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NetApp 交行破解数据信息孤岛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7-08-02 12:04: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客户背景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作为中国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交通银行拥有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共有境内分行95家,包括省分行28家、直属分行7家、省辖分(支)行60家,营业机构2610个,分布在140个城市。在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首尔设有分行,在伦敦、法兰克福设有代表处。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约900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行员工近6万人。

截至2006年末,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0.83%和8.52%,资产规模达到171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8%;存贷款总额分别达到14203亿元和9103亿元;实现税后利润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32.71%;资产回报率 (ROA)和股东权益回报率(ROE)分别达到0.71%和13.57%。不良贷款率为2.01%。按总资产排名,交通银行位列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73位,按一级资本排名,交通银行位列第65位,已跻身全球银行百强行列。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 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客户需求和挑战
面向未来,交通银行的战略目标是朝着“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管理先进型银行”的目标迈进,努力创办一流金融控股集团。

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和人们对金融产品需求的升级,和其他银行一样,交通银行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为此,交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机构网络、提升经营管理以及优化金融服务、提升财务状况等方面不断努力,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一直是交通银行建设的一个重点。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存储系统造成的数据“信息孤岛”林立,成为交通银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以及市场和客户反应速度的一个障碍。交通银行以前的数据存储缺乏统一的部署和管理,各种应用系统使用不同的形式存储数据,而且数据存储在不同的设备上,这样,就难以有效快速的进行数据交换,不能有效进行数据共享、整合,从而形成信息孤岛,难以满足交通银行在新形势下快速发展需求。为此,交通银行决定上马一套统一存储解决方案,在保证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存储的统一管理,最终实现数据的快速交换、高效信息传递和分享。
通过对自身业务和信息系统需求的分析,以及当前存储技术潮流趋势的调查,交通银行对即将上马的存储项目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

出色的性能。需要把以前存储在不同节点、不同设备以及以不同格式存储的数据统一起来,提供稳定、快速和简易的数据搜索、共享,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进一步挖掘数据的价值。要能支持数据交换的巨大吞吐量,甚至应对所有网络节点用户的访问高峰。同时,数据的存储容量、存储构架能灵活性地进行拓展。

易于管理。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日益复杂化,存储系统需要能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遵循和按照数据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同时,让管理变得更加简捷、直观,从而减少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使总拥有成本更低。

灵活的容灾技术。数据安全是银行业的生命线。因此,需要多种数据安全机制,确保数据安全的万无一失。同时,还需要具有灵活的容灾技术和科学的容灾策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不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并保证数据安全,而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快速恢复数据。

(未完,请翻页)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