者男性居多

对于为亲人供肝中父亲和丈夫的“集体隐身”,医学专家从纯粹的科学角度猜测:一方面,通常患肝脏疾病的以男性居多,有一部分父亲的肝功能可能比母亲差;另一方面,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男性烟、酒不离身,这对他们的肝脏可能造成影响,令他们的肝脏可能不具备移植的基本条件。

■女性往往更具奉献精神

但据专家分析,真正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人们对男女家庭角色的理念。不少女性总认为: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是命根。因此,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什么职业的女性、母亲,面对丈夫或孩子患病,她们往往更具有奉献精神。

■女性不需要干重体力活

瑞金医院普外科、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沈柏用副教授认为,一次肝移植手术的费用一般为20万至30万元左右,手术后每年所需的治疗费大约也要6万至8万元左右。而且在手术后,供者虽然能正常生活,但往往3个月至半年里不能做重体力活。

因此,这时候往往由女性挺身而出。幸好,在医学上一个人只要拥有原有肝脏的1/3以上即能存活;同时肝脏还具有再生能力,通常在一年内即可再生出与原来体积相仿的肝脏。

■家庭经济因素导致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胡守钧教授对于多女性捐肝现象表示,其中原因可能比较复杂。谁来捐肝往往经过全家人讨论、商量后再决定,并非一个人主观决定。一般而言,男性是家庭中的主要收入来源,可能从家庭经济层面上考虑,更多的女性来承担捐肝,男性赚钱养家,这点更为现实。

 

 

 

来源:新闻晚报

更多新闻点击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