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公沟通“新三样”格局逐渐形成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10-21 10:17: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我国企业信息化从70年代末起步,到80年代中期漫延,经历了90年代初的进一步发展和本世纪初的大发展阶段,至今走过了30余年的里程。被誉为企业信息化“老三样”产品的电话、电脑、互联网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在企业信息化发展到当前阶段,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仅提供通讯和网络设备基础应用服务的“老三样”产品,在应对信息的大规模获取、共享、同步和传达需求时,不再得心应手。在此种形势下,以企业邮箱、电话会议和企业IM(企业即时通讯)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应运而生,从“老三样”手中接过了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接力棒。

“新三样”有来头

70年代末,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正式启动,以电话、电脑、互联网为代表的“老三样”产品逐步进入企业办公沟通平台应用。引入的依次顺序为:首先在企业内部安装电话,其次是配备电脑,最后,陆续接入互联网。当然,受到资金、规模等方面的制约,能够将“老三样”产品配备齐全的企业,在当时都拥有很强的实力。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普及阶段出现在本世纪初。

事实上,无论是信息化起步阶段还是本世纪初的大发展阶段,“老三样”产品以提高企业办公沟通效率的目标都没有改变。只是受到技术、企业需求等方面的局限,“老三样”在功能上始终停留在通讯和网络设备的基础应用层面。电话作为沟通重要事宜的工具,电脑实现了文本的无纸笔化,而互联网则充当着电子版百科全书。

尽管如此,“老三样”在当时发挥的作用,仅仅从提升企业办公沟通效率方面来讲,都是之前任何时代的任何工具无法比及的。企业借助信息化实现的效率提升、业务拓展,乃至参与区域甚至国际竞争,均源自“老三样”产品的鼎力相助。

因此,近年来在“老三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邮箱、电话会议和企业IM产品,能够在诞生之初便得到企业广泛使用,实现快速增长,便不难理解了。

“新三样”有本事

如果说“老三样”强调的是通讯和网络设备的基础应用,并以此掀起了第一轮企业信息化浪潮,那么,“新三样”则强调在基础应用之上实现协同办公,提高运营效率。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内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不断提速,跨行业、跨领域、跨组织、跨部门的业务逐渐增多。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时,能够保证信息的快速获取、传达,实现企业业务协调同步,内外一致,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此时,“老三样”提供的基础应用服务已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信息化发展遇到了瓶颈。在老三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三样”产品,凭借与生俱来的协同办公优势,打破现有瓶颈,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的接力。

以企业邮箱为例,这种融合了多项企业应用功能的产品,除了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与交流,促进内部协作,提升办公效率外,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求,选配增值功能。如263网络通信的企业邮箱产品,不仅为企业用户提供无限量、超大附件、海外收发以及反垃圾等众多个性化功能,同时以产品卓越的稳定性享誉业界。

另一个新三样产品企业IM近年来向企业协同办公领域快速渗透,较之企业邮箱发展更快。产品通过文本消息实现了企业员工的即时通讯需求,同时还专为企业用户涉及了诸多特色功能,例如老牌通信企业思科通过Jabber进军企业IM,通过跨平台整合,实现了企业PC、掌上电脑以及手机之间的即时沟通。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