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网络成瘾只需56小时 沾上难戒除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8-03-31 10:1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网络成瘾只要两周

还有三个月就要走进高考考场,小飞(化名)依旧想方设法与老师家长捉迷藏,逃课去网吧打游戏。三年来,到各网吧围追堵截这个曾经成绩优异,现在却是全班倒数第一的孩子,是其身心疲惫的母亲每天都要重复的事情。

由于整日寻找网吧中的小飞,不少网吧的老板已经认识了这个可怜的母亲,对她非常同情。一个网吧的老板有时候主动给小飞妈妈打电话:“你儿子又来了,你快来把他带走吧,看来他已经成瘾了!”

带回家中的小飞心中仍然在游戏上,无心上学,不让玩游戏,小飞当着父母的面一个一个吞下硬币……

近日,这个绝望的母亲,某重点学校学生小飞的家长找到记者:“有什么办法能帮帮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们愿意倾家荡产感谢恩人!培养了他18年,他能够顺利参加高考,是目前我们全家最大的希望……”

近日,记者走访了十多所学校,惊讶地发现,无论是普普通通的初中,还是全市著名的高中,深深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几乎每所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网络游戏,正像罂粟花一样在青少年中蔓延着。而数量众多的小学生,他们的家长对网瘾如何形成及其危害知之甚少。一名学生母亲告诉记者:“如果社会、家长再不重视,网游绝对会毁掉一大批学生!”

成瘾性脑病专家、北大深圳医院贾少微博士介绍:“北大深圳医院所做的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结果证实,网络成瘾与吸毒一样损害大脑,网络成瘾者的扫描结果与吸毒者近似。”

贾少微介绍,据国内几所大学的样本调查和他的研究显示,一天玩网络游戏4小时以上,连续两周即可成瘾!

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家委员、深圳中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王秋英告诉记者:“网络上瘾,可以说是网络时代青少年面临的最主要危险之一。”

被复旦退学的网瘾青年

三年过去了,小刚(化名)的母亲“喜洋洋”仍然到处奔走呼号,希望自己孩子的教训能引起社会对网络游戏的关注。

“喜洋洋”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独生儿子5年前考上了复旦大学。没料到,第一学期结束,学校就打电话告诉他们,小刚入校以后几乎没有上过课,第一学期考试全部不及格。“喜洋洋”赶到学校。宿舍同学反映,大家几乎很少见到小刚,每次看到他,都是几天,甚至十几天后他蓬头垢面从网吧回来,大睡一觉后,接着失踪。不要说老师,就是同学也有很多人都不认识他。

“喜洋洋”从网吧找到儿子,看到小刚身体虚弱面色苍白,仿佛吸了毒。她哭了。小刚见到母亲哭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无比悔恨,发誓远离网游,好好学习。

“喜洋洋”给小刚办了休学手续回到家中,他在家烦躁不安坐卧不宁,常常离家出走,目的地就是网吧。“喜洋洋”夫妻下狠心把儿子送到了福建一个偏远的山区,让他参加重体力劳动,希望繁重的劳动能戒掉他的网瘾。

半年后,身体逐渐强壮的小刚复学了。但是一回到网络环境,小刚还是没能抵挡游戏的诱惑。学期结束,小刚被学校劝退。这个曾经成绩优异考进名校的青年,失学了。

“喜洋洋”带着儿子到处寻求戒除网瘾的办法,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她带着儿子找到成瘾性脑病专家、北大深圳医院贾少微博士。经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检查发现,小刚的大脑扫描结果与吸毒者近似!贾少微说:“这已经是病。这种病与吸毒相仿,只不过前者是精神成瘾,后者是物质成瘾。”

小刚是网瘾青少年人群中典型的一个,类似的孩子在深圳几乎每所学校都有。

王秋英常年在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门户网站“蓝天心灵”负责心理咨询,她告诉记者:“在我的邮箱里,挤满了网络上瘾学生的家长发来的邮件,表达的都是对孩子网络上瘾的无奈与担忧。有的班级甚至有一二十个学生整天在网吧泡着,班主任不得不亲自到学校附近的网吧‘抓人’。有的学生下午放学之后直奔网吧,早上才迷迷糊糊地从网吧出来走进校门。”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