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卫东:2008年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前景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4-13 19:30:00转载-投稿

北京时间4月9日,2008第三届艾瑞新经济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各大知名互联网企业营销专家、CEO、CFO、CMO、风险投资企业、金融业、各大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各大知名媒体等众多领域高端人士参与年会,共同就新经济领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与广泛交流。摩根斯坦利执行董事季卫东也出席了此次年会并发表演讲,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季卫东:各位朋友,非常高兴跟大家在这里分享中国的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的展望。

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媒体的互联网的现在的现状怎么样,第二就是媒体和互联网的产业还有什么趋势,第三在高速成长,还有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成为赢家。

那么谈到中国的互联网媒体产业,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媒体的世界的媒体的大国,那么我们从电视用户的数量上来讲,我们在全世界排名遥遥领先,是美国的3倍,有线电视的用户占了全球的1/3,手机的用户是排名第二和第三个两个国家的加起来的总和,报纸的发行量比排名第二的国家,印度高出20%,更加可喜的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的互联网的网民的人数要超过美国,要成为全世界第一。所有的这些都是说明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媒体的大国。

但是我们现在是不是一个媒体的强国呢,我自己目前的看法我们目前还不是,将来就可能成为媒体强国的可能性。为什么这样来说呢,我们看中国的人均的广告支出目前占到美国的2-3%,人均票房收入连美国的5%都不到,还有动漫内容有60%来自日本,我们还有相当的增长的空间。

我们中国的媒体产业,已经积累了媒体强国的基因。首先来看,它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在96-07年的11年当中,中国的广告收入增加了7倍,同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的增长增加了3倍,美国的广告收入增加2倍,中国的互联网的广告收入一直增加,比06年增加了50%,这个增长速度在世界上非常惊人的。

根据我们的统计,去年年底截止到年底的时候,中国上市的互联网的一些主要的公司,平均的净利润率达到35%,是美国同行的3倍,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的,人均的竞争成本基本上跟美国相比只达到美国的10%,中国的互联网的产业,无论是增值业务,在线游戏,把这些产业的营业总额,按照实际购买能力,按照行业的概括能力调整,去年的时候已经达到1千亿美金的收入,相当于人均的GDP的3-4%.可见我们的产业对中国的整个经济的增长带动效应渐渐开始变得非常明显了,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正在从一个世界媒体的大国,正在走向一个世界媒体的强国。

其中第一个趋势,新旧媒体的融合,中国是世界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差异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国家,那么我们看看那些所谓的传统和新媒体,这些基因都不一样的,举例说明,中国的传统媒体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台,大多数是国语的,尤其是网络媒体,我们看到网络的精英,不仅是私人拥有,大多数都是理科出身,世界上我觉得只有一个国家,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是很大的,是中国。到美国的话,文理科生到大学的时候才有分科,造成这个认识的差异不同。还有比如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的网民当中70%在30岁以下,有1/4有大学学位的,传统的媒体当中60%-70%在30岁以上,大学学位的人数基本上在5%以下。新媒体的消费层的增长远远高于旧媒体。新媒体的增长远远超过传统媒体。02-07年五年当中,分众传媒五年前才成立,每年以六位数增长,新浪、搜狐的广告收入,每年达到了50%以上的复合增长,同一时期,中央电视台也是传统的媒体的老大,他们每年的复合增长在15%-20%之间,到去年年底为止,根据我们估算分众传媒占了中央电视台1/3以上的收入,占了中央电视台将近一半的净利润。

这个新媒体的行业,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赢家通吃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打破了地域的和时间的限制,比如说像分众传媒在高端的楼宇广告里面占的份额达到95%,还有腾讯达到80%,新浪、搜狐整个在线的广告里面占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中央电视台它的有很多稀缺的资源,因为是传统媒体的特征,占了中国的传统的电视广告的将近30%.

中国的新媒体目前收入要比传统媒体少,上市公司要远远多的多。去年为止,中国的新媒体的整个产业的收入,是传统媒体收入的1/3-1/4,截止到去年年底为止,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3倍,融资的步伐上,远远快于传统媒体。新旧媒体这么大的差异,造成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了中国一个媒体行业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成为一个新的机会。那么我们举例是超级女生,是一个新旧媒体结合的非常好的例子,因为它运用了互联网的媒体的这个平台,使得一度成为中国选秀的冠军,在06年的时间观众的占有率达到第一,超过了像我形我秀、好男儿这样的选秀的节目。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很多时候成为超级报纸,将来有可能成为超级电视台,在这里我也很衷心的希望他们的公司可以成为新旧传统媒体的内容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个优秀的平台。

另外一个方面,在中国的数字电视的渗透率上我显著加强,使得传统的电视这样的媒体有了新媒体的特征。在今后的5年里,中国的互联网和数字闭路电视将保持高速的增长,也是一个最佳的投资。

我们前面讲了很多都是关于渠道,无论是3G手机,还是数字电视,他们都是传播的渠道,我们现在越来越看到内容越来越成为王者。我始终看好的两块内容,一块是体育,还有一块是卡通。最主要的两块领域是绿色的内容,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得到政府的支持。另外一个方面是体育明星、还有卡通的形象,他们都会带来大量的冲动性消费,广告是主要力量。中国的市场非常大,中国的篮球、足球迷超过美国的人口,姚明的收入,超过CBA16支球队的总和,当然得分也占了一半,他的收入和世界领先的泰德伍兹的差距还是很大。中国的足球下跌的空间非常小,我们看到中国的足球已经看了20年,中国的足球队冲世界杯,20年冲进过一次,但是从来没有踢进过一次,所以下跌的空间已经没有了。

另外一个行业是动漫的行业。动漫卡通这个行业,是世界上票房的保障,全球票房历史上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有9部带有动漫的色彩。迪斯尼一个公司的收入,两年前差不多是中国动漫产业的10倍,中国的政府目前把整个的动漫产业,作为将来高速成长的产业。政府的目标这个产业在今后的5-10年内,占GDP的1%,目前只占GDP的0.1%.

经过他们的统计,在线的动漫将来会成为整个在线服务当中,成长最快的行业。从05-10年的当中,将会成为60%-70%,那么中国最大的网络社区,讲到这个内容,其实内容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要抓好内容这个行业,主要是抓到优秀的导演、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大牌的明星,他们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生产资料,对这些稀缺的资料的控制,已经成为内容产业的首要的挑战和机会。

那么说到优秀作家,金庸是最好的例子,根据我们的统计金庸的14倍小说,在过去的将近20年里,一共被拍过30年中,一共重拍过56次,其中8部小说反复拍了5次以上,神雕峡侣最热门的,已经重拍了达到7次,最近搜狐退出的天龙八部,成为中国目前最火的网络游戏之一。

还有中国三位著名的导演,冯晓刚、张艺谋、陈凯歌,他们对票房的贡献非常巨大,每个人的表现非常不同。张艺谋,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推出的不少非常受欢迎的大片,但是票房成绩应该来说不是很稳定的;那么陈凯歌,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他的整个票房收入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产量偏低;表现最好的是冯小刚,每年几乎都有一部大片,每部大片都是突破原先的票房记录,所以我们称为他为中国票房的绩优股,对投资人来讲,是有一个信心的保障。

最后一点讲到内容,现在明星的资源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根据我们的统计,中国前100位收入最高的文体明星,他们在2006年的收入05年提高了40%-50%,从03-05年的这个阶段,他们的平均收入几乎是保持平稳的水平。最主要的原因是所谓这些明星带来的名人效益,带来的品牌效益,越来越得到市场和广告商的认同。还有在排名前100的明星当中,前10位的大牌明星,占前100位的明星收入的50%,这也有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像姚明、刘翔、巩俐、章子怡的明星,越来越成为品牌、广告主的一些最爱。

我们这个行业,互联网和媒体行业是竞争相当剧烈的,我们看到网络广告的行业当中,新浪和搜狐一直是争夺是属于焦灼的状态,过去的三年里面,新浪和搜狐里面广告的收入的差距一直缩小到10%,但是新浪一直把这个差距拉开。还有网易和盛大一直争夺网络游戏的领袖的地位,我相信精彩还在后面。

中国媒体的市场相当的分散,中国媒体的总量一定程度上远远超过美国,我们期刊发行量达到9100万种,报纸的出版数量2千多种,超过美国的50%,电视频道的总数有三千个频道,是美国的5倍,与此同时市场的占有率是相当的分散。比如是有线电视这个行业前5位的运营商,只占到市场份额的14%,在美国的的话,经过多年的整合之后,前5位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80%,可见在中国我们有媒体资源的过剩和雷同的现象,造成竞争效益偏低,还有内容有很多重复的现象,这个整合不可避免。

分众传媒是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整合的代表。在过去的三年,将近两年多时间里面,几乎每两到三个月,就要收购一家公司,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我们这个行业整合的冠军。

前面讲的这些内容,关于整合的一些情况,我们看到一个新的趋势,中国的传媒的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品牌建设的一个中心。

讲到中国的品牌建设,目前中国的多数的企业,尤其是消费品企业,目前还是处于在建设知名度和提供功能性的产品的阶段。但是我们看到品牌的建设,其实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品牌的建设要从知名度到美誉度,到忠诚度,那么知名度美誉度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芙蓉姐姐,是有相当知名度的,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有美誉度,我想留给各位朋友自己做一个判断。

那么最高的品牌建设最高的层次,是要有忠诚度,就是你的消费者反复购买你的产品,反复购买你的服务的一个习惯,好的品牌可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是品牌建设重要的原因。那么品牌建设的另外一个维度,是为满足消费者功能性的需要,那么上升到为消费者提供情绪性的一些需要。比如说一件衣服,穿在身上非常饱暖,解决了功能性的问题。如果穿在身上,可以让你觉得青春亮丽,非常潇洒,是一个情绪的需要。有形有质的品牌,可以模仿,但是无形无质的需要难以模仿。最明显的就是LV的提包和法拉利的车,这不仅是一个消费的工具,还有一个提包的需要,更多的解决了消费者的情绪的需求,为某些消费者带来了一些心里的满足感还有社会地位的认同。

品牌建设的最高阶段,建设偶像级品牌。像可口可乐。讲到这些著名的品牌,带来价值巨额的回报。在80-2010年20年当,像一些世界著名的品牌,可口可乐,高露洁,耐克,麦当劳,他们市场的市值分别回报了20%-30%的增长,像李宁,蒙牛,他们的市值分别增加了5-7倍。可见品牌建设越来越成为中国很多企业的一个课题。那么中国的企业原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劳动力成本便宜,生产的高效性,因为有了品牌,有无形的资产可以大大增加你的品牌的空间。

那么中国的媒体和互联网的产业,我们看到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竞争非常激烈,但是这样一个产业当中,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赢家,这里我提供一些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首先重要的一个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不是生来平等的,我们的金字塔的顶端以商业品为重要的模式,还有网络的游戏有生命周期,3-5年很多的游戏需要更新,需要不停地创新,需要网易的一些公司可以产生一些新的游戏,在这样一个金字塔的终端当中,以平台为中心的公司。他们比如说典型的例子,像携程,只要中国的旅游的行业在高速成长,只要携程这样的品牌是行业里面最最有效的,就会成为一个最大的受益者,我自己的看法在金字塔的顶端以社区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像腾讯,腾讯的一半内容是用户生成的,一半以上的新的客户,是由现有的客户带来的,那么我们如果要跟腾讯竞争的话,一定程度上已经不是和马化腾的管理团队竞争,更大程度是为那些为它免费打工的成千上万的中国的网民竞争,这个难度相当强大。

那么商业模式建设,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要提高稀缺性,无论是稀缺的内容,稀缺的服务,稀缺的资源,那么都是我们在公司的建设当中,所需要紧紧抓住的,我们认为要把商业模式提高要把你的公司以产品为中心,提升到以平台为中心,然后提升到以社区为中心,还有让你地公司越来越多的拥有稀缺资源。向上走的过程当中,像盛大、新浪有一定的代表性,盛大在两年多前,提出了免费的游戏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把原来的以产品、单个游戏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提升到了一个娱乐的一个平台。新浪也是在差不多两年多前,推出的名人博客,把这个公司一定程度上,从一个新闻的传播的平台,提升到一个社区。

那么带来什么好处呢。比如说新浪和搜狐的广告的差距,那么在前几年的过程当中,一度曾经差距小到10%,自从推出名人博客之后,新浪的流量大大增加,名人博客已经成为新浪第一位的流量的贡献的服务。不仅是流量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浪的广告的签约成本。所以新浪和搜狐之间的广告的差距,现在又达到了50%.

讲到向右走,有一些公司,比如说完美时空,还有携程网有一定的代表性,完美时空抓住中国文化的热点,包括武林外传、诛仙,还有携程在酒店的保证方面,应该说做的也是非常的活跃,尤其在一些比较好的,保证了携程的巨大的竞争优势,对这些稀缺资源的控制。我们看到携程占的市场份额是超过了亿龙的三倍。

最后我总结一下,中国我们看到是将会从一个媒体大国,成为一个媒体的强国,21世纪我们认为是一个媒体的世纪。如果说19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科学的世纪,21世纪得益于前两个世纪,越来越成为媒体、增值服务的世纪,中国是一个世界的媒体大国,我们完全具有世界媒体强国的基因,过去的媒体和上市公司的市值03年50亿美金,去年年底增加到800多亿美金,这个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中国的电视观众的数量,报纸的数量,互联网的网民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我们的空间非常巨大,这里衷心的祝愿各位朋友,能够在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里面能够辛勤耕作,将来我们一起高兴地收割,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