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控与全面预算发力中国通信企业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7-10-31 18:30: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做大做强通信企业 领跑中国信息化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一次地方信息化工作考察中强调,通信企业在今后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应该扮演主体角色并注意三点:一,以推进企业战略转型为切入点,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创新型业务发展步伐。二,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与研究;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整合企业资源,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充分发挥通信业作为信息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深入研究市场的发展前景,紧紧围绕当前政府城市农村企业家庭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需求,进一步拓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网上应用范围,发挥信息化先导优势,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在做大做强通信企业自身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通信企业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帮肋和带动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那么,通信企业如何进一步规划信息化战略并开展具体工作呢?

建立信息化管控体系 推广全面预算

信息化管控体系是通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促进通信企业产业升级、IT应用和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通信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信息化管控体系通过对信息化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其工作目标。在保持信息化战略目标与业务目标一致、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控制信息化相关风险的前提下,建立信息化管控体系,促使通信企业整体收益最大化。

1 .保持信息化战略目标与业务目标一致

根据通信企业信息化目标,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安排、协调和提出重大决策意见。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规范、有序的规划工作,明确本公司信息系统的实施路线。 从而将通信企业的业务目标和信息化战略目标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整合起来,形成总体的信息化管控体系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

2 .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通过信息化管控体系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职能进行有效管理和对业务流程中的资源合理利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逐步统一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架构、接口、数据、安全等重点问题,实现本公司规划与集团公司规划的互动和相互补充。并在充分考虑支撑成本、支撑效果、风险规避等因素的基础上,向以自我支撑为主、外包为辅的支撑方向发展,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信息化支撑队伍,同时不断提高自我支撑能力和支撑范围。

3 .控制信息化相关风险

通过风险管理方法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相关风险。在建立信息化管控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能力评价的试行工作,确定能力指标的现状值;根据业务目标,明确能力指标的目标值。同时,制定信息资源的保护级别,强调关键的信息技术资源,有效实施监督控制和事故处理等方法。初步改变目前信息系统工程超期、信息化客户需求没有满足、信息化平台不支持业务应用等现状,进而保证投资的回收并支持决策、改善管理效率。

当前,通信企业信息化管控的思路就是通信企业的信息化管控树立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与信息化整合为重心的观念,正确定位信息化部门在整个企业组织中的作用。具体包括, 通信企业信息化管控体制,确定涉及信息化工作的部门的岗位职能,确定信息化建设周期定义各个阶段的流程,并针对各阶段不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建立成熟度指标,确定各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绩效指标,然后梳理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各个部门的关系,将各阶段管控流程细化到岗位角色;通信公司信息化管控体系根据通信企业业务需要,可以划分为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实施、运行和评估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的工作将围绕通信企业信息化应用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开展工作。

那么,通信企业又是如何深入推广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呢?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