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95.1%网民奥运期间网上观赛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8-28 16:10:00转载-投稿

2008年8月28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京举办2008互动媒体峰会暨2008奥运网络媒体与受众监测数据发布。2008奥运网络媒体与受众监测数据在奥运闭幕之后第一时间得到披露,相关媒介与受众监测数据第一时间得到解读。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奥运期间(8月8日-8月24日),拥有正式授权的奥运指标网站的奥运频道和软件在互联网当中的受众合并到达率为95.1%,互联网奥运受众总到达规模高达2.44亿人。相比之下,奥运期间的互联网非奥运受众规模仅为1300万人,换言之,有2.44亿互联网用户通过获得正式授权的网站和互联网软件程序获取了奥运相关信息。而奥运开幕之前的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92.2%的互联网用户愿意以各种形式关注、参与奥运,成为奥运网络有效受众,46%的互联网用户表示将通过互联网观看奥运,而8月8日至24日之间的实际监测数据显示,实际观看奥运的网民比例远远超出2008年上半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

(1)互联网为2008北京奥运会主力传播媒介。北京2008奥运会,是历届奥运当中向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首次授权。互联网基于正式授权第一次进行奥运赛事报道,就吸引了中国大陆范围内95.1%的互联网用户的关注和参与。虽然2.44亿的奥运网络受众规模仍比电视奥运受众规模小,但是仅仅发展10余年的互联网(电视媒体已经发展60年)取得该成绩已属不易。互联网已经成为奥运主力传播媒介、主要传播渠道之一。

(2)奥运报道满意度互联网高于电视。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数据监测同时辅助进行的2008奥运网络受众行为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奥运期间互联网用户对不同媒体关于奥运会进行报道的满意度统计中,互联网的“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65.0%,电视 “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达到62.3%,两大媒体的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分别达到92.4%,91.8%。数据显示,奥运报道满意度互联网高于电视。

(3)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奥运报道优势明显。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互联网用户认为新媒体在报道奥运时具有较大优势,主要表现在方便快捷(71.3%),形式多样(69.9%),内容丰富(67.7%),及时性(66.9%),互动性(53.5%)等几个方面,新媒体优势凸显。

 

(注:互联网奥运受众是指奥运期间通过互联网奥运指标频道或奥运指标软件获取奥运相关信息的中国互联网用户)。

2008年8月8日临晨,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启动的全球首个网络奥运“收视率”全景测量体系每日一次对外发布《DCCI奥运网络传播数据日报》,以天为单位对奥运相关媒介及受众进行动态监测,此举突破了历届奥运没有网络全景“收视率”的状况,百年奥运史上第一次实现对于奥运网络传播的动态连续的全景透视,对于有关各方完整认知奥运传播与营销过程,进行奥运跨媒体研究以及发现奥运网络传播的过程与价值意义重大。

2008北京奥运与历届奥运不同,这是百年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也是奥组委第一次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进行授权,获得授权的相关媒体联合互联网门户、视频分享、视频直播点播等各方企业进行的奥运报道也第一次覆盖了规模前所未有的网络受众。

奥运在互联网空间的传播得到各界空前的重视,作为新型媒介,互联网以其信息传播速度的及时性,受众与受众之间极高的互动性,在奥运信息的传播以及相关营销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2008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超越中央电视台,成为互联网用户的08奥运主要传播渠道。

过与CCTV.COM的合作,新浪、搜狐、网易、腾迅等主要门户以及ku6、PPStream、悠视网、PPLive等8家企业目前已获得2008北京奥运赛事的互联网内容授权。各家获得网络奥运授权的媒体传播效果究竟如何,从业者需要连续、真实、全景监测数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中国范围内依托netmonitor客户端固定样本组监测技术,通过IMI互联网媒介监测指标体系和OAI奥运受众监测指标体系,抽取有代表性的互联网网站进行连续性监测。其中包括“奥运指标网站群”、“奥运指标频道群”、“体育指标网站群”“参考指标网站群”等,从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进行连续性监测和每日奥运传播数据日报的发布。具体监测指标包括当日奥运媒介受众总规模(奥运指标网站群)、奥运分众总规模(奥运指标频道群)、奥运受众总页面浏览数、奥运受众人均页面浏览数等指标,旨在认知奥运媒体表现,发现受众网络行为,透视奥运传播过程,彰显奥运营销价值。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